《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背景及人才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特点,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为人的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为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收集积累和整合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对自然、生活、人性之美感悟熏陶以提高精神素养,既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个人发展的需要。2.学科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
2、,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另外,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和感悟。”由此可见,积累感悟既是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途径,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课标教学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实现任务的基本途径,就是“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而且,对积累可以量化的内容作出了刚性的量的规定。3.教学现状在孩子们记忆的高峰期不让他们读、背,我们是
3、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在生活和感受的积累方面,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再说感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生活积累的差别,学生在阅读中又大多立于文外,难以真切地感受和深刻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如何克服学生与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差距,促使学生与作者或文中人物走到一起,想到一起,以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在课改中,有的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中的“大语文观”、“人文性”
4、、“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创设生活情景”等产生了片面理解,弄得“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喧宾夺主(崔峦语)”,轻读书、轻积累、轻感悟的现象较为突出。而积累与感悟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薄弱的阅读积累、思想积累和认识积累影响了感悟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削弱了感悟的能力和品质。反过来,薄弱的感悟能力又制约了积累的主动发展,最终造成阅读能力提高不快,缺乏发展的“后劲”。根据社会需要、人才成长需要,以及课标的要求,“积累”和“感悟”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阅读教学中教和学两方面的实际。我们提出本课题进行研究。二、课题的界定积累、感悟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概念,出现在新教课标中,
5、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已见端倪,而且还日益显著而深远。但是新教课标仅提概念,未作详说。“积累”本义是由少到多地逐渐聚集。真正的语文积累,除了基本的语言积累和思想积累,还包括情感积累、生活感悟的积累等多方面。教学上的“积累”是指包括理解、感悟、积累在内的语言习得过程,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另外,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还体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起到整合原有相互隔离的课程内容的作用。“感悟”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有所感触而领悟”,辞海释为“受到感动而醒悟”。从教学角度给感悟定义为:“所谓感
6、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语文的感悟具有综合性特点,它综合了多种心理意识的能力和品质(感觉、知觉、表象、意象);从根本上说,它是学习者接受心智挑战的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从一个感悟到又一个感悟的积累,养成人的灵气、悟性和才华,乃至全面充实人的内在素质。关于积累和感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1.积累中“不求甚解”的原理。教学中重视积累和感悟,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陶渊明先生曾云“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借过来,用于表述语文教学的一个规律,十分精
7、当。小学生正处于心力飞速反展的成长期。学习语文,由于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限制,有很多东西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这里面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遇到一些难点,不一定非得马上就解决。有的时候跳过去,不必管它,接着学别的文章。看着看着,读多了,这个难点自然而然地自己就解开了。听说读写自然变得文从字顺,晓畅通达。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别斤斤计较,抓住一点纠缠不休,过分强调理解、感悟后再背诵、积累。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好底子。否则,执著于小的芝麻,就会把大的西瓜丢掉。学生读的少了,背诵的少了,他的语文能力怎么能快速进步呢! 更何况语言文学的东西历来就有“诗无达诂,文无定解”的说法
8、,眼前懂得少一点没有大碍,只要名篇佳作背得多,日后语文能力自会有个“飞跃”。语文学习远期效应这个规律我国古代私塾教育就掌握并运用纯熟,这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大规律, 万万不能违反。谁违背它,谁就要受惩罚。2感悟的“个性化”原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情达意的载体。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知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引导感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对文本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领会。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的,因人而异的。感悟到的东西,有时是说不出来的,也不一定要求
9、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结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语文教学不宜太强调“合作学习”;辅助手段的使用要恰当有度,因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手段是读书感悟。每个读者的阅读过程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非要学生完全接受统一的观点,这就是强加于人,就是抹杀个性,抹杀创造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是不会有大出息的。不是说语文教学不能求“解”,而是不能求“甚解”,当适可而止。三、理论的假设在阅读实践中通过各种言语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的意识,善于积累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和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积极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0、,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四、研究的内容a)积累感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养成研究探究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和感悟的有效途径、方法。b)积累感悟途径方法研究(1)结合课堂教学,增加课外阅读量,研究课外阅读的语言范围、方法,促使学生在语言的积累、感悟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2)挖掘开发学校的人文资源,促进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言积累的知识性,使学生在语言积累、感悟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c)积累感悟的教学策略研究(1)逐步改变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把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字、词、句、段、篇、章的分析中和重复机械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将学习时间有重点地用于语言积累与感悟
11、的层面上来,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探索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感悟、交流的形式和方法,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平台。d)积累感悟的联系研究 探究积累和感悟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促进。五、研究的目标总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自觉积累和善于积累的习惯、能力,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感悟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具有良好的感悟力和深刻细腻的思维品质。阶段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排内容以及三维目标,把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按三级水平分解成研究目标。一级水平(第一学段):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默读,能结合上下
12、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对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有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学习积累成语、格言,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30篇,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二级水平(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感悟词义,能感悟文章内容、思想感情、初步感悟作品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自觉积累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收集和处理信息。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级水平:能辨识词语的语境意义和感悟色彩以及表达效果,能勾点批画,自读自悟,抓住文章要点,想象情境。能感悟人物性格
13、,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基本写法、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的运用之妙。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好读书看报,主动积累的习惯,并善于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六、研究原则 1、文献资料法:借鉴与本课题相关的语言积累与感悟的实践研究,分析同一领域的研究要点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进而拓展突破,研究出适合本校的语言积累与感悟的实践研究。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语言积累与感悟的实际情况对两个子课题的内容、形式,不断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方案中未涉及而与本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在研究过程对各研究项目的时间分配、研究范围、内容、手段等相机作出合理的调整,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从而真正使我校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的突破。3经验总结法:依据语言积累与感悟实践所提供的情况,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揭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并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促进研究教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第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