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地的形成【教学背景】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山地的形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有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在第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其具体的表现仍感陌生,所以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作用力,进而知道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
2、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教学重点】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2、理解褶皱山的概念,掌握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3、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教具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视频图片导入在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看到了我国的名山大川,这里我们再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一下。同学们看到这些美景想到了哪些词语呢?(巍峨、秀丽、挺拔、险峻)。 好,非常好,那我们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禁会思考:这些山都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探究的内容山地的形成!山地的分类 褶皱山山地 断块山 火 山【学习目标】【学案反馈】褶皱山(一)褶皱的形成与褶曲的概念1.正常情况下,岩层是平行地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地 形成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