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科目生理学.doc
《2011年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科目生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科目生理学.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5章生理学本章重点 本章较为重要,20002009年约考过203题。常考点为:细胞的基本功能(约25题),血液(约17题),血液循环(约39题),呼吸(约24题),消化及吸收(约20题),尿的生成和排出(约16题),神经系统功能(约26题),内分泌(约22题)。考生重点掌握:跨膜转运类型的鉴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及特点;血液的组成、血细胞及其功能、血液凝固和抗凝、血型: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肌电生理;肺通气;胃和小肠的消化功能;能量代谢的相关定义以及体温调定点学说;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尿生成的调节等。第1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25题,其
2、中“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5道,“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l5道,骨骼肌的收缩功能4道。题量较大。 出题重点集中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及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上,特别是跨膜转运类型的鉴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及特点应重点掌握。其次是骨骼肌的收缩功能,这点在神经一骨骼肌接头的递质及传递特点,须理解,忌死记。 考点串讲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1特点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主要方式。由细胞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不需要能量。 2举例 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的扩散过程。 (二)易化扩散 1特点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由细胞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需要特殊的蛋白分子
3、协助(通道、载体)。不需要能量。 2举例 通道转运:、2+、等离子(2007)。载体转运: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三)主动转运1特点 由细胞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需要一种有酶性质的膜蛋白。是一种耗能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2举例钠一钾泵的作用,每分解1个分子,可以使3个移出膜外,2个移入膜内。 (四)出胞和入胞 1特点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出胞主要是通过分泌囊泡,入胞是细胞膜内陷、断离。 2举例出胞分泌腺分逊邀塞的过程及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分泌神经递质(2008)。入胞病毒、细菌、异物、大分子营养物质被细胞吞入的过程。 二、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
4、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 (1)定义: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高等哺乳动物神经及骨骼肌静息电位为-70-90。 (3)静息电位主要取决于平衡电位(2006)。 2动作电位 (1)定义: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过程。(注意:动作电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波形特点:包括锋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超射值。 (3)全或无现象: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4)动作电位的锋电位主要取决于平衡电位(2001)。 3兴奋性及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 (1)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可兴奋组织:只
5、需要接受较小的刺激,就能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应的组织。 (3)兴奋,刺激引起可兴奋组织的某种反应的过程。 (4)生物电现象的基础:泵作用引起的膜内高,膜外高。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直接原因:通道和通道的易化扩散作用。 (5)阈电位:刺激引起的细胞膜去极化所需要达到的一个临界值。 (6)阈值: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的强度。 (7)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超过闽强度的刺激一细胞膜去极一膜电位达到阈电位通道大量开放一产生动作电位。 4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1)是可兴奋细胞的特征之,指动作电位沿细胞膜向周围传播,使整个细胞膜都经历1次及刺激部位同样的跨膜离子移动。 (2)机制:某一
6、小段细胞膜发生动作电位后,造成了膜两侧的电位差,发生电荷移动(局部电流),运动方向为膜外正电荷由未兴奋段向已兴奋段,膜内正电荷由已兴奋段向未兴奋段。 (3)特点:局部电流引起的传导不会发生“阻滞”现象。神经细胞的局部电流可以通过“郎飞结”进行“跳跃式传导”。 三、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传递发生在神经轴突末梢和肌细胞“终板”之间。 (2)传递介质: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 (3)传递过程:动作电位传导至轴突末梢一2+通道大量开放一2+大量内流一轴突末梢分泌乙酰胆碱一引发一次终板电位。 (4)特点:终板电位不表现“全或无”特性。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能迅速被
7、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上的胆碱酯酶分解(2003),成为乙酸和胆碱,从而抑制了神经一骨骼肌接头的传导。 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1)定义:以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之间,存在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2)主要步骤:肌细胞兴奋;三联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2+的释放及再聚积。历年经典试题1静息状态下由细胞内向膜外扩散属于(C) A单纯扩散 B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C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2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E)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E出胞
8、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E)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及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及钠平衡电位之差E静息电位绝对值及钠平衡电位之和4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内流形成的 c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通透性增高 D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E静息电位及膜两侧、泵的活动有关5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是(D) A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 C阈电位水平D细胞内、外的浓度 E神经纤维的直径6在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C) A腺苷酸环化酶 B酶C胆碱酯酶 D单胺氧化酶 E依赖式酶第2单元血 液重
9、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l7题,其中血液的组成6题,血细胞及其功能4题,血液凝固和抗凝3题,血型4题。几乎每年必考,平均14题。 出题重点集中在血液的组成、血细胞及其功能、血液凝固和抗凝、血型,须重点掌握。凝血因子可自编口诀,凝血过程大致了解。考点串讲一、血液的组成及特性(一)内环境及稳态 1内环境 (1)定义: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组成: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其中约34为组织液,分布在全身的各种组织间隙中,是血液及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细胞外液的14为血浆,分布于心血管系统,血浆及血细胞共同构成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 2稳态 内环境的
10、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 1血量 (1)定义: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即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 (2)正常值:正常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有7080。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血量的l0对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超过20则有严重影响。2血液的组成 (1)液体成分(血浆)5060:主要成分是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和O2、C02等。 (2)有形成分(血细胞)4050: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血细胞比容 (1)定义: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 (2)正常值: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55。 (三)
11、血液的理化特性 1比重血浆比重1025 1030,及血浆蛋白浓度成正比。 2黏滞性血浆黏滞性为l624,及血浆蛋白含量成正比。 3血浆渗透压 (1)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及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2000、2001、2006)。 (2)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乐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4血浆的 血浆主
12、要取决于0323比值(2008)。正常值是20。 二、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1数量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男性(4555)1012L,女性(3846)1012L。 2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约为89m,无细胞核。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血沉越决,悬浮稳定性越差,二者呈反变关系。增加血沉的主要原因:红细胞叠连的形成。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不在红细胞本身而在血浆。 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膜破裂的一种特性。渗透脆性越大,细胞膜抗破裂的能力越低。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在045035溶液中开始破裂,而球状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在064溶液中开始破裂。 5造血原
13、料和辅助因子原料:珠蛋白和铁。促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内因子。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加速红细胞生成。另外,红细胞生成还要造血微循环调节。 (二)白细胞生理 1总数正常成人为:(410)l09L。 2各类白细胞百分比3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类。 (1)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感染时升高)、嗜碱性粒细胞(参及超敏反应)。 (2)单核细胞:单核一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吞噬和清理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及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3)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分为B和T淋
14、巴细胞。B淋巴细胞参及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及细胞免疫。(三)血小板生理 巨核细胞分泌,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是(100300)109L。生理功能如下。 1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2参及生理止血功能。 (1)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形成松软止血栓,防止出血。 (2)血小板的分泌功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是引起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其过程不可逆,5一羟色胺等使小动脉收缩,有助于止血。 (3)促进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 三、血液凝固和抗凝 (一)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1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V、3)。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其中,因子x的激
15、活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2凝血因子的特点 (1)除因子(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2)血液中因子、X、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 (3)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须因子存在时才能起作用。 (4)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内合成,且需维生素K参及,所以肝脏病变维生素K缺乏常导致凝血异常。 (5)因子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3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不同点 见表l51。表15-1 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不同点始动因子 参及反应步骤产生凝血速度 发生条件内源性凝血胶原纤维等激活因子X较多 较慢 血管损伤或试管内凝血外源性凝血 组织损伤产生因子(2
16、003)较少 较快组织损伤 4机体组织损伤时的凝血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起作用,且相互促进。 (二)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1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和肝素。 2肝素通过增强抗凝血酶活性而发挥作用。 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促进作用;(一):抑制作用。 4正常情况下,血流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为:血流速度快;血管内膜光滑;血浆中存在天然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四、血型 (一)血型及红细胞凝集反应 1血型 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2001)。及临床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0血型系统和血型系统。 2细胞凝集反应 血型不同的2种血液混合在一起,红细胞凝集成簇称为红细胞凝集。 (二
17、)0血型系统和血型系统 10血型系统抗原和抗体:血型抗原是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及糖脂,抗体为天然抗体,主要为。血型种类:0血型系统中有两种抗原,分别称为A抗原和B抗原,均存在于红细胞膜的外表面,在血浆中存在两种相应的抗体即抗A抗体和抗B抗体。根据红细胞上所含抗原种类将人类血型分型:见表1 52。 表15-2 根据红细胞所含抗原种类的血型分类 A型 B型 型 O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抗原) A B A和B H抗原血清中的凝集素(抗体) 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2007) 2血型系统大多数人为阳性血。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抗体需经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主要为,可以通过胎盘。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妊娠时
18、(第一胎为阳性时)可使阳性胎儿发生严重溶血。 (三)输血原则 1输同型血,输血前做交叉配血实验。 2交叉配血试验(2003),受血者的红细胞及供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红细胞及受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前者为交叉配血的次侧,后者为交互配血的主侧,因为主要应防止供者的红细胞上的抗原被受者血清抗体凝集。历年经典试题1决定血浆最主要的缓冲对是(B) A03H2C03B03H2C03 CK2042P04 D042P04E蛋白钙盐蛋白质2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E)A型 BA2型 CB型 D型 EO型 3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D) A血浆总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目C血浆球蛋白含量
19、D血浆白蛋白含量E血浆氯化钠含量4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A)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 B凝血酶的形成C第因子被激活D血小板第三因子的释放E第x因子被激活5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c)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凝集素的类型第3单元血液循环重点提示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40题,心脏的泵血功能13道,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11道,血管生理5道,心血管活动的调节8道,器官循环3道。此部分题量较大,每年45道。 本单元非常重要,须全面、熟练掌握。特别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肌电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可和专业综合内容联系起来
20、复习。考点串讲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1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2心率及心动周期的关系 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及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问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3心脏泵血过程(以心室为例) (1)心房收缩期:使心室继续充盈。 (2)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2003、2006)。 (3)快速射血期:室内压最高。 (4)减慢射血期: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 (5)等容舒张
21、期: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心室内压最低(2007)。 (6)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快速增大(2007),室内压小于房内压。 (7)减慢充盈期:室内压开始上升。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心力贮备。 1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为6080。 2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x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2000、2001、2005),为56L。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为5565。 4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血量(2004、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执业 医师 考试 基础 科目 生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