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八年级上物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八年级上物理教案.doc(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示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2、,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总结列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二胡”,提出“二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发现了什么?” 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演示“队鼓的振动发声”录像)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7)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
4、,那么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问题】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2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进行“土电话”游戏,引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请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所举的事例,大部分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少部分在水中和固体中传播,关于真空中声音的传播事例可
5、能没有。演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随着空气的减少,引入“真空”概念。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规律。师总结: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我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那么,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3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
6、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思考】测量声速的方法(1)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利用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2)测出海底的深,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利用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3)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利用,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4)利用声纳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
7、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再测出声纳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利用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5)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则利用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三、分析应用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km,快车的速度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h,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h。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8、。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四、布置作业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教学重点】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2骨导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学
9、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们凭借耳朵听到声音,那么,你知道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二、进行新课1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耳朵的构造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这就是我们的耳朵,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出示课件“耳朵”)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
10、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活动一: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问: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你感觉怎么样呢?(学生实验)问: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学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
11、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再把你的一只耳朵堵上,再试一试(出示录像资料)。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2、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 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2双耳效应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
13、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
14、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二、进行新课1【活动一】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运用钢尺,想办法使钢尺发声。我们可以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 观到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此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如果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
15、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教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下面就是“音调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出示动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
16、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讨论: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超声波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
17、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
18、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3波形与频率【活动2】观察声波的波形教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并演示: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示波器的构造
19、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讨论)(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结论: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4振幅与响度问: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
20、的波形有什么不同?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活动3】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21、(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果: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根据实验结果知道: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教师继续总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那么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
22、大。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参考解答: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5、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
23、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四、布置作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二、能力目标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24、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二、进行新课(一)噪声的来源请你们阅读书上关于噪声的来源的描写,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观察我们的周围噪声的来源,总结一下。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
25、读,并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总结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我们用示波器离开观察以下噪声的波形。活动一:用示波器观察噪声的波形。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种波形分析波形规则。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观察噪声的波形可以看出,噪声是由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总结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
26、: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总结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总结4:(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
27、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三)控制噪声的危害,学会自我保护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首先我们看下面的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根据这三个阶段,请你思考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什么?分析下面
28、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学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总结: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教师播放录像“降低噪音危害的方法”:生活中,当我们不可避免的处于噪声环境中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3噪声的危害。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
29、径。四、布置作业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第五节 声的利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3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二、新课教学(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
31、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
32、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
33、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播放动画利用声纳探测海洋)(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1超声波加湿器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2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测速仪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仪器,超声波测速仪固定在道路旁
34、,向着驶来的车辆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车辆后会被车辆反射回来再被测速仪接收到,而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已经改变了,根据频率的变化,就能确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快慢了。测速仪除利用超声波外,还可利用电磁波,如雷达测速仪就是利用电磁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3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三、小结四、布置作第六节 复习和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
35、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二、典型例题【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
36、来的敲击声。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应该怎样计时?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 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 100 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
37、,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 100 m所用的时间为:,而短跑 100 m的成绩在10 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综上所述选择D。【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
38、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m。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s。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例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原理。解析:除了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第二章 第一节 光的传播 颜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
39、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 108 m/s。4.了解色散现象。5.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知道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
40、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准备: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
41、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光现象的问题。二、新课学习(一)光源你知道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吗?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油灯、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刚刚说的物体都能发光,比如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我们把太阳这样的光源叫做自然光源,蜡烛这样的光源叫做人造光源。板书: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二)光是如何传播的?你们知道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吗?大胆的猜测一下。光可能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
42、下我们的猜测吧。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光是按照直线传播。其实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说明: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烟或香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许红墨水,使实验现象易于观测。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
43、察光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板书: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1.激光准直,2.排直队要向前看齐,3.打靶瞄准。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所以说学习物理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实用的课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影子的形成演示3或播放视频影子:用白炽灯对着
44、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四)光速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
45、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 15 )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340 m/s。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教师随即给出光速。板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 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 108 m/s。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学生阅读课文后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为s=3 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6.3072 1015 m=6.3072 1012 km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因为天文数字很大,因此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时,常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随即讲解,通过学习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