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总结】组织胚胎学.doc
《【期末复习总结】组织胚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总结】组织胚胎学.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一、什么叫组织胚胎学、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微细结构、机能关系及个体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分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起源等问题的学科)、基本组织学(研究各种组织的起源、分化、形态结构、机能以及组织再生等问题的学科)和器官组织学(研究各种器官的构造、机能及组织间关系的问题的学科)。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前发育是指生殖细胞在亲体内的发育、成熟过程。胚胎发育指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幼虫或幼体破膜或者从母体产出。胚后发育指产出的幼虫或幼体进一步发育
2、直到性成熟或死亡为止的整个过程。 组织胚胎学在人工育苗、品种改良、水产病害病理学和工业除污有重要的意义。二、几个概念 分化:生物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 4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第一章 基本组织学 第一节 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 由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呈膜状结构。大部分覆盖于机体和器官的外表面或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也有分布在感觉器官内,或者形成腺体。有的器官(如乳腺和汗腺等)的一些上皮细胞特化为有收缩能力的细胞,称为肌上皮细胞。可分为三类: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二、被覆上皮的类型、结构、分布和功能 1、
3、单层扁平上皮: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细胞呈锯齿状或波浪状,用硝酸银可显示细胞边界。细胞核呈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侧面观呈梭形,细胞核呈椭圆形,胞质很薄,只有含核的部分略厚。 可分为内皮和间皮:内皮是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流动,也有利于内皮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外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游离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侧面观,立方形。细胞核圆形,于中央。这种上皮见于肾小管、外分泌腺
4、的导管,有运输和吸收等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表面观呈六角形,侧面观呈柱状,细胞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近底部,极性明显。分布于胃、肠及胆囊等腔面,具有吸收和分泌等功能。有些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称为纤毛柱状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梭形细胞、椎体形细胞以及杯状细胞等几种形状不同的细胞组成。侧面观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但细胞基底端都附在基膜上,所以实为单层上皮。只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的顶端伸到上皮游离面,且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这种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的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的作用。 5、变移上皮:衬贴在排尿管道的内腔面。这种上皮
5、的特点是细胞形态和层数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发生变化,器官收缩时细胞变高,层数变多,扩张时细胞变扁,层数变少。由于各个细胞都伸出脚状突出附着于基膜上,也为假复层上皮。可变移成表层细胞,中层细胞,基层细胞。表层细胞又称为盖细胞,常见双核,嗜碱性强,有深染的壳层,具有防止尿液侵蚀的作用。 6、复层扁平上皮:鳞状,多层细胞,最厚的一种上皮,最靠基膜的一层细胞为立方形或矮柱状,再上位数层多边形细胞,再上位梭形细胞,最后为扁平鳞状细胞。 7、复层柱状上皮:深层位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浅层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见于眼睑角膜或男性尿道海绵体处的粘膜上皮,有保护作用。三、 上皮之间常见的链接方式有哪
6、几种,它们的机构和特点如何? 紧密连接:相邻细胞顶部细胞外侧线性融合。机械连接,封闭细胞顶部的细胞间隙,阻挡游离面外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内。 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带状膜上有致密斑,微丝传插入密斑。有黏着作用,还能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桥粒:斑块状,有微丝构成,相邻细胞间系中有中间线。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缝隙连接:由6个亚单位构成的可开放和关闭的通道。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传递化学信息,或传递电冲动。 相嵌连接:相邻细胞之间凹凸相互融合。加强细胞彼此的结合。四、 腺的类型、结构和分泌方式? 腺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又可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线
7、或 上皮内腺和上皮外腺 或 黏液腺、粘浆腺和混合腺,内分泌腺又可分为有腔腺和无腔腺。 分泌方式:局部分泌:细胞通过胞吐作用释放颗粒,如胰腺、唾液腺。 顶浆分泌:细胞通过释放顶部部分胞质进行分泌,如乳腺和汗腺。 全浆分泌:细胞全部融解,并作为分泌物释放,如皮脂腺。 五、 名词解释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其主要特征是细胞数量少丹种类繁多;细胞间质丰富,从液体到固体,形式多样;不规则地散步在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间质内含纤维,其联系、连接等作用。二、以疏松结缔组织为例,阐述结缔组织的成分及作用。 广泛存在动物有机体的器官之间
8、、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特点是细胞种类多,纤维较少,分布比较疏松,基质相对较多,而且组织内经常伴随血管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贮存脂肪以及防御保护功能,还有修复创伤的作用。疏松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1、细胞中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色素细胞、肥大细胞以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有两种状态,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和不活跃的纤维细胞。扁平,有胞突,核大染色浅,嗜碱性,PAS阳性。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形成纤维和基质。 巨噬细胞:可分为游走的和禁止的巨噬细胞,后者又称为组织细胞。呈不规则形,核小,染色深,嗜
9、酸性;富含初级、次级溶酶体、吞饮小泡,残体。功能:吞噬作用,摄取、加工、呈递抗原和分泌作用。 肥大细胞:成群沿着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核相对小,胞质内有很多圆形的嗜碱性颗粒,具有异染性,PAS呈阳性。功能:富含组胺,肝素,主要参与慢性过敏反应。 浆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圆形,偏于细胞的一端,强嗜碱性,胞核附近有一明显的浅区域。常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固有膜,具有合成、贮存于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的免疫应答。 脂肪细胞:多沿小血管分布,细胞体积大,呈球形。未成熟的细胞有多个脂肪滴,成熟后合成一个大的,细胞核被挤成扁圆形,于细胞的一侧。主要成分是脂类,能够合成、贮存脂肪,
10、参与有机体的脂质代谢,还具有保温,缓冲等作用。 间充质细胞:微血管附近,具有很高的分化潜力。 2、纤维 胶原纤维:又名白纤维,粗,嗜酸性,呈波浪状,有排列规则的明区和暗区,并交织成网状,主要由胶原原纤维构成,韧性大,抗拉力强,但弹性弱。 弹性纤维:又称为黄纤维,假细,不含原纤维,主要由弹性蛋白组成,弹性强。 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细,PAS呈阳性,并被硝酸银浸染呈黑色。主要成分也是胶原蛋白。 3、基质 无色透明的均质胶体,有成纤维细胞分泌新形成,主要成分是黏蛋白和水。还有少量的组织液。三、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的结构特征和作用?致密结缔组织:由密集排列的纤维组成,细胞和基质相对较少
11、。其主要作用为支持、连接作用。网状组织:是淋巴器官和造血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为淋巴细胞的发育和血细胞的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集群的脂肪细胞构成,并由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可分为黄(白)色脂肪-是体内最大的储能库,参与能量代谢,并具有产生能量、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和支持填充等作用和棕色脂肪组织-在新生儿和冬眠动物体内较多在寒冷环境分解发热,不能转化成化学能。四、 以透明软骨为例,阐述软骨的形态结构和特点。又称玻璃软骨,在新鲜状态下呈乳白略带浅蓝色,半透明,稍有弹性。透明软骨分布广泛,除构成动物胚胎及幼体时期骨骼之外,成年哺乳动物的鼻软骨、气
12、管及支气管软骨、肋软骨及关节结软骨等,都属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与纤维组成。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内,其所在的陷隙,称为软骨陷窝,其壁为软骨囊。软骨细胞往往两个、四个或多个聚集成群,称为同族细胞群,由一个祖细胞分裂而来。软骨细胞具有产生胶原纤维和分泌软骨黏蛋白的能力。靠近软骨膜的细胞较幼稚,体积小,呈椭圆形,单个分布;位于软骨中部的细胞接近圆形,同组细胞群较多,细胞核较小,有12个核仁,可见脂滴,糖原和色素颗粒。软骨基质:新鲜的透明软骨基质呈均质凝胶状,主要成分为软骨黏蛋白和水。纤维:包埋在基质内,呈致密的网状排列。软骨的周围覆盖着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称为软骨膜,分为两层
13、,外层为纤维层,主要起保护作用,内层为生发层。五、 与透明软骨比较,弹性软骨与纤维软骨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弹性软骨肉眼观呈黄色,不透明,具有明显的弹性和可曲性,细胞间质中含有大量分支的弹性纤维,连接成网显黄色,所以又称黄纤维。同族细胞群的细胞数目较少,以24个较为常见。膜下生长是主要的生长方式。纤维软骨:新鲜时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有一定的伸展性,细胞间质内有大量的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纤维束间基质较少,有软骨囊无软骨膜。六、 软骨的生长方式有哪几种?软骨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的是靠深层软骨细胞的分裂,同族细胞群的细胞增多,新形成的细胞能合成胶原纤维和无定型的基质,导致软骨由内部向外围
14、扩展,这种生长方式称为软骨内生长。另一种方式是依靠软骨膜细胞的不断分裂增生,转化为软骨细胞,产生新的软骨基质,这种方式称为软骨膜下生长。软骨内生长是幼稚时期的主要生长方式,其生理意义在于不断增加其表面积,从而维持细胞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当软骨的基质加厚、变硬之后,则主要依靠膜下生长。七、 什么是骨单位?以长骨为例,讲述骨骼的一般构造。(一)也称为哈佛式系统,介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包括两部分即哈佛式管和哈佛式骨板。哈佛式管呈圆筒状,与骨干的长轴平行排列,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疏松结蒂组织。哈佛式骨板以哈佛式管为中心,环绕多层排列。长骨骨干主要由大量的哈佛式系统组成。骨组织由骨细胞、股间质和纤维
15、构成,骨细胞是包埋于钙化的细胞间质内的一种多突起的细胞。其胞体在细胞间质中所占据的空间称作骨陷窝,而突起所占据的空间则为骨小管,相邻骨细胞的突起常常借缝隙连接相连,因此骨陷窝得以借助于骨小管彼此沟通。骨组织的细胞主要有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股间质是一种坚硬的固体,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有机物又包括无定型基质和骨胶纤维。哺乳动物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仅在近髓腔面有少量的骨松质。骨干的外表面覆盖着骨外膜,由大量的胶原纤维构成和少量弹性纤维组成,有些纤维穿入骨质,称为夏贝氏纤维,作用是使骨膜固着于骨。骨髓腔的内表面衬着骨内膜,为网状结缔组织薄膜,兼有成骨和造血的功能。骨干的内、
16、外表面分贝排列有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骨外膜中的小血管横穿外环骨板进入骨组织中,形成的血管通道称为伏克曼氏管。哈佛式系统之间还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骨板,称为骨间板。(二)长骨的结构 长骨骨干骨骺(松质骨+薄层密质骨) 表面有骨膜和关节软骨(透明软骨) 内部为骨髓腔(内有骨松质小梁),充满骨髓。骨干 = 密质骨 + 少量松质骨 密质骨: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间骨板 松质骨: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网架结构 穿通管:横向穿行于骨板的管道,与骨干长轴垂直,内含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骨祖细胞)八、 鱼类及无脊椎动物的骨与软骨由什么结构特征。低等动物的软骨组织开始于圆口类,无脊椎动物则只有少数种
17、类具有软骨组织。低等动物的透明软骨,基本构造与高等动物的透明软骨相似,又各有特点。星鲨头颅软骨具有粗大网状纤维组成的软骨膜,靠皮肤的一侧软骨膜特别厚。在软骨膜的内侧为幼稚软骨层,称为表层软骨,由软骨膜分化形成。表层软骨的内侧分布着一层软骨基质钙化层,钙化层以下的软骨与高等动物的透明软骨的基质相似,但软骨细胞较小,有时可见细长的胞突,也可看见两个细胞组成的简单同族细胞群。中华鲟躯干部软骨组织的主要特点是软骨间质中可观察到分支的血管及淋巴管,外由疏松结蒂组织包裹,共同形成血管通道。软骨基质无钙化现象。硬骨鱼类的骨组织也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松质的结构与高等动物的结构基本相同,但骨密质的结构简单而低
18、级,无哈佛式系统及其他明显的管道系统,无层次分明的骨板,骨胶纤维的排列杂乱无章,骨盐壁高等动物少儿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骨骼柔软而富有弹性,骨组织中午骨髓组织。较高等的鱼类如金枪鱼和鳕鱼只有少量的骨细胞和骨陷窝,称为无骨细胞骨。鳍条属于类骨组织,是介于透明软骨和骨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组织,有类骨基质、胶原纤维、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组成。鱼类骨组织的生长方式与高等动物也有较大的差别,没有真正的骨髓腔,生长具有季节性周期变化,有类似于“年轮”的纹理。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九、 哺乳动物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120d):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胞
19、体呈圆盘状,边缘厚中间薄,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主要生理功能为供给全身细胞和组织所需的氧气并带走部分的二氧化碳。 白细胞:是一些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做变性运动,具有保护和免疫功能。 有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细胞(血液6-7h,组织1-3d):细胞呈圆形,细胞核呈杆状或23叶为最多,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内有浅红的嗜天青颗粒和紫色的特殊颗粒。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变性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它们对细菌的分泌物和受伤或衰老细胞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趋化性,能形成伪足,做变性运动穿出血管进入发炎部位,大量吞噬细菌并在细胞内进行分解消化,然后本身死亡,形成脓球。嗜酸性细胞(组织8-12d):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复习总结 期末 复习 总结 组织 胚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