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与养生论文.doc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文化与养生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文化养生之 食和行 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优秀文化养生之精髓,生活中衣食住行都时刻和健康相关联,本文主要讲述了关于食和行,我们需要注意养生之道。 关键字;运动养生 情志养生 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那就是“太极图”。“太极图”集中体现了阴阳和谐价值理念,体现了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规律。而这恰恰就是中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理论基础。中医是亲切,而且是感情深厚,对它就有了高度认同感。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凝聚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目。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它
2、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和日常生活无关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饮食和养生。 饮食养生指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当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保证人体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大能力,是人类延年益寿养生方法。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之俱来是饮食结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各种饮食疾病 吃营养不均衡同样会导致严重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一是饮食宜清淡。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粗粮、蔬菜、水果,二是晚上要少吃。 饮食原则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
3、偏纠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第二要顺应四时。 认识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气交之中。黄帝内经说,运气就是运动着气。这运动着气在自然界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来调整自己生活。 第三、调畅情志。 七情指喜 怒 忧 思 悲 惊 恐 任何事物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和人,同样人情绪变化有利有弊。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气机紊乱,是即将破坏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以防患于未然 中医认为人
4、 一方面是大自然产物,在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变化中,完成其生、长、壮、老、已过程;另一方面,中医更强调人是社会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是人类特有,而且这种情志活动是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比拟、代替不了。七情和内脏联系肝主怒第四运动和养生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调节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过程,尤其对心血管系统极为有益。法国医生蒂索说:“运动就起作用而言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一切药物并不能代替运动作用”运动养生,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体育运动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吕氏春秋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行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黄帝内经中提倡“形劳而
5、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我国比较流行健身术有:1五禽戏 2八段锦 3;六字诀 4太极拳 5散步 6健身球在中医药文化中,饮食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古人认为,饮食能资养人血气,人体摄入食物后,五谷之精气就充足,气血就旺盛,筋骨就强壮。人身体之中,阴阳运行,五行相生,没有不是由于饮食作用。饮食进入人体后就会谷气充盈,谷气充盈就会血气旺盛,血气旺盛人也就精力强健了。古人还认为,脾胃是由脾禀承而产生,一年四季也都要以胃气为根本。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从饮食中获得气,用气来益养精血,精血又抚养于气,气充足也就具有了神,而神
6、气充满后,身体得到了保全,这都是相互作用,故称食为生民之天,活人之本。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概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元代宫廷太医忽思慧说:“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重食轻货,盖有所取也。”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根本条件,对人身健康是至关重要。饮食得宜,可以摄取各种养分,延年益寿,饮食失当,又是致病折寿原因。所以,光从口味出发来考虑饮食问题,是很不够,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应该从细微处体会到饮
7、食对身体重要性。1.少量多餐,反对暴饮暴食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因为人体是一个平衡整体,能量贮存、转化、利用也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运动是维持这一平衡必要条件。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2.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 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文化 养生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