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0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003].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学分:2.5学分总学时:45学时 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适应专业: 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教材: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参考教材: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
2、卫生出版社,2014.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与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与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与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
3、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免疫学概论掌握:免疫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熟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2)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和抗原的种类。了解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CD、粘附分子、MHC的概念;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与其功
4、能、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补体系统组成、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MBL途径与旁路途径的异同、补体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的特性、分类和主要生物学活性;经典的HLA-类分子和类分子的编码基因、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补体经典途径、MBL途径与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概况;粘附分子的分类和主要功能;HLA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补体系统的命名和补体活化的调控;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的种类和功能;免疫功能相关基因、HLA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
5、与临床医学的关系。(3)免疫细胞掌握单核吞噬细胞与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与其作用、T细胞的功能;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与其作用、B细胞的功能。熟悉单核吞噬细胞与NK细胞的表面受体;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与各亚群的概况;B细胞的辅助受体与亚群概况;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记(CD34);T细胞库和B细胞库以与淋巴细胞克隆选择的概念;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自身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了解T细胞、NK1.1+ T细胞、B1细胞、多形核粒细胞的基本特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h3、Tr1细胞和NKT细胞的功能;B细胞的补体受体与其他膜分子;造血干细胞的起源与特性、骨髓
6、和胸腺造血微环境中维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主要因素、BCR和TCR基因结构与重排以与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概念。(4)免疫应答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与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与种类。熟悉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加工的途径。了解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特点。 掌握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效应T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熟悉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
7、增殖; 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粘膜免疫免疫应答。熟悉抑制性受体和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了解抗原和抗体参与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熟悉免疫耐受的机制。了解免疫耐受的形成与表现,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5)临床免疫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和主要临床特点。肿瘤抗原的分类与特征。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与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异同。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代表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
8、疾病;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AIDS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异常;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类型与其效应机制。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AIDS的防治原则;肿瘤的免疫诊断和防治原则;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6)免疫学诊断与免疫学防治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与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熟悉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分类鉴定的方法、T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了解B细胞功能的测定;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概念和主要制剂、免疫治疗的概念。熟悉疫苗的基本要求、计划免疫的含义、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治
9、疗的基本手段。了解新型疫苗和新型佐剂:疫苗的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与适用范围,了解相关的仪器试剂。培养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掌握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细胞因子含量的测定等固有免疫检测方法。(2)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经典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术;掌握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等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的方法(3)掌握免疫细胞分离技术的原理,掌握PBMC的分离方法。(4)熟悉HLA分型方法,掌握HLA基因分型的技术。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学时为45学时,讲授理论学时为27,实验学时为18学时,理论与实验比值为1.
10、5:1。具体安排如下: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免疫学概论22免疫器官和组织11抗原22抗体22补体系统22细胞因子22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2B淋巴细胞11T淋巴细胞22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11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2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1固有免疫系统与其介导的免疫应答514免疫耐受11免疫调节自学超敏反应33自身免疫病自学免疫缺陷病自学肿瘤免疫自学移植免疫自学免疫学检测技术1212免疫学防治11实验考试22合计452718四、考核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考勤占4%,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
11、6%,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和免疫学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熟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3.了解:免疫学基本内容概貌;免疫学发展简史与其展望。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的研究范畴与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免疫:指免除疫病与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与其成分的应答过程与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与其防治措施的科学。2.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生理和病理表现。3.
12、免疫应答的内容:固有免疫与其特点;适应性免疫与其特点。4.免疫学发展史与展望:了解免疫学发展经历的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5.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自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2.熟悉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1)骨髓(Bone marrow)功能: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人类B细胞、NK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部位;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造血干细胞系的分化。(2)胸腺(Thymus)功能: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13、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调节功能。 2.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1)淋巴结: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2)脾脏主要功能:储存和调节循环血量,滤过血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3)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MIS的主要功能:产生IgA类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黏膜免疫功能。3.免疫细胞4.免疫分子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 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分类、特性。2.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3.了解超抗原、
14、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半抗原与完全抗原的概念。(重点讲解)抗原的概念: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与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的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2.抗原的异物性:异种、同种异体、自身成分。(重点讲解)3.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基(表位)概念与类型;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重点讲解)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15、与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抗原决定基(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根据结构特点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4.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抗原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5.抗原的种类: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
16、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见所存在的抗原。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自身成分称为自身抗原。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外源性抗原: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6. 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7. 自学: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 抗体目的要求1.掌握抗体
17、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功能;五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人工制备的抗体。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重点讲解)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显示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将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基本结构:轻链与重链;可变区(HVR、FR、CDR、抗原结合部位)、恒定区、铰链区与功能区;J链与分泌片。(2)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18、Fab、Fc、F(ab)2。3.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型与亚型;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与血清型(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V区和C区功能。5.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6.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7.自学: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与制备方法;基因工程抗体主要种类。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与组成;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MBL途径与旁路途径的异同;补体的生物学效应。2.熟悉三种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3.了解补体系统的命名;补体活化的调控;补体与临床疾病。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补
19、体系统的概念、组成与命名。(重点讲解)补体:由于改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 (2)补体调节蛋白 (3)补体受体命名: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被命名为C1、C2C9等补体的生物学效应:(1)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 (2)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3)参与适应性免疫 (4)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2.补体经典途径、MBL途径与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3.补体活化的调控:自身调控与调节因子的作用。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参与早期抗感染免疫、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参与特异性免疫。5.自学:补体系统的命名;补体活化的调控。
20、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章 细胞因子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性;细胞因子的分类和主要生物学活性。2.熟悉细胞因子受体的概念。3.了解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性(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与协同性)。(重点讲解)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特性: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 协同性:一种细胞因子强化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两者表
21、现协同性。2.细胞因子的分类(6类)。(重点讲解)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重点讲解)(1)抗细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 (3)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4)刺激造血 (5)促进血管生成4.细胞因子受体的概念。5.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6.自学:与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关的的生物制品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目的要求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和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2.熟悉粘附分子的分类和主要功能。3.了解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的种类和功能。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细胞表
22、面功能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重点讲解)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的、分化不同阶段与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CD: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与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为CD。2.熟悉粘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 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3. CD和粘附分子与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4. 自学:CD和黏附分子与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
23、合体目的要求1.掌握MHC的概念;经典的类分子和类分子的编码基因、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2.熟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3.了解免疫功能相关基因。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MHC的概念与多基因性;经典的类分子和类分子的编码基因、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重点讲解)见课本图8-1,表8-12.免疫功能相关基因:补体成分相关基因、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以与炎症相关基因。3.MHC的多态性,HLA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4.自学:免疫功能相关基因;HLA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
24、媒体教学第九章 B淋巴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与其作用;B细胞的功能;2.熟悉B细胞的辅助受体与亚群概况。3.了解B细胞的补体受体与其他膜分子。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BCR-CD79a CD79b复合物的组成与功能;协同信号分子(CD80/ CD86、CD40);B细胞的辅助受体(CD19)与其它表面分子(CD21、CD5)。2.B细胞亚群:B1与B2细胞的异同。3.B细胞的功能:(1)产生抗体 (2)抗原提呈 (3)免疫调节4.自学:B细胞的补体受体与其他膜分子。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章 T淋巴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T细胞的重要
25、表面分子与其作用;T细胞的功能;2.熟悉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与各亚群的概况。3.了解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h3、Tr1细胞和NKT细胞的功能。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TCR-CD3复合物的组成、结构与功能;T细胞的辅助受体(CD4、CD8);协同信号分子(CD28、CTLA-4、CD40配体)、粘附分子(LFA-1、LFA-2)、丝裂原受体。2.T细胞亚群:根据T细胞的活化阶段不同(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根据TCR类型不同(TCRT细胞、TCRT细胞);根据特别CD分子不同(CD4+T细胞和CD8+ T细胞);根据功能不同(Th、Tc、CD
26、4+CD25+调节性T细胞、NKT细胞)。3.T细胞的功能:CD4+Th细胞的亚型,Th1与Th2细胞的功能;CD8+CTL细胞的功能。4.自学: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h3、Tr1细胞和NKT细胞的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与种类。2.熟悉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加工的途径。3.了解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特点。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与种类。(重点讲解概念)(1)抗原提呈细胞: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2)专职APC:能
27、组成性表达MHC-类分子的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强。(3)专职APC的种类: DC、M、B。2.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的主要特点。(重点讲解DC的发育与功能的关系)(1)树突状细胞:功能最强的APC;显著刺激初始T,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2)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性、粘附性和趋化性;激活后有抗原提呈功能。(3)B细胞:既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执行细胞,又是专职APC;在抗原浓度较低时通过mIg能高效提呈抗原。3.抗原的处理与提呈:(1)抗原的摄取方式:吞噬、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2)抗原处理的途径:内源性蛋白质抗原:MHC-类途径;外源性蛋白质抗原: MHC-类途径;脂类抗原:CD1
28、分子途径。(3)抗原的提呈: 抗原提呈的基本过程:形成TCR-抗原肽-MHC三元体;四个阶段。 交叉提呈现象。4.自学: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效应T细胞的作用。2.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重点讲解) (1)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2)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 形成TCR-肽-MHC三元体,双识别、MHC限制性T细胞突触(
29、T cell synapse)或称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T细胞在和APC识别结合的过程中,多种跨膜分子聚集在富含神经鞘磷脂和胆固醇的“筏”状结构上,并相互靠拢成簇,形成细胞间相互结合的部位。2.T细胞活化的过程:(1)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重点讲解) 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2、细胞因子(2)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T细胞活化的早期事件:受体交联、PTK活化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PLC-活化途径;MAP激酶活化途径(3)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增殖、分化,与效应细胞产生3.T细胞应答的效应(结合T细胞一章,重点讲解)(1)Th细胞的效应Th1释放CKs、活
30、化M,主要抗胞内病原体感染;Th2辅助体液免疫; (2)CTL细胞的效应 特异性杀伤靶细胞4.自学: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增殖。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2.熟悉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1)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重点讲解)直接识别天然抗原的表位在B细胞激活中,BCR的两个相互关联的作用: 抗原-mIg,产生活化信号1 抗原-mIg
31、内化、对抗原加工处理肽-MHC复合物,向Th提呈抗原。(2)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重点讲解) 活化信号1:BCR直接识别天然抗原的表位,信号由Ig/Ig传到胞内; 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加强BCR传导的跨膜信号 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主要由CD40(B)CD40L(T)结合产生; 细胞因子:IL-3、4、5、6、10、13辅助B活化、增殖、分化。脂筏(lipid raft)细胞表面膜微结构域。 富含神经鞘糖脂和胆固醇。脂筏的组分和结构特点有利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和构象转化,脂筏区主要参与信号转导和细胞蛋白转运。(3)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 Th的辅助方式: Th与B细胞直接接触而
32、辅助B Th产生CKs辅助B(4)B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与浆细胞产生2.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1)TI抗原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IgM类抗体,一般不需要Th辅助。(2)TI抗原表位特点TI-1:B表位+B丝裂原 高浓度时,致多细胞克隆活化; 低浓度时,只有带Ag特异BCR的B才能活化;无需Th参加 TI-2:重复B表位 无T细胞条件下不能诱导抗体产生;3.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重点讲解)(1)抗体产生过程: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下降期(2)初次应答Ig产生特点: 潜伏期长、产量低、维持时期短、低亲和力、IgM为主。(3)再次应答Ig产生特点: 潜伏期短、产量高、维持时期长、高亲
33、和力、IgG为主、有明显Ig类别转换。4.自学:粘膜免疫免疫应答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与其介导的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与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2.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3.了解黏膜免疫。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与效应分子(1)组织:组织屏障与其作用皮肤粘膜与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重点讲解屏障的构成与免疫学作用)内部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NK细胞(重点讲解其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相关的表面分子与其作用)T细胞、NKT细胞、B1细胞。
34、(讲解3种细胞的共同特点,其余自学)(3)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防御素、溶菌酶等。(自学)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抗原初次进入机体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一般分为: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3.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主要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3)信号转导途径:TLR4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4)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表面具有多种趋化性CK或趋
35、化因子的受体活化的细胞未经克隆扩增即可迅速产生免疫效应寿命较短,不产生免疫记忆,也不形成免疫耐受4.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重点讲解两者之间的关系)(1)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2)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3)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效应教学方法讲授法,PBL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免疫耐受的机制。3.了解免疫耐受的形成与表现,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重点讲解概念、特点、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的区别)(1)概念:免疫
36、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2)特点:具有免疫特异性不影响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整体功能。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2.免疫耐受的形成与表现。(1)胚胎期接触抗原:天然免疫耐受。(2)新生期接触抗原:体内免疫细胞处于早期发育阶段,人工可诱导其对非己抗原的耐受。(3)后天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抗原本身的理化性质抗原性质、抗原剂量、抗原免疫途径、抗原表位的特点宿主因素:免疫系统成熟性、动物种系 免疫抑制措施3.免疫耐受的机制(1)中枢耐受机制:T、B细胞经历阴性选择致细胞克隆清除。(2)外周耐受机制:克隆清除与免疫忽视 克隆无能与不活化 免疫调节(抑制)细胞 细胞
37、因子 信号转导障碍 抗原处于免疫隔离部位 4. 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5. 自学: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PBL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双语教学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目的要求1.熟悉抑制性受体和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2.了解抗原和抗体参与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教学方法自学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目的要求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2.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代表性疾病。讲课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1)超敏反应的概念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机体
38、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2)超敏反应的分型I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III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IV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2.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重点讲解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致敏阶段:变应原机体刺激产生IgE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cR结合致敏细胞机体致敏激发阶段:变应原再次进入与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FcR交联细胞活化启动两条相关的过程:脱颗粒;合成新介质释放炎症介质效应阶段:炎症介质的共同效应: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
39、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作用于不同器官或组织引起不同临床症状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全身过敏症(过敏性休克);皮肤过敏症;消化道过敏症;呼吸道过敏症。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变应原皮肤试验;脱敏治疗;药物预防。(2)II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和ADCC作用,导致靶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3)I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中等大小IC沉积于组织激活补体产生大量C3a、C5a、C3bC3a、C5a
40、过敏毒素作用: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 趋化因子作用:使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血管活性胺和溶酶体酶 C3b活化血小板血栓形成;释放血管活性胺。血管活性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溶酶体酶局部组织破坏 血管炎: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血栓形成局部缺血、出血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Arthus反应;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4)IV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机制相同;但炎症程度过强造成组织损伤,或损伤了自身细胞或移植物细胞。常见的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3.各型超
41、敏反应的代表性疾病。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病目的要求1.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2.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疾病;3.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教学方法自学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2.熟悉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AIDS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异常。3.了解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AIDS的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和主要临床特点(重点讲解)(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42、2)免疫缺陷病的分类: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按主要累与的免疫系统成分分为:体液免疫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补体免疫缺陷病。(3)主要临床特点: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2.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与可能的发病机制。(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而致免疫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根据累与的免疫细胞或分子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B细胞缺陷、T细胞缺陷、联合免疫缺陷非特异性免疫缺陷:补体缺陷、吞噬细胞缺陷(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后天因素造成的、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免疫缺陷性疾病。诱发因素:恶性
43、肿瘤、营养不良、医源性免疫缺陷、感染3.AIDS的发病机制、免疫学异常与防治原则。(1)AIDS发病机制:HIV侵犯CD4+细胞,损伤靶细胞,引起细胞免疫严重缺陷,导致以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免疫学异常:HIV抗原阳性(AIDS早期和晚期);HIV抗体阳性;CD4+T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失调。(3)防治原则预防:宣传教育、控制并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接种疫苗。治疗:核苷类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4.自学:AIDS防治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与特征。2.熟悉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3.了解肿瘤的免疫诊断和防治原则。教学方法自学第二十一章 移植免疫目的要求1.掌握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与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异同。2.熟悉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类型与其效应机制。3.了解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教学方法自学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与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熟悉淋巴细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