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说明书.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 盐酸 分子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36.46 危险性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2、。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六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
3、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八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
4、防毒口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洗手,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114.8(纯) 沸点():108.6(20%)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饱和蒸汽压(kPa):30.66(21) 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禁配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十一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类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十三 废弃
5、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十四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用品规定(1996劳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硝酸 分子式:HNO3 相对分子质量:63.01 危险性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酸类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
6、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
7、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六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
8、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八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洗手,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42(无水) 沸点():86(无水)相对密度(水=1):
9、1.50(无水) 相对密度(空气=1):2.17饱和蒸汽压(kPa):4.4(20) 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配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十一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类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十三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十四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用品规定(1996劳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
10、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硫酸 分子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08 危险性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粘稠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
11、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本身虽不燃,但化学特性非常活泼。有强烈腐蚀性与吸水性。遇水发生高热而飞溅。与许多物质,特殊是木屑、稻
12、草、纸张等接触猛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他可燃物等能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着火。遇金属即反应放出氢气。腐蚀性强,能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灭火方法:避免直接用水喷入硫酸,以免遇水放出大量热量灼伤皮肤。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六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
13、,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八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10.5 沸点():330 相对密度(水=1):1.83 相对密度(空气=1):3.4 溶解性:与水相混溶。饱和蒸汽压(kPa):0.13(145.8) 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禁配物:碱金属、
14、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十一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类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十三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十四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用品规定(1996劳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磷酸安全
15、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磷酸 分子式:H3PO4 相对分子质量:9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 酸类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工业级 一级85.0 外观与性状:纯磷酸为无色结晶,无臭,具有酸味。主要用途:用于制药、颜料、电镀、防锈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
16、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磷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六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
17、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八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42.4 (纯品) 沸点():260相对密度(水=1):1.87(75%) 相对密度(空气=1):3.
18、38饱和蒸汽压(kPa):0.67 (纯品25)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忌物:强碱、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十一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C50:LD50:1530 mg/kg(大鼠经口);2740 mg/kg(兔经皮)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十三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缓慢加入碱液石灰水中,并不断搅拌,反应停止后,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十四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
19、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氢氟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氢氟酸 分子式:HF 相对分子质量:20.01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商品为40%的水溶液。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高纯氟化物的制备、玻璃蚀刻及电镀表面处理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灼伤初期皮
20、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衄,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本品不燃,但
21、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引起爆炸。遇发泡剂立即燃烧。腐蚀性极强。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六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八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
22、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83.1(纯) 沸点():120(35.3%)相对密度(水=1):1.26(75%) 相对密度(空气=1):1.27溶解性:与水相混溶。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碱、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十一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C50:1044 mg/m3(大鼠吸入)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十三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
23、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十四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用品规定(1996劳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 ) E5 z; J% x, t中文名称:氢氧化钠 中文名称2:烧碱 分子式:NaOH2 分子量:40.01 二 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24、氢氧化钠 99.5: 9B1 C三 危险性概述1 w+ % L1 c P9 H6 y8 iK1 o( S v& ( s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x1 F2 H. Q! ( P4 j& l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
25、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n+ 2 s9 G8 z C- K$ * F W五 消防措施+ A: d# o- _3 V0 % : A w7 _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Es2 v0 Y- t$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六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
26、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 & 七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
27、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监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1 p8 A6 w0 p6 g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S# o- U: P v2 z4 C.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6 _7 k* m( S: y3 V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28、理化特性0 g; T! a7 Y5 3 C* v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品 一级99.5; 二级99.0。外观与性状: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7 b/ J6 n& j% s2 O熔点():318.4 y%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2.12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主要用途: 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2 v- t/ q4 G # e禁配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十一 毒理学资料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 小时,重度刺激。9
29、c% 6 十二 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十三 废弃处置4 k. z2 _6 e8 j/ U* % L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十四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
30、其它法规: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2-83)。氢氧化钾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氢氧化钾 分子式: KOH 分子量: 56.11二 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含量:工业品一级90.0;二级88.0。三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31、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五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六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 操作处置与储存储存注意
32、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八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0.5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33、白色晶体,易潮解。 熔点():360.4沸点():1320 相对密度(水=1):2.04饱和蒸气压(kPa):0.13(719) 主要用途:用作化工生产的原料,也用于医药、染料、轻工等工业。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酸酐、酰基氯。十一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 LD50:273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十二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十三法规信息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
34、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氨溶液 分子式: NH4OH 分子量: 35.05二 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含量:10%35%三 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环
35、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五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有害燃烧产物:氨。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六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
36、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
37、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八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九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相对密度(水=1):0.91饱和蒸气压(
38、kPa):0.13(719)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农业施肥等。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酸类、铝、铜。聚合危害:不聚合十一 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由于呈碱性,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十二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十三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9、(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氯化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氯化铵 分子式:NH4Cl 分子量:53.49二 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氯化铵12125-02-9三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诱发肝昏迷,造成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健康人应用50g 氯化铵可致重度中毒,有肝病、肾病、慢性心脏病的患者,5g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口服中毒引起化学性胃炎,严重者由于血氨显著增高,诱发肝昏迷。严重中毒时造成肝、肾损害,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同时支气管分泌物大量增加。职业性接触,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
40、灼伤。慢性影响: 经常性接触氯化铵,可引起眼结膜及呼吸道粘膜慢性炎症。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五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氮氧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六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
41、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八 接触控
42、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TLVTN:ACGIH 10mg/m3烟 TLVWN:ACGIH 20mg/m3(烟)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全面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九 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臭、味咸、容易吸潮的白色粉末或结晶颗粒。熔点():520 相对密度(水=1):1.53 饱和蒸气压(kPa):0
43、.133溶解性:微溶于乙醇,溶于水,溶于甘油。主要用途:用于医药、干电池、织物印染、肥料、鞣革、电镀、洗涤剂等。其它理化性质:340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酸、强碱、铅、银。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1650 mg/kg(大鼠经口)十二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用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放出的氨气回收使用,剩下的处理液加水稀释到规定的容许浓度,再排入废水系统。十三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三乙醇胺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三乙醇胺 分子式:C6H15NO3 分子量:149.19 二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三乙醇胺102-71-6三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对局部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与过敏有关。本品蒸气压低,工业接触中吸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