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指导朗读(14页).doc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指导朗读(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指导朗读(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指导朗读-第 14 页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指导朗读-秋天的雨集体备课集备主讲:刘健2009年10月20日组员:焦长英、文杰、 丛晶、郑徽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以扩大阅读的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深化主题;以写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思
2、维的深加工,升华主题。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秋天的美丽、丰收和欢乐,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并能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手写表达出来。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品味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丛晶: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技能的形成为载体,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2.经过两年的跨越式试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手写能力都具有很好的基础。3.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学习,朗读能力强,能积极发挥想象。文杰发言:课程标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准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课标中,中段对阅读的第一点要求就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
4、表达情意方面之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四、教学策略与设计1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策略:以解决重点问题,感悟课文为主。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品味段落中的重点语句,通过资料的补充、音乐的渲染,空白点的补白等方法,层层递进的策略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3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语文拓展阅读资料;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启情导入秋天的雨是秋天的使者,它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秋雨的脚步,一同去
5、感受秋天的美好。设计意图:教师简单回顾第一课时所学重点,将一、二课时的教学贯穿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意识。在这第一课时的执教过程中以重视朗读,品味语意为基础,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并进行了相应的句式练习,二、品读积累(一)自主学习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学设计意图: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形成的独特感受不是靠老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而是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情后才能获得的。自学中,教师提供学习方法提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区别于低年级的不同之处。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设计意图:在自学过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和
6、同桌之间的交流,意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合作意识,为在全班的交流打下基础。焦长英:由于是第一课时,在执教过程中安排了初读课文,生字词教学和第一二自然段教学三个板块。总的来说在设计上比较传统,意在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语感。(二)反馈交流,指导品读1学习第二自然段(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2)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中频频点头。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悟语言,理解文本,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勤思多想的读书习惯。(3)深化秋天的
7、美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补充资料,丰富学生表象, 让学生对秋的认识更立体、更全面、更深刻。(4)有感情朗读2学习第三自然段(1)欣赏过秋天的美后,让我们再来闻一闻秋天吧。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秋天的美好?(2)重点理解:梨香香的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3)学生入情入境的自读。设计意图: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自然地理解了“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的含义,加深学生对秋的喜爱之情。丛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
8、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3第四自然段(1)师生配合学习(2)学生联想表达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扩说,意在无痕的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从方法和内容上为学生的创新写作做铺垫。4第五自然段。设计意图:对全文作一个总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一方面抒发学生此时积淀的美感快乐愉悦之情,另一方面是文本回归整体美。(三)积累语言设计意图:培养
9、学生主动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落实目标中的积累任务。三、扩展阅读1学生阅读扩展资料2读后交流谈感想设计意图:学生读4篇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通过这样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既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又深化了课标。四、创新写作秋天的山、秋天的风、秋天的月他们都有着独特的美,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写,你也可以自拟题目,用手中的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秋天。设计意图:用创新写作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度加工,或仿照课文形式创作,或展开想象自由创编等,目的是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动起来。焦长英老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中,一是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让学生画秋天学会欣赏美;二是通过多种形
10、式的朗读、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三是通过扩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板书设计:第11课秋天的雨触觉感受丰收视觉颜色欢乐嗅觉气味听觉声音教学设计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红旗小学 焦长英 2009 .10. 20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趁、柿、菠、喇、衔、裳”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通过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积累能力
11、。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准备:1、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搜集秋天的词语、诗歌、美文。2、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启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能说一说吗?关于秋天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秋天的确是个美丽的季节。2.同学们课前观察到秋天的景色了吗?谁能说一说?评:你们能去大自然中观察秋天,在生活中亲身感受秋天的丰收,秋天的五彩缤纷。3老师也搜集了一组关于秋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有什么感受?
12、4.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们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今天,我们将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秋天,走进快乐的天地!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请同学打开书,轻声(喜欢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一想,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三读文识字1.学习字词老师来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第一组:出示课文词语 开火车领读,正音。第二组:叠词。朗读指导:读叠词要轻读“的”。使轻的更轻了,香的更香了,要根据意思读,再指名读。第三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可以做动作的词语,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好它。生加动作读词。也要根据意思读。第四组:出示生字,各种形式读:指名读、开火车领读、小老师领读、男女轮读、齐读。2识记生字过
13、渡:同学们生字记得这么牢,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随机指导。)哪个字你觉得难写啊?谁来帮助解决啊?评价:同学们和生字交上了好朋友。预习不错。3 师: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这绵绵秋雨,来听听雨声,感受秋天的美吧。谁愿意站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的什么?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嘴巴动、不出声跟读课文。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啊?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的什么?汇报。板书。四感悟理解小小的秋雨,它是怎样无声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谁愿意朗读第一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1)范读指导:我被秋雨的无声、温柔吸引,不禁赞叹道:秋天
14、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清凉和温柔,轻轻的,轻轻的,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2)你是否也会被秋雨的温柔、无声所吸引?你会沉醉地读着:指名3)秋雨就是这样,轻轻地被你带到身边来,你带着深深的爱恋读着:齐读师: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五彩缤纷的颜料中有哪些颜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喜欢哪种颜色?把你喜欢的颜色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小组交流。汇报: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师: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2.“扇哪扇哪”说明秋天是怎么来的?(多美啊!扇来的;慢慢来
15、的)3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银杏叶象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的、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美啊!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们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谁来说说好不好呢?一连用了三个扇,不但把银杏叶写美了,更把银杏叶写活了。(沉浸在秋天的美妙中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发表议论和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有想象力,恰到好处的联系了文中的内容,)4.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再来读读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可以加上你的动作。指2名,齐读。( 津津有味读出了浓浓的秋意让我们感觉到很凉爽。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师: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
16、作什么?2你从“飘哇飘哇”中感受到什么?枫叶像寄信一样,慢慢地被邮来了。谁能美滋滋地读这句话?指名。令人陶醉。3.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为什么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呢?声情并茂4.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挤、碰、争”让你感受到什么?(形象地让我们看到了果树上累累的果实,果园一片丰收的景象)师:你们能读出果实争着的感觉吗?指名。绘声绘色5.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菊花最美了,它有三种颜色,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知道的?。(真是会读书的人,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这个省略号的作用就是颜色的省略。)你
17、还知道哪些别的颜色吗?师::瞧,(出示菊花课件)美吗?菊花高兴吗?让我们带着高兴的语气通过朗读来分享她的快乐吧!练,指名。指导: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三个颜色的词语的颜色不能一个调,要读出低高低范,指名,齐读。(生齐读第二段的最后一句)6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啊!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五彩缤纷)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谁会运用“五彩缤纷”这个词?生:五彩缤纷的图画生:五彩缤纷的衣服生:五彩缤纷的花朵你还能说表示颜色又多又美的成语吗?7原来第二自然段就是围绕着“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来写的。8美读全段。看到五彩缤纷的秋天,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带着欢乐的心情
18、一起美美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吧。我们合作读。我读第一句,表示颜色的句子。生接读。第三自然段刚才我们欣赏了秋雨带来的五彩缤纷,接下来,让我们再来闻闻它非常好闻的气味吧!请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她有哪些好闻的气味吧。练读。(1)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还知道秋天的雨里藏着什么香味?(2)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3)师:啊!好香啊,秋天的雨里原来藏着这么多成熟的果实的香味呢。连我都听得流口水了,更何况小朋友呢!难怪它能勾住我们的脚步!谁能朗读这段,让听众流出口水!指名读。第4段:秋天的雨,还是个热心肠的人呢,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她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动植物们都是怎么做的呢?老对俩练习对读吧,男同学读动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教学 怎样 有效 指导 朗读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