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5页).doc
《峨眉山月歌(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月歌(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说明】根据平仄的特点读出韵味。标着重号的词是轻重音标志,表示要读得重些或轻些。一、 疏通诗意,解诗家语【疏通诗意】秋天的夜晚,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峨眉山头上,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上,随江波动。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心里想着你(峨眉山上的月亮),直到你被高山挡住看不见了,才发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渝州了。【解诗家语】1.,影入平羌江水流。【解读】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只有“半轮”,就会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影”指月影,而
2、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站住不动观察水中之月,任凭江水怎么流,月影都是岿然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水中之月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月亮在水中移动的妙景。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赋予水中之月活泼可爱的个性。不仅呈现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一语双关,意境可谓空灵美妙。2.夜发向,思君不见下。【解读】清溪驿站在四川犍为县,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李白从清溪驿站上船,向三峡进发,这是两个实际的地名,虽然相距遥远,然而舟行江上,一水相连。而“君”字,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的亲友。
3、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很多人认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二、感受意境,熟读成诵 内容情感变化朗读提示1第一句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清明,用“秋”字来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宜取舒缓调。“月”字重读,且语音应该顿挫有力。“秋”字应该悠扬绵长,读出“秋月”温润柔美的特点。2第二句写月影随着诗人顺流直下而如影随形,就如同好朋友一样,蕴含着诗人一丝丝的喜悦。语调逐
4、渐上扬。“影入”二字重读,不拖音;“平羌”二字应读得稍微缓慢些;“流”字读得轻快些,联想诗人进入一种看到月影浮动而江水不动的佳境。3第三句写诗人连夜出发奔向三峡,离乡远游的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对前路充满了无限期盼。宜轻读。“发”字要读得轻些,但“向”字要读高点,以突出江行见月如见故人但不是故人的一种思念之情。4末句写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那种依依惜别无限感慨的情思愈加深沉,可谓语短情长。语速应渐慢;“思君”读得高扬绵长;“州”字读轻些,拖音,直至无声,以便突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三、 体悟情怀,品味亮点【体悟情怀】唐开元十二年的秋天,豪情万丈的李白辞亲远游,乘舟经过嘉州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峨眉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