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态农业.doc
《中药生态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生态农业.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 该文针对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和经济学问题,在介绍生态农业的起源、概念、特点和实用技术,总结我国生态农业的起源和常用技术和特点,着重介绍我国在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和基因等不同生物层次上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的背景和现状,提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包括:全国中药材生产格局分析和规划;区域中药农业典型特征提取;各区域典型中药材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规律和机制研究;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中药生态种植模式提取和固化;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文章指出中药材GAP与中药生态农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各有特点,但并不矛盾。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大
2、力推广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是中药材GAP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 生态农业; GAP; 中药材; 种植;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agriculture: future of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Chinese materia medicaGUO Lan-ping, ZHOU Liang-yun, MO Ge, WANG Sheng, HUANG Lu-q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di Herbs,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
3、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we introduced the origin, concept, features and operative technology of eco-agriculture worldwide, emphasizing
4、its modes on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of landscape, ecosystem, community, population, individual and gene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w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proposed its development ideas and key tasks, including: Analys
5、is and planning of the production patter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national wide. Typical features extrac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its mechanism between typic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each region and the micro-ecology of rhizosp
6、here soil. Study on technolog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Extrac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mod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tudy on the theor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lso we pointed out that GAP and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7、 are both different and relative, but they are not contradictory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promote eco-agriculture in th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nd coordinat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 GAP; Chinese ma
8、teria medica; cultiv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doi:10.4268/cjcmm20151707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不但造成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下降,也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导致农田蚯蚓等有益生物和微生物数量急剧下降,大规模的单一机械化种植,加剧了土壤恶化的程度,使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全球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隐患成为当今最严重的问题,引发人们对建立在化肥与农药基础上高投资、高能耗的化学农业的反思,并由此产生了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的思潮,继而在农学、生态学、资源学、环境毒理学等相关学科中迅速发展。20
9、15年,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要求“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而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就是当代最先进的生态农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简称GAP)推行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
10、在基地布局不合理、基地产出中药材占市场份额极小、盲目引种造成道地性消失、地缘经济和小农经济耕作与规范化和规模化不协调、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一些品种的生产风险较大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限制GAP发展的问题。其中土壤微生态恶化和连作障碍是不少GAP基地建设的瓶颈,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可持续生产1。分析可知,以上中药材GAP中的问题,或与资源经济相关,或与生态环境相关,均是生态学或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那么,中药材GAP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攻克中药材GAP面临的困难呢?本文围绕生态农业的形成背景、概念和特点等关键问题,探讨生态农业在中药材GAP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策略。1 生态农业1.1 生态农业的起源绿色革命在带
11、来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为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的挑战,生态农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2。1935年,冈田茂吉提到的“自然农法”3;20世纪40年代J I Rodale出版的堆肥农业与园艺4,以和1962年Rachel Carson的Silent Spring5等均表达了生态农业的思想。1974年,日本成立IE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1975年,英国成立国际生物农业研究中心;同年,美国建立了Rodale有机农业实验场;1982年,出现了地区性协作研究机构“东南亚大学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网(SUAN)”。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交“
12、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1992年里约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准则6。21世纪以来,生态农业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等很多国家得到飞速发展,如在美国已有2万多个生态农场。1.2 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是目前国际社会最先进的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作为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概念,生态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尚不完全清晰,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对生态农业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自然农法(natural farming)、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生物农业(biol
13、ogical agriculture)等类似概念。以生态学家马世俊为首的科学家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的简称,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为原理为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指标,应用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设计,通过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农业生产,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达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循环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农业资源得合理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即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系统方法能力起来的综合农业发展模式”7。而卢永根等认为,“凡是把生态效益列入发展目标,并且自觉地把生态学原理运
14、用于生产中的农业,都可以称生态农业”8。这2个概念代表了对生态农业理解中的2种极端,前者强调系统、循环、再生的工程,后者则强调关心生态效益和生态学的理念和立意,2种概念相辅相成,可为不同尺度、不同生产水平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指导。1.3 生态农业的特点作为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和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追求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重视综合经济学;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减少能源消耗,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内部组成与结
15、构复杂,形成良性循环,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和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副产品循环可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输出,能自我维持。总体来看,生态农业在生态上低输入、能自我维持,在经济上有活力,在环境、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远不可接受的变化6。1.4 生态农业遵循的原理生态农业的理论主要涉和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此外,由于生态农业通常体现为生态工程的设计管理,因此,系统学和工程学的相关理论也是生态农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一直很活跃,主要包括对生态农业概念、内涵的界定,生态农业特
16、点的分析,生态农业发展中生态策略的研究,生态农业原理的分析,生态农业类型的划分,生态农业技术的提炼和整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和推广,生态农业系统结构、功能和能量流动的研究,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生态农业效益的评价等2。生态农业原理是指导生态农业发展的核心理论,主要如下。1.4.1 生态农业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生态位原理。作为半人工或人工的生态系统,人为的干扰控制使农业生态系统物种单一,从而产生了较多的空白生态位。因此,在生态农业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中,应合理运用生态位原理,把适宜而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引入生态系统以填充空白的生态位,以此实现各层次空间生态位光、气、热、肥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
17、减少资源的浪费,增加生物量与产量;同时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物和稳定性,阻止一些有害的杂草、病虫等的侵袭。限制因子原理。只有与生境条件高度相适应时,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表现出最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在生态农业生产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食物链原理。生态农业系统中缩减的食物链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能量的有效转化和物质利用,加重环境污染。因此,生态农业生产中,通常会通过利用因食物选择而废弃的生物物质和作为粪便排泄的生物物质,延长食物链的长度,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如林下养鸡,鸡粪喂猪等。整体效益原理。整体效益的取得要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生态农业强调不同层次上
18、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有机组装和调节,以达到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目的。互惠共生原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共生的现象,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工诱导多种共生互利关系,加强物质能量的循环,以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与协同进化原理。生物不只是被动地受环境作用和限制,也通过排泄物、死体、残体等释放能量和物质作用于环境,使环境得到物质补偿,从而保证生物的延续。封山育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合理间套轮作等措施都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效益协调一致原理。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与效益,只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自然再生产和
19、经济再生产交织的复合生产过程,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综合效益。因此,要将经济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促进资源的利用与增殖。自适应原理。当遇到外界压力受损后,生态系统通过自适应或自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可逐步回复。因此,调动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区域性原理。生态系统类型与当地气候和土壤因子密不可分。因此,生态农业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类型,因地制宜,切忌盲目照搬。结构稳定原理。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结果是生态系统内各组分和结构具有稳定性。生态农业要求物质投入和物质输出的平衡,避免由于投入过大造成某种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滞留而带来结构的非稳态,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和解
20、体9-10。1.4.2 生态农业遵循的经济学原理 农业资源价值理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资产,其开发利用具有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资源开发会付出环境消耗和生态代价。因此,生态农业要寻求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的平衡,在获取最大收益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在资源利用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负效应。生态农业特别注重循环经济的理论,“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产品”是生态农业常见模式。生态经济理论。生态农业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有机组合形成的复合系统。生态系统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技术系统作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桥梁,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生态农业要求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过程的良性发展与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
21、生态农业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在维持农业高效生产力的基础上,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9。1.4.3 生态农业遵循的工程学原理 作为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的结合体,生态农业必须遵循系统工程的整体协调优化原理,生态工程的层次结构理论,生态农业工程的系统调控原理(即生态农业工程的自然调控原理和生态农业工程的人工调控原理)等9。1.5 生态农业的常用技术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各国在实践中采取的生态技术不完全相同,国际上主要的生态农业技术有:立体种植(养殖、种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菌根真菌技术、轮作和保护天敌以控制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地
22、膜覆盖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有机肥料与农作物秸秆的循环高值利用技术(生物固氮、牲畜粪便、作物秸秆提供氮素营养、秸秆沼气高效生产、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循环利用、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秸秆气化和压缩成型技术);现代机械技术(多用园盘形或凿形装置浅耕,不用或少用有壁犁耕作,不翻转土壤);水土保持技术(采用梯田、带状或等高作业,防止土壤侵蚀);田间管理(采用豆科绿肥和覆盖物作为基础的轮作技术,主要通过轮作、耕作、中耕除草来控制农田杂草);抗性品种选育技术(应用作物新品种抗病虫害、抗干旱等);合理牲畜管理技术等11。2 中国的生态农业2.1 中国生态农业的起源在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积累了大
23、量生态农业的经验,如间作、套作、轮歇地和农业措施等自然的生态农业的经验。1908年F H King主编的四千年农夫12和20世纪30年代A Howard主编的农业圣典2本书均提到了中国有机肥保持地力的经验13。如稻田养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14。齐名要术载“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少力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15。其核心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的“三宜”原则。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者对生态农业进行理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试验研究。1984年初,我国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生态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