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临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制临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临床医学理论教学大纲.doc(3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组织学及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病
2、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医学信息检索及利用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核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老年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儿科学课程教学大
3、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妇产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未指定书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专业:本科各专业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72(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2),4.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及信息社会,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基
4、础知识,的使用方法,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以及数据库应用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意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大学生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并为提高应用计算应用能力打下基础。2、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3、设置目的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个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被社会作为衡量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正是为了顺应时代的
5、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中的计算、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等应用问题。4、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生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意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技术。5、教学时间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72个学时,共7个单元。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各42学时。各单元学时依次安排为: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4学时(理论 4,实验 3)第二单元: 操作系统 8学时(理论 2,实验 3)第三单元:字表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6、 18学时(理论 6,实验 15)第四单元: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信息安全2学时(理论 2,实验 0)第五单元:多媒体技术基础2学时(理论 2,实验 0)第六单元:数据库应用技术 34学时(理论 14,实验 21)6、教学用软件(1)操作系统: 7 (2)字表处理软件: 2010、 2010 (3)数据库管理系统: 2010 (4)演示文稿制作: 2010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 计算机基础知识【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沿革,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的数制和数制转换,计算机的信息表示方法,计算机硬件结构。【教学内容】1 一般概念(1)计
7、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2)数制及编码,数值的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表示,二进制及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字符、汉字及其他类型信息的编码。(3)数据的存储单位。2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1)中央处理器()。(2)主存储器(、)功能和分类。(3)辅存储器(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 功能和分类。(4)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功能和分类。(5)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基本配置。3 计算机软件基本知识(1)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指令格式和种类。(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源程
8、序及目标程序的基本概念。(3)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实用程序)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种类,编译程序及解释程序的功能和特点。(4)应用软件的概念。(5)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构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4学时第二单元 操作系统【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其种类。熟悉:机系统组成,机的基本操作、的界面。掌握:基本操作,文件管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教学内容】1 机系统组成的基本知识(1)机的系统组成和基本配置。(2)键盘认识、键盘操作。(3)磁盘、磁盘驱动器的种类和特点。(4)磁盘文件及其标识。(5)目录结构、路径、当前驱动器、当前目录。(6)机
9、的操作系统。2 机的基本操作(1)开机、关机的操作步骤。(2)机的启动和系统生成(冷启动、热启动)。(3)打印机使用初步。(4)机安全操作事项。3 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2)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3)典型操作系统(、)。 4 操作系统 (1) 的发展简史(2)7的基本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文档操作,剪贴板的使用、常用热键的使用、中文输入法的使用、任务栏的使用等。 (3)7的资源管理器文件的类型及访问权限(包括:文件的命名规则、文件扩展名;文件的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文件夹的管理和创建(包括:文件夹的目录结构
10、;当前驱动器、当前目录;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及复制、删除、重命名、浏览及查找等) (4)7的控制面板l 显示属性的设置(主题、桌面、屏幕保护程序、外观)l 系统日期和时间设置,区域和语言设置 l 网络连接的设置 l 添加/删除程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单元:字表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熟悉:高级排版技巧、各类文档的创建。掌握:汉字输入法、的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演示文稿的编辑及美化、动画设置、放映。【教学内容】1 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的基本概念(1)码、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231
11、2-80)。(2)计算机文字处理过程(输入、存储、传输、输出)。(3)汉字输入法。(4)一般文字编辑软件的功能。2 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汉字输入速度达到25字每分钟。3 的使用方法(1)进入和退出的方法。(2)的编辑的基本概念(状态栏、工具栏、菜单、快捷键、鼠标的使用、全角、半角)。(3)基本编辑方法(光标移动、文本的插入、删除、修改)。(4)字符串的查找及替换。(5)块操作(块的定义、复制、移动、删除,用剪贴板及其他文件交换数据)。(6)页面设置(设置上、下、左、右边界,设置行间距和字间距,自动分页和强行分页)。(7)设置字体、字号、下划线、粗体字。(8)表格绘制、图文混排。(9)文本的保存
12、、查找、插入和打印输出。(10)的高级排版4 电子表格的处理方法(1)的基本概念(的窗口组成;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概念)(2)工作簿的新建、保存和打开(3)工作表的建立及格式化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文本、数值、日期和时间型数据的输入;使用自动填充输入数据;外部数据导入;设置输入数据的有效性条件)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择、插入、删除、合并;行高和列宽的调整;隐藏及显示行和列) 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数字格式、对齐方式、边框和底纹;自动套用格式;使用条件格式)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工作表的插入、重命名、删除、复制和移动、隐藏和显示;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4)数据计算(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13、单元格的引用方式) (5)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6)数据的图表化(图表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5演示文稿应用(1)基础知识。(2)演示文稿的编辑及美化。(3)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4)演示文稿的放映。(5)超级链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6学时第五单元 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目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安全及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常用功能,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分类和防治,多媒体技术标准及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浏览网页的技巧,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使用初步(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分类
14、。(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访问控制方式。(3)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4)的基本概念及服务方式。(5)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基本操作。(6)内部网使用。(7)物联网基础2 计算机信息安全(1)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2)个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3)网络安全技术(4)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分类和防治。3 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第六单元:多媒体技术基础【目的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系统的构成掌握: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及视频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教学内容】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的
15、发展、应用、关键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2 音频处理。3 图形图像处理。4 动画及视频处理5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6 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1)常用图像浏览处理软件。(2)屏幕截图软件。(3)文件压缩软件。(4)音频和视频转换编辑软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第七单元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目的要求】了解: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熟悉:建立和使用宏。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表间关系,创建查询,创建窗体,创建报表;程序设计方法。【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类和对象,事件,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2)关系数据
16、库基础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性质及特点、关系代数、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关系,元组,属性,字段,域,值,主关键字(4) 简介系统的基本特点,基本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2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1)创建数据库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创建空数据库(2)表的建立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设置字段属性,设置主键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获取外部数据导入表(3)表间关系的建立及修改:表间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建立表间关系设置参照完整性(4)表的维护修改表结构:添加字段,修改字段,删除字段,重新设置主键编辑表内容: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调整表外观(5)表的其他操作查找/替换数据
17、排序记录筛选记录3 查询的基本操作(1)查询分类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查询(2)查询准则运算符、函数、表达式(3)创建查询 使用向导创建查询 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 在查询中计算(4)操作已创建的查询 运行已创建的查询 编辑查询中的字段 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 排序查询的结果(5)基本命令查询命令,操作命令。4 窗体的基本操作(1)窗体分类 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主/子窗体、数据表窗体、图表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2)创建窗体使用向导创建窗体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控件的含义及种类,在窗体中添加和修改控件,设置控件的常见属性5 报表的基本操作(1)报表分类纵栏式报表、表格式报表、图表报
18、表、标签报表(2)使用向导创建报表(3)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4)在报表中计算和汇总(5)利用报表导出数据6 宏(1)宏的基本概念(2)宏的基本操作创建宏、宏组,运行宏、宏组在宏中使用条件设置宏操作参数常用的宏操作7模块(1)模块的基本概念:类模块、标准模块、将宏转换为模块(2)创建模块创建模块:在模块中加入过程,在模块中执行宏编写事件过程:键盘事件,鼠标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3)调用和参数传递(4)程序设计基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编程环境 编程基础:常量,变量,表达式 程序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程序的调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4
19、学时计算机教研室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口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60(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24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首先,任何生命过程都及物理过程密切联系,生命现象的本质,诸如能量的交换、信息的传递、体内控制和调节、疾病发生机制、物理因素对机体的作用等,都必须遵循物理学规律。随着物理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日益深入,它对阐明生命的本质不断作出新的发现。其次,物理学所提供的技术和方法已日益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实践中,而且,物理学的每一新的发现或是技术发展到每一新的阶段,都为
20、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更先进、更方便和更精密的仪器和方法,在现代的医学研究机构和医疗单位中,都离不开物理学方法和设备。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它的任务是给医学生提供系统的物理学知识,使他们在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研究方法,扩大物理学知识的领域,为学习现代医学准备必要的物理基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 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绪论1第一章流体的运动3第二章振动和波2第三章声波4第四章分子动理论(第五节)3第五章直流电4第六章几何光学5第七章光的波动性5第八章光的粒子性1第九章X射线4第十章原子核和放射性4合计36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
21、论【目的要求】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及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物理学的方法论。三、物理学的技术应用以及物理学及物质世界、生命科学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演播(10分钟)。【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章流体的运动【目的要求】一、掌握:理想流体和定常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伯努利方程和物理意义及其应用;层流和湍流概念;液体的粘滞系数和流阻概念;泊萧叶定律及其应用。二、熟悉:牛顿粘滞定律;雷诺数;粘性流体的粘滞性及产生的原因;斯托克斯公式及应用(沉降速度);流量计和流速计的原理。三、了解:流管和流场概念;人体血循环系统中血流的特点;血流
22、速度及血管中血压的分布;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物理意义;牛顿流体及非牛顿流体。【教学内容】一、理想流体、连续性方程。二、伯努利方程。三、粘性流体的运动。四、泊肃叶定理。五、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基础。【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章振动和波【目的要求】一、 了解波的产生条件及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二、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能流、能流密度的概念。三、 了解惠更斯原理及波的干涉规律。【教学内容】一、波动的基本规律。二、波的能量及波的衰减。三、波的叠加及干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 声 波【目的要求】一、掌握:声波、声压、声特性阻抗、声强、声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制 临床医学 理论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