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产权纠纷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农村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特别是因农村各类产权纠纷而引起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显现,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开展。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这类矛盾的现状,及时有效地化解这类矛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农村产权纠纷引起的社会矛盾的现状1、农民土地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惠农补贴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惜地意识日益增强,因而衍生相伴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退耕还林土地矛盾纠纷。少数农户由于外出打工,承包地由村或组集体安排
2、给他人造林,现要求将林地收回;二是五保老人死亡,其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引发纠纷;三是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少数村组干部或农户私自将土地出售给他人建房,由于未标准征地,少数农户没有权力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待遇;四是在承当农业税费期间,由于少数抛荒地无人承当税费,只好找人代耕,现抛荒人要地,代耕人不愿归还;五是农户间为便于耕作,自行将承包地互换,互换的土地被征用时,补偿费发放发生争议。2、农民宅基地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法治村和村规民俗、历史现状的冲撞,农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多之势。一是村庄规划执行不严,使之抢占、强占、多占宅基地、建新房不拆旧
3、房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由于建房规格不统一,因为排水、通风、采光或多出一个边、多占一个沿等影响邻里团结,发生争执,严重的可引起械斗事件。三是城镇周边村庄“外嫁女不走,要求宅基地产生的纠纷;四是农村宅基地多未办理宅基地使用权证,拆迁安置和置换城镇住房缺少依据。3、林权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一是村民和乡镇村的纠纷,主要是渠道、公路边的树木,曾经有路、渠树随田走的说法,但是有的乡镇或村是集体安排专人管护的,在采伐时就发生了争利问题;二是农户和农户的纠纷,多是由于林业“三定时期工作不细,造成边界限模糊,权属不清引起的;三是抛荒地退耕还林的纠纷,主要是原承包者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施退耕还林者具有林木所有权
4、,原承包者要求收回土地时,林权处置难。4、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问题形成的矛盾纠纷。一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有些小型水利设施由几家农户管理,有些由村民小组管理,有些是村集体管理,但大多所有权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特别是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工程更是无人问津。二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责任主体不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建立、使用、管理、维护,理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但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并不明确。我县的小型水利工程分别由水务部门、镇、村或农户管理使用,难免出现放公家水灌私家田、重使用轻维护的局面,导致这些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有人受益无人担责。三是农村小型水利承包产生的矛盾,塘坝承包存
5、在养殖和农田用水的矛盾,电灌站承包存在供水和收费、供水不及时的矛盾。二、当前农村产权纠纷引起的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社会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1、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过于片面化,催生矛盾隐患。以土地承包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阔人民群众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思想意识大大增强,一些农民、行政村、企业管理人员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擅自违约,不履行经济合同或协议,甚至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基层单位和行政组织为谋求小集体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在公民、企事业单位、基层行政组织之间埋下了引发矛盾纠纷的隐患。2、一些基层干部工
6、作方法简单粗暴,使干群隔膜加深。有的基层干部素质较低,效劳意识、公仆意识较差,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置假设芒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甚至酿成严重事件。有的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没有真正表达“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态度强硬,作风蛮横,引起群众不满,伤害了干群之间的感情,从而引发干群之间的矛盾,造成不好影响。3、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引发上访事件。对出现的工程建立征占地补偿、房屋拆迁、突发性重大事故等,处理得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怨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等问题处理不
7、公;对企业和驻地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协调不力,处理不当等等。对于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处理不妥而引发了不少上访事件。4、解决“三农问题的惠农政策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广阔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对山林、土地倍加珍惜,一些原弃耕、转包、出租土地的农户强烈要求收回原管理使用权,而现拥有土地管理使用权的农户又不愿返还,因此导致此类纠纷的现象普遍高涨。三、解决的对策和措施1、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开展政策法规教育,使农村干部能依法管理、依法自律,广阔农民依法参和社会事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目的。三是要标准干部行为。要加强对基
8、层干部的管理,标准其行政行为和办事行为,杜绝滥用职权、违法行政、违规办事、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现象发生,结实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切实加强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亲合力。2.健全民意表达机制。一是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广泛征求和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减少和防止随意性,让政策和决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为人民群众的诉求提供畅通、便利渠道。3、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一要建立调解组织。组建有村组干部和“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族长、老军人参加的村级调解委员会,县、乡都要成立效劳中心,
9、确立专门办事机构和人员,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标准化、制度化调处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因被征地、承包土地、宅基地、林地权属和小型水利等易发生的纠纷且容易激化的特点,经常深入村、户,认真排查摸底,发现有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并探索新形势下调解的方法和手段。三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各级司法调解中心和调委会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特别是村级调委会要立足广阔农村,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杜绝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努力维护基层社会
10、稳定。4、健全超前联动机制。一是预警机制。要充分发挥公安、信访和司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信息网络体系的作用,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及时掌握苗头动向,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信息;二是排查机制。实行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化解;三是调处机制。要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处和诉讼调解等多种方式,实行综合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内部。四是包案机制。要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每个调委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应。5、齐抓共管,共同
11、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出现和发生,都和本单位、本部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辖区内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依靠富有正义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属和亲戚朋友以及相关部门,及时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出现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的纠纷要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主动沟通情况信息,共同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农业部门要加强土地承包和流转的标准化管理和效劳;林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退耕还林土地及其林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规划部门要在全县村庄布点规划的根底上,抓紧编
12、制村庄建立规划,尽快形成村庄建立平面图和说明书以及统一住宅式样,为标准农村宅基地审批奠定根底;国土部门要标准农村宅基地审批,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征用补偿费发放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落实乡镇、村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责任,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批宅基地,处理好农村宅基地和土地征用补偿费发放纠纷;水务部门要做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界定工作,明确其建立、使用、管理和维护的责任主体,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水利设施产权和供用水方面的矛盾纠纷。6、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那么,强化矛盾纠纷发生地的责任,并相应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第一责任
13、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负总责。对责任心差、作风浮夸、敷衍了事、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评模、提拔任用和晋升晋级资格,并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工作报告县镇于20*年9月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工作。经过4个月的努力,目前镇级政府农村信用体系建立组织架构已成功构建,农村信用信息采集、信用户评定工作根本完成。现将信用体系建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本情况 镇下辖16个行政村社区,辖内农户8230户。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立工作,扎实推进“信用镇创立工作,使全镇社会经济金融秩序进一步好转,政府诚信度明显提高,社会信用环
14、境明显改善。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信用建立环境。为强化信用体系建立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全镇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工作有序开展,镇政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彭云为组长,常务副镇长、支行行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建立规划,协调解决建立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事宜。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方联动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创立工作。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镇镇长负责制、农村信用体系建立例会制度,将信用体系建立作为常态化工作列入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和其他工作同
15、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催促涉农金融机构制定守信鼓励和失信惩戒的政策措施,在评定信用户过程中,将信用户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五种类型,根据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等级,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风险定价等方面实行差异对待政策,使守信者得到实惠,失信者的融资受到制约。 二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创立工作质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镇镇工作会议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立的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努力构建“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环境。其间,累计开展宣传培训等46次,涉及农户6251户,发放宣传资料4300余份。建立科学的信用体系建立标准,精心选取建档指标,设计构建了?信用信息采集表?、
16、?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镇、信用村信息档案?,简明扼要地反映农户、村、镇根本信用状况,有效防止了农户信用评级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经历性。领导小组按照“评定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规程、过程有记录的工作要求,定时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立询问、检查工作,稳固和扩大创立成果。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开展。以支持种植业、养殖业、竹木林业、加工业等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工作。20*-20*年,全镇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2万元,有效解决了个体工商户、农户资金需求,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开展。 四履行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初次评定为信用农户即定为一星级,以后每年根据信用户信
17、贷履约情况动态调升或调降用户星级或取消其信用户资格,最高星级为五星,对应原来的“优秀信用户、四星信用户对应原来的“良好信用户、三星信用户对应原来的“一般信用户,涉农金融机构可根据信用户星级实行差异信贷优惠政策。向农民贷款户发放贷款时,优先安排信用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农商行对信用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的65%;在贷款额度上予以放宽,对信用评级为优秀户授信额度为5万元以内、较好户授信额度为3万元以内、一般户授信额度为2万元以内;期限2年,并根据坚持本行“一次核定、随贷随用、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法;手续简化,对信用户申请的贷款,在信用额度范围内,不需要抵押和担保。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
18、农村信用体系建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村和农户对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工作认识不到位,主动配合和衔接沟通不够;还存在畏难思想,致使根底工作不扎实。二是信用信息建档工作进展缓慢。未和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的农户,不愿意提供家庭根本信用信息;农商行基层业务网点业务量大而且人员紧缺,全面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难度较大,影响了农户信用信息建档工作。三是农村信用体系建立社会参和不充分。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农商行以外,其他金融机构参和信用体系建立工作不够;相关信用信息部门也未积极参和,使信用信息征集面不够广泛,影响了信用体系建立进程和效果。四是农村经济对信用需求较低。农民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不愿意参和信用信息征集、
19、评级等征信业务,影响了建立农村信用体系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要总结工作经历,加快建立进程。在以往工作经历的根底上,认真落实评定工作各项配套制度和措施,扩大农民信用档案覆盖面;坚持“政府引导、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原那么,标准评定工作,加快以点带面的创立进程。二要加大督导力度,标准评定行为。继续强化责任深入一线指导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催促农信社严格落实“评定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规程、过程有记录、反向可追溯的根本要求,促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标准化、程序化、标准化运作,完善农户信息资料,继续采集未提供农户信息资料。三要转化创立成果,支持经济开展。充分利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针对农户不同信用等级,简化贷款手续,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放宽贷款期限,以更好地满足农牧民正常合理的资金需求,全面落实好各项信贷优惠政策,使其真正享受到优质快捷的金融效劳。四要强化工作监测,做好信息反应。及时报告信用创立目标完成进度,并及时反映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工作中的好经历和好做法,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措施,切实发挥各级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确保完成镇信用体系建立的各项任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