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第 6 页题 目: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的繁荣、农村的发展及国家现代化建设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所以他们应该和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并且享受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不但要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补助,而且要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要有利于对他们在分配和再分配中所处的弱势地位进行改变,使他们有利于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转变为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本质反应,在这个过程一定会产生
2、多个利益主体。这些主体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并且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增加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难度,所以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这个问题就形成了一个长期和复杂的博弈过程。我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比较晚,近几年才受到学者广泛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总的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如下:(一)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肖云、杜毅把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归结为十大矛盾,指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归根到底是在新环境下重新对国家、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受到
3、保障的比例;二是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1。张展新认为外来务工人员虽然有外地户籍的劣势,但是也有农业户口的优势,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市民的地位或者机会差异是由区域分割造成的2。杨菊华在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时,也增加了“本地与外地”的新观点,认为如果将城-城流动人口和乡一城流动人口没有区别,就会缩小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的差异,也会造成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真实生存状况了解补助7。杨菊华还对流动人口的融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因为其技能或受教育程度更高等原因,其收入要比本地市民更高,而乡一城流动人口的收入比本地市民低,这就表明流动人口的群体内部发生了因户籍制度而引起的收入分化。但是,从
4、社会保障水平来看,本地市民仍然优于城一城流动人口,只是差异的方向和程度不确定8。 王海宁,陈媛媛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完全处在城市社会保障网络之外,尤其在失业救助、医疗看病等方面外来务工人员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保障待遇和保障机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率普遍偏低,在五大社会保险中,除工伤保险外,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 10%,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无缘11。虽然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与外来务工人员有关的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张利军、洪燕对现有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比较。吕学静、王增民针对当前我国外来务工人
5、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保模式、双低模式、综合保险模式、农保模式等四种主要制度模式,从制度的价值理念、制度运行效果、制度的适应性、制度的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比较,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意愿和需求能力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地方政府单一的社保政策效果难如人意3。华迎放在调查了深圳和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后指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不能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参加社会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退保率高,社会保险不能转移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瓶颈4。(二)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困难及原因弓永振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
6、长时间难以建立起来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得到基本的身份认同,城市居民对于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较强的抵触心理;麻智辉,刘海清认为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雇主缺乏自觉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意识,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护,对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的还存在误读5。张强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地位缺乏社会保障,虽然他们人数众多,但由于其弱势地位和较低的组织程度使得其争取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的能力不足,他们的诉求和意愿难以引起决策层的应有重视14。从客观原因来看,肖云、杜毅者认为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缺失的这些深层次因素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二元社会结构。我国各地社会保
7、障发展水平不一,缺乏流动衔接的可行性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主要原因,王海宁,陈媛媛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区域统筹与外来务工人员跨省区流动存在尖锐矛盾,外来务工人员跨区域流动后,原有的养老保险很难转移和接续。作为保障对象的外来务工人员规模巨大且构成复杂,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别14。华迎放认为构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忽视该群体的复杂性,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的极大的流动性,不仅反映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也表现在职业及单位之间;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收入上的障碍,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和收入很不稳定,而城镇社会保障的门槛较高,这种状况使其难以取得进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资格;
8、路成荣认为近年来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状况使得维持原社会保障体系尚力不从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已经陷入资金困境,如果再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其中将会不堪重负。 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分割体制以及其间产生的影响。外来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或者从中西部较为偏远的城市进入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人是进来了,但是却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这就在现实中体现出了外来人口与当地市民的身份有所不同,法律地位也出现不同,也不能享受与当地市民相同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这就出现了城乡二元体制,而长期持续的这个城乡二元体制也严重影响了城市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这部分
9、外来人口所应享受的权益往往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二是外来人口自身原因,缺少必要的文化与技能水平以及维权观念。如今,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现状使得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明显的劣势,他们的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偏低,于是这部分外来人口当出现他们的工资、社保等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并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还无耐的接受一些“不平等条约”。在外来人口的基本观念上,对他们社会保障的参保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他们只追求提高点薪水,并不在意要许多年之后才能获得的养老保障和杯水车薪般的医疗保险。三、总结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对理论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外来务工人员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可操作性的完整体系。目前
10、,浙江省没有将外来务工人员保障纳入整体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没有强制的规定和相应的政策;浙江省有的地方,即使个人和单位有意愿参保缴费,实际操作程序上也存在障碍。可衔接性差、可操作性小,损害了一部分参保人员的利益,也受到多方质疑。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漳州市外来务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参考文献:1肖云,杜毅.农民工社会保障十大矛盾分析.社会保障制度,2008(8)2张利军,洪燕.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政策思考J;理论界;2007年033吕学静,王增民.对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评估J.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第2期. 4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J中国劳动,20
11、05(5) 5麻智辉,刘海清6郭士征.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0-537杨菊华.城乡分差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J.人口研究,2011(05):8-258杨菊华.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与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融入研究J.人口学刊,2011(05)3-159Carolyn Puckett. The story of the social securityJ,Social security bulletin,2009:55-7410王亚伟.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6):61-6311王海宁,陈媛媛.城市外来人口劳动福利获得歧视分析J,人口科学,2010(2):47-5412“民工荒现象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4) :347-35213朱婷婷.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关系的探讨J,工会博览,2011(8) :140-14114张强.构建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学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09(1):140-14115肖晗.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J,改革与开放,2010(10):32-3316国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8):57-6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