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doc
《外科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科修补和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疗效比较 摘要:目:比较外科修补和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疗效。 方法:本院收治6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接受外科修补术32例(A组)或介入封堵术33例(B组),分析两组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长期随访情况。 结果:B组有1例出现封堵器移位转行手术治疗,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15.6% vs3.0%,P0.05)。两组长期随访中均未见室间隔缺损处残余分流,心功能恢复良好,且生命体征稳定。 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发症较少,术后
2、恢复较快,和外科修补手术效果相当。 关键词:外科修补介入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85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79-02 外科手术修补和介入封堵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主要措施1,2。为探讨治疗室间隔缺损最佳术式,本研究分别采用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为本院收治6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均经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临床症状确诊;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213岁,平均年龄为(6.73.1)
3、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接受外科修补术32例(A组)或介入封堵术33例(B组),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A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5.23.4)岁;B组:33例,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为(7.42.8)岁。 1.2方法。A组在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方法简述如下:胸骨正中切口后,纵向切开心包,建立体外循环,在距房室沟12cm处切开窦房结,牵拉三尖瓣,显露室间隔缺损,根据缺损大小进行对应修补手术操作。B组则给予介入封堵术治疗。 1.3评价指标。分析两组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长期随访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修补 介入 封堵 治疗 先天性 室间隔 缺损 疗效 比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