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A02410中期报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
《2015A02410中期报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A02410中期报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重点课题(2019A024)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陈光灿 王露 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课题的提出国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根本。国民素质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的速度和社会风貌。一切均可在人的素质中找到最初的原始因素。 本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社会,知识信息化社会必须以人的整体素质的高度发展为支撑,所以,今天的教育必须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个性潜能的开发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达到以上要求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共中央、
2、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表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科学性、规范性、持久性和高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有专家断言,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持久的痛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疾患将会像感冒发烧一样普遍,而且,心身是相辅相承和相互影响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人才质量的关键。许多人的一生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却总是与成功、财富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智慧、成就、财富、幸福都始于健康的心理。“一个人事业成功,只有15%取决于其知识
3、和专业技术,而85%则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 戴尔卡耐基。中国科学院王极盛教授曾对2000年高考状元进行了20个因素在高考成功中的作用的定量研究,指出学生心理素质与学生的血液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这一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在逐渐上升,叛逆思想加重,常常以个人为中心,作为处于 “青春期”的中学生,中学阶段是从童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个体经历了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巨变,也经受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缺乏亲情的矛盾、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他们都
4、以旺盛的精力,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思考着多彩的人生,寻找着自己心目中的友谊,追求着非现实主义的爱情,面临着职业选择,创业的艰辛,在这一关键的人生道路转折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青春期是一个变化很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与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儿童状的身体变为成熟的身体,孩子气的人生观和行为发展为更成熟的态度与行为模式。这些迅速的变化会导致困扰、自卑与不安,有些会引起不良的行为,因此,这是一个“可预期,也不可预期”的阶段。此时中学生的身体症状检出率较高,即中学生在身体方面的问题较多,这可能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有关,尤其是女生的月经来潮易引起各种消极反应,因此,应进行青春期生理与心
5、理卫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完全必要的。青春期中学生的普遍行为如下(一)渴望独立,厌烦他人的管束;(二)以我为中心,反抗权威;(三)追求独立自主,喜欢我行我素;(四)渴望友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一时期心理冲突最快、心里纠结最多、心理困扰最复杂,除因青春期发育所表现出的正常心理特点,还会出现许多心理矛盾,(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不一致的矛盾;(二)情感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内因不协调的矛盾;(三)认同危机,与成人认识差异较大;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于成人,但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身体和心理加速成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是压力山大“危机”,科技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
6、不断变化,职业流动频繁,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自然环境条件恶化、社会竞争加剧,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化等等,都给当代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情感障碍、抑郁焦虑、品行障碍、多动障碍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社会要求与心理素质不协调危机,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中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优秀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不过关,什么都不过关。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09
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要通过学习心理、人格心理、生活心理、生涯心理等辅导内容以及个别咨询、团体训练等辅导方式,使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目的,有次序地强化。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二、概念的界定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
8、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实际上,健康的观念已经由最初的医学模式转向生物过渡到心理向社会医学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个体健康的10项具体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
9、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是指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各种途径上切实、有效的方法,防止医学化、学科化倾向,切实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指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村中学现实来进行策略研究。努力为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10、发展基础,推动全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三、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言。心理是否健康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生存和生活能力,也将关系到他周围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美国心理学家卢格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和谐地同自己的同伴一起生活,能够驾驭自己的躯体,而且对自己的形象感到满足。”,从而奠定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基础。当代中国教育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落实,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因材施教,这是一个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的意义在于
11、实现育人的个性化,解决心理问题个别化,以避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后出现的负面效应,如:不敢管、不会管等不适应现象,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新形势的适应,这是本课题提出的教育学依据。社会学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呈现多元化特点。中学生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学到中学,从儿童到青少年角色转换迟缓和低度发展造成的。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学生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尽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社会学依据。(2)从人的发展理论、人本主义潜能理论角度。综合结合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神经质(N)、
12、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班团活动、家访、校访、社会实践等辅助手段相互渗透。(3)从高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角度。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讲究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及策略。”(4)从课题提出的
13、唯物主义理论依据角度。教育关注的是人的自主发展能力的生长和成熟,是教书和育人的工作,是心与心的交汇,教育是针对人、为了人的工作,所以教育要做好“针对人、为了人”的工作,就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以使教育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最直接的途径。人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上天给予的,另一方面则是后天的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诸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是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人的心理是发展变化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在发展中实现解决。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旨在透过差异与差别的学生心理现状,确定教育的内容,把握教育的最佳的切入点与方法,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心理学
14、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与疾病;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研究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解决“育什么”的问题。对学生及家长提供有关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展任务和应对策略,积极创设有利于农村中学生最佳发展的心理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研究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管理,解决“怎么育”的问题。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
15、来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帮助,运用有关的职业信息以及必要的测量工具为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问题提供指导。第三,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探索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担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增进积极的个性品质和活动效能。第四,学科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疏导、调整和矫正,并对学生常见的轻微心理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
16、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第五、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策略研究,探索如何从农村中学生实际出发,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第六、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策略研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技能、技巧的研究。第七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策略研究,探索对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方法。(三)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1、学习心理问题2、智力开发问题3、情感发展问题4、意志发展问题5、自我意识发展问题6、人际交往问题7、家庭关系问题8、升学心理问题课题研究的实施:我校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为贵州省2019年度立项课题的重点课题之一,自2019年一月开题以来,经过了课题问卷调查(三式)共300份,对学生心理健
17、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了解,得出了3000多字的调查报告,由李雪、尚罡进行了三次团队培训,进行教师、家长培训近300人次,讲座每月一次共10次,为研究工作夯实了基础。在结合学校实际,走创新之路,坚持教育性、全面性、主体性、整体性和保密性的原则,注重差异性兼顾科学性,提高时效性,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促进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一、科学管理,注重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按照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总体要求,我们组织研究组核心成员(课题研究成员)、德育处(陈宗源、王红艳)、20位班主任老师教师共30多人参加了开题会议,组织学习了“ 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议”、“心理健康教育研讨
18、会”,课题秘书陈光灿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聘请指导组的老师进行个别研究交流,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培训。让多数教师明确“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要务”。健康是一项人的基本权利,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目标,是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要课程。学校倡导德育为首,安全第一,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从“心”开始,倡导德育心育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实际化,同时要让广大教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德育,也不能替代德育,德育也不能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合理地结合起来
19、,使学生的心理素养、道德素养、思想觉悟的培养与提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健康成长。我们在指导组的指导下,建立了校长负责的课题管理网络体系,由学校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德育处、教务处的相关人员组成课题组,召开研究组会议,落实了职责分工,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完善了研究制度,自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通过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的管理。课题组在学生在校期间每月举行一次集体研讨活动,这一年共进行了8次。平时,课题人员分别承担定点班的指导任务,作好实验研究参谋,进行观察、测查、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适时地进行分析、探讨,排除实验研究中的障碍以及出现的“高原”反映,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实验研究。学校课题
20、研究的规范管理,确保了课题研究目标能够落实,计划有效进行,既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增强了研究的实效性,实现了研究的广泛性。 二、充分资源整合,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一样需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是对一切可开发的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和利用,无论是对发展性心理教育,还是对补偿性心理教育来讲,都是良好的载体。我们努力结合学生发展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综合性特点,采用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方法,激发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在趋动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自我成长的综合能力。1、优化心理教育的显性课程。根据课程设置,把学校的地方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倡导“和谐课堂”“人文课堂
21、”、“绿色课堂”、“生态课堂”“廉洁课堂”“安全课堂”,一周一个主题,一般一个活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在多向交互中自主生成。要求上课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空洞说教变成有声有色、充满活力的课堂,创设课堂情境,将心理学理论知识通俗化,走进学生心灵,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地方教材彰显特色,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2、重塑校园文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进一步活化,合理利用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弥散性,科学地运用健康教育课程逐步稳定学生的情绪,有效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软约束。在学生阅览室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图书杂志栏,上面放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代伟人风采等画报及图书,让学生
22、从中受熏陶;在教学楼的每一层安置一个图书柜,全校共安置了16个专职图书柜,明确由学生会一个人负责借阅管理;每个班级一个图书柜,内陈列图书300多册,班级图书柜20个共藏书约6000余册,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书的海洋,“不愁无书读,只怕难挤时。”学生王爽爽这样说。用名人故事、成功名言、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引领学生成长;在每一层的校园文化广告中,设置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中学生励志故事等100多付粘贴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在校园广播站专设一周一专题的“心理健康大家谈”节目,目前已经播送30多次;在校园绿化地带,人行道旁设置类似“迎着朝阳当思我的梦想,踏着夕阳必想求学艰辛”等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的标语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A02410 中期 报告 农村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策略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