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4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北方学院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河北北方学院坐落在素有北京“北大门”和“后花园”之称的塞外名城张家口市。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 2003 年 9 月由张家口医学院、 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和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实行校、院两级建制,设有 16 个二级学院、1 个系和 2 个教学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医学、农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工学等 10 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学科为优势,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拥有 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理学、医学信息学、
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神经内科学、骨外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妇产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农业经济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学校开设本科专业 56 个,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传统优势专业,医学检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两个专业为华北地区高校首开和特色专业,法医学为河北省首开专业。药学专业 2008 年被评为“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及品牌特色专业” ,并入选第三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药学专业、 农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农学专业 2009 年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
3、学中心和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面向社会编制发布 2013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成果,进一步担当社会责任,回应社会关切,为社会了解学校提供基本途径。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凝练和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学校秉承“厚德、远志、笃学、创新”的校训,坚持“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为基层培养素质高、技术精、能力强的高级
4、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传统,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依据基层一线的实际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思想道德高尚、基础知识牢固、作风朴实,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2 本科专业设置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依托自身的学科基础和综合性优势,以“上下扩控”为基本原则,积极开展专业建设,逐步建立了结构合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共有 56 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农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管
5、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工学等 10 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类专业有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等 14 个专业,农学类专业有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等 9 个专业,理学类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等 6 个专业,文学类专业有汉语言文学、 英语、 汉语国际教育等 6 个专业, 艺术学类专业有音乐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戏剧影视文学等 7 个专业,管理学类专业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5 个专业,法学类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学类专业有历史学专业,教育学类专业有学前教育专业,工学类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
6、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6 个专业。1.3 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2013 年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 23042 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6818 人,专科生 5494 人,研究生 301 人,留学生 429 人。本科生所占比例为 72.99%。1.4 本科生源质量情况2013 年学校面向 23 个省市区招生,本科生招生规模 4150 人,学校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理科生录取分数线分别超出各地区控制线 12 分,文科生录取分数线分别超出各地区控制线 13 分,学校招生覆盖面广、数量稳定、生源充足、质量优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师资情况学校始
7、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截止 2013 年底,学校共有教师 1407 人,其中,专任教师 1117 人,外聘教师 290 人。2.1.12.1.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专任教师职称结构:正高职 205 人,占 18.35%;副高职 361 人,占 32.31%, 中职 430 人, 占 38.5%; 初职 96 人, 占 8.6%, 其他占 2.24%。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博士学位 72 人,占 6.4%;硕士 673 人,占专 60.25%;硕士博士合计 745 人,占 66.65%。专任教
8、师年龄结构:小于和等于 35 岁人员 406 人,占 36.34%;36-45 岁人员 379 人,占 33.93%; 46-55 岁人员 284 人,占 25.42%;大于等于 56 岁人员 48 人,占 4.29%。专任教师学缘结构: 本校毕业的 85 人, 占 7.6%; 外校毕业的 1032人,占 92.3%。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有利于相互合作、创新思维和学术争鸣。2.1.22.1.2 生师比情况生师比情况2013 年师生比为 1:21.8, 能够满足学校各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2.1.32.1.3 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学校严格执
9、行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各教学单位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承担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授课任务。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规定新开课或开新课的教师在正式上讲台之前必须通过试讲, 才能正式开课, 保证了本科生课程教学的质量,学生反映良好。学校通过规范的措施和严格的管理,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2012-2013 学年为本科生上课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7.36%,本科生开课 3388 总门次,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585 门次。2.2 教学条件2.2.12.2.1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为更好地满足办学需要,学校统筹安排本科教学经费的使用,2013 年共投入教学经费 18109.7
10、9 万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9180.77 万元,较 2012 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保证了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充足的经费支持。2.2.22.2.2 教学用房与仪器设备教学用房与仪器设备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需要,学校积极改善教学基本条件,教学设施不断完善,能够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2013 年学校占地面积 954631.44 平米,建筑面积 465664.99 平米,学校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 163163.99 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64750.71 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为 20446.3 万元,生均 7432.69元;2013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8300 台件
11、,金额 5268 万元。教学科研设备中,10 万元以上设备 250 台件,总金额 9026.55 万元;精密贵重仪器设备(40 万元以上)62 台件,总金额 5354.7 万元。2.2.32.2.3 图书资源及应用情况图书资源及应用情况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 27554.86 平方米, 建有 15 个高标准现代化的书刊借阅室及教师研究室、数字学习空间、学术报告厅、小型自助式图书馆等。馆内设有阅览座位 2198 座,休闲座位 133 座,实行全开放、大流通“一卡通”式门禁管理模式。周开放时间 94.5 小时,网站实行 24 小时全天候开放。 2013 年, 图书馆馆藏纸制文献 1601369册, 电
12、子图书 126 万种, 电子期刊 1.8 万种, 年订购中外文报刊 2300多种。2013 年当年新增纸质图书 77154 册,当年文献购置费 450 万元,当年图书流通量 122114 本次,当年电子资源访问量 512513 次。2.2.42.2.4 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学校具有高性能、稳定、可控的综合网络信息平台和丰富的网络信息源。用于教学的信息资源主要有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尔雅网络课程平台、图书馆电子资源及服务平台等,应用效果良好。毕博网络教学平台注册用户 1 万人,在建课程 170 余门,重点建设课程 11 门,开通以来总访问量达 1303752 人次, 初步实现了优
13、秀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学校引进尔雅通识课学习平台,为全校本科生提供 12 门通识教育课程, 2012-2013 学年共有 7000 多学生选修尔雅课程。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以 37 个学术数据库以及自建的方志和教师成果数据库,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检索、查新、文献计量、情报分析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全校师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建设与改革3.1 专业建设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遵循适应需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交叉融合、上下扩控的专业建设原则,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学校调整和挖掘综合性院校资源优势,不失时机地增设面向地方支柱产
14、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2013 年新增汉语国际教育、商务英语、动物药学、药物制剂、卫生检验与检疫等 5 个本科专业。继续深入开展了对相关行业或职业岗位人才素质需要调研,结合学校实际,对传统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改革。在 10 个本科专业设置 24 个专业培养方向,从实质上把传统专业改造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 实现传统学科专业的新发展。进一步深入开展药理学、医学检验和农学三个河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2013 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 个,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2 个,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15、3 个。3.2 课程建设学校紧紧抓住课程教学这个人才培养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与建设。一是成立了校、院(系)两级课程建设领导机构,构建了以院级重点建设课程为基础,以校级优秀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的课程建设机制,设立优秀课程专项经费,对遴选的 85 门校级优秀课程立项建设,促进课程内涵式发展。二是继续深入实施本科课程改革方案,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式创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三是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主修与辅修结合的课程平台,自主学习与答疑讨论的互动平台, 教学易位与虚实同体的过程平台, 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
16、培养。 四是调整并完善公共选修课结构,将公选课划分为自然科学与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学三类,课程总量达 150 门,丰富了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资源。五是以项目建设的形式资助特色课程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3 年,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入选河北省教师教育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3.3 教材建设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 建立了科学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奖励制度。优先选用国家、行业规划教材,严格执行教材招标统购制度,确保教材质量和学生切身利益。 鼓励和资助高水平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体现自身优势的特色教材等高质量教材。2013 年学校教师主编、参编教材 26 部,其中“十二五”规划教材 5 部
17、,国家级规划教材 21部,涵盖了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中医学、农学、动物医学等多个学科。应用比较广泛的教材主要有病理生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 基础化学 、 植物学等。3.4 教学改革学校根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对 2013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以此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力倡导和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大力推进“以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主线,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全面考核相结
18、合,平时过程性与期末终结性考试并重, 采用多样化考试形式和多次考核方法综合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课程考核模式。坚持实践教学改革, 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条重要路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统筹规划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军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纳入了培养方案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继续完善、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校院(医院)联合、校企对接、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200 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大力强化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教
19、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13 年学校设立 17 个重大项目、35 个一般项目,投入经费近 3000 万元,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逐步建立符合各学科教育规律和教育标准,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13 年,学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河北省高校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3.5 培养方案特点2013 年,对 56 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运行。新方案的特点体现在:体现了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化应用的总体要求;按照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
20、和学科基础教育,高年级实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 构建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应用型特色的综合性、多样化、开放式课程体系;体现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适当拓宽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实践教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原则;体现了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为支撑,专业方向课程、综合应用课程和特色课程为特色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因材施教、因类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思想。3.6 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2012-2013 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 156
21、1 门,其中专业必修课 956 门, 专业选修课 475 门, 公共必修课 8 门, 公共选修课 122 门;开设课程 3388 门次,其中专业必修课 1702 门次,公共必修课 564 门次,专业选修课 754 门次,公共选修课 368 门次。3.7 课堂教学规模2012-2013 学年开设的课程,小于 60 人的教学班 1457 门次(班次) ,占 48.3%;60-120 人的教学班 1133 门次(班次) ,占 37.6%;大于 120 人的教学班 426 门次(班次) ,占 14.1%。3.8 实践教学3.8.13.8.1 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根据河北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河北 北方 学院 2013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