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第 5 页一、名词解释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5技术:泛指
2、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
3、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
4、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二、填空题1“学前儿童的科
5、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
6、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9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12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13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科学方法
7、的学习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等三个方面。14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15运用图像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16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17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18美国的“2061计划”,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19“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20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
8、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21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22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23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可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25学前儿童科学
9、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26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27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28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 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29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30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5页 学前 儿童 科学 教育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