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的音乐风格.docx
《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的音乐风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的音乐风格.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的音乐风格The musical style of Brahmsfs piano rhapsody目录绪论1第一节选题背景1第二节选题的目的和意义I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2第一章勃拉姆斯与狂想曲3第一节主要成就及影响3一、童年3二、青年及中年3三、晚年的勃拉姆斯3第二节经历和性格对音乐创作影响4一、家庭背景和性格对创作影响4二、舒曼和克拉拉对创作的影响4三、巴赫和贝多芬对创作的影响4第三节 狂想曲体裁的创立和开展5一、狂想曲体裁的由来5二、钢琴“狂想曲”体裁简介5第二章 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分析6第一节作品简介及创作背景6第二节曲式结构分析6一、b小调第一狂想曲曲式结构6二
2、、g小调第二狂想曲曲式结构7第三节 调性和声旋律分析8第二章勃拉姆斯狂想曲。p.79分析第一节作品简介及创作背景勃拉姆斯的钢琴狂想曲。以79创作并出版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它由两首狂想曲组成, 一首b小调,一首g小调。这套作品是勃拉姆斯在终止创作钢琴曲后、时隔14年的经典钢 琴曲,而此时的勃拉姆斯在维也纳已声名远扬。这部作品作于作曲家的成熟时期,但最初的起名却相当随意一一前者为“随想曲”, 后者直接连命名也省去了。两者在演奏提示中的标记分别为Presto agitato (激动地急板) 与Molto Passionato (十分激动地、热情洋溢地),不难看出,作曲家赋予两首钢琴曲激动 热情之意。当
3、作品完成后,勃拉姆斯首先将其寄给了舒曼克拉拉与好友伊丽莎白冯赫 尔佐根贝尔克,希望他们在听过曲目之后能够给予一些看法和意见,其正式命名也是在作 品即将出版之前,由听过并爱上这两首钢琴曲的伊丽莎白提出“狂想曲”的名字,最终作 用定名为狂想曲出版,并在提名中写道“献给伊丽莎白冯赫尔佐根贝尔克夫人”。关于勃拉姆斯的作品op.79中狂想曲的评价,在画家威利冯贝克拉特对作曲家本人的 素描画形象可见一斑。在素描画中,勃拉姆斯边吸着烟边弹着钢琴,所奏曲目正是g小调 第二狂想曲。这首狂想曲在热情奔放的节奏后面还蕴含着勃拉姆斯压抑和矛盾的内在感情, 充分表达了具备其自身特点的音乐特色。之所以从乐曲中能够感受到这
4、种厚重的矛盾感, 其根本原因在于勃拉姆斯所处的生活环境而造就的性格特点。当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 欧洲正处于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后期,相较于古典主义时期所提倡的、理性的音乐形式,浪 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更注重感性的自我抒发。同时,作曲家对于音乐个性的追求,使得他 们倾向于融入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勃拉姆斯的。p.79中的两首狂想曲在旋律、和声等方面 都具备了浪漫时期钢琴曲的特点,且独具特色,在他生平创作的钢琴曲中,其中的g小 调狂想曲更是成为了被众多钢琴家演奏最多的名曲。第二节曲式结构分析一、b小调第一狂想曲曲式结构b小调第一狂想曲曲式结构如表1所示,其包括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尾这 四个一级结构
5、,是勃拉姆斯常用的一种曲式结构,作曲者在其结构形式上面将奏鸣曲式融 入了其中,因此这首曲目被普遍认为是回旋奏鸣曲曲式。此外,狂想曲具备的即兴特征也在该乐曲中得到了表达,其中旋律的激昂和乐思的多边性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随意而又奔放的感觉。表1b小调第一狂想曲曲式结构作品名称b小调第一狂想曲一级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二级结构主部A连接副部B主部A再现副部材料展开主部A连接副部B主部A再现Coda小节数1-1516-2930-6667-9394-128129-143144-157158-194195-218219-233调式调性bDdbB-A-Bb小调b小调第一狂想曲的呈示部结构为A-B-A:首先
6、,在乐曲开头标注的“Agitato”表示 已激动、明朗的风格开头,通过在前3小节中的响亮下行来表达出激昂的情绪,并将力度 维持在f水平;其次,在呈示部的第1小节到第10小节中,在浪漫主义钢琴曲目中常用的 频繁转调也在其中有所表达,一是在前5个小节中由b小调转为了 d小调,直至第10小节 又转为了升f小调;第三,自16小节开始,乐曲进入初始力度为fp的D大调之中,并在 持续升F音的酝酿等待之中进入下一阶段。b小调第一狂想曲的副部以d小调作为开头,此时表达了德国民歌主题的乐曲旋律转 变得悠长而又舒缓,通过调性和力度的转变来突出旋律的强弱比照性。此后,第43小节的 音乐开始逐渐急促而又紧张,音乐在左
7、右手八度的音阶逐渐上行,到达高潮部位之后回到 了 b调,做好了乐曲后续局部主题再现部的准备工作。b小调第一狂想曲的展开部作为主题的一种扩充,自第94小节开始在B大调中采用了 主属持续的方式,将旋律引入到了绵长优雅的幻想情境之中,在中声部、高声部和低声部 中分别采用了副部主题旋律、属持续音和分解和弦。随后,主题紧跟前面旋律进入到了再 现部之中,并于再现部结尾处做了些许的改动,全曲结尾在B段材料之中得以展开,221 小节到224小节为呈示部副部主题的模进,尾声从初始的b小调到最后的B大调,最后以 左手敲击主旋律后结束了整首曲目。二、g小调第二狂想曲曲式结构在g小调第二狂想曲的曲式结构如表2所示,其
8、中存在着许多与奏鸣曲式结构相似的 地方,在整篇乐曲中随处可见三连音和三对二节奏,整首乐曲表达出了一种古典时期常见的节奏统一的风格。表2g小调第二狂想曲曲式结构作品名称g小调第二狂想曲一级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二级结构主部A连接部副部B结束部第一部分第二局部第三局部主部A连接部副部B结束部Coda小节数1-89-1314-2021-3233-5354-6465-85869394-9899-1051 Ob-116117-123调式调性gD-g-Dddc-f-bEb-ggg小调在g小调第二狂想曲中,呈示部的A段由第1-8小节和9-13小节所组成,主部在g 调上,旋律那么由三个声部共同组成,通过高
9、声部来表达乐曲的主旋律,中声部那么是在三连 音中持续进行,第5-8小节组成了 A段中接下来的主题旋律,采用了大三度的方式将第1-4 小节移位,同时在第9小节连接部位进行了转调,音乐情绪随着小调转向大调而逐渐激烈 起来,用八度和三连音节奏在12小节属到主终止于g小调。在副部B段的第14小节中采 用d小调使得整个音乐从激烈转向苦楚与凄凉,其中鲜明的比照让人们感受到了情绪的跌 宕起伏,主旋律行进到21小节时由左手弹奏的附点节奏让人体会到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 并对展开部存在着一种期待。展开部从乐曲的第33小节开始,在第33-40小节和第49-53小节中为主题A的展开变 奏,前者通过c小调开局并与f小调
10、交替进行,后者通过d小调来变奏和开展呈示部中的 C主题,并用g小调终止了展开部与再现部之间的交界点。随后,乐曲的再现部从第86 小节开始,86小节-116小节再现了主部主题,副部在g小调再现,最后进入尾声,左手下 行由ff到pp,再用ff的力度终止到g小调的属到主。第三节调性和声旋律分析一、b小调第一狂想曲调性和声旋律b小调第一狂想曲的和声结构饱满而奔放,下面将以乐曲的呈示部为主来对其调性和 声旋律进行分析,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情况来看,作为呈示部主部的16个小节的乐段均是以b小调作为主调,其浓郁的调性色彩鲜明地表达了乐曲的主题。(谱例1)谱例1 :在b小调的主旋律之后,乐曲的和声调性出现了
11、微小的转变,d小调的和声功能属性在第8个小节之中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乐曲调性还原了变化音升f,同时b作为 基本音也被转变为了降b,虽然b小调依然在主调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但和声中出现的 转调在某种程度上对b小调第一狂想曲的和声色彩起到了丰富的作用。(谱例2)谱例2:在主部和副部中间过渡的连接部中的和声调性变换并不频繁,其仅有的一次转变是b小调向d大调的转换,并最终在此调性的主和弦上被终止。(谱例3)谱例3:9在经历连接部之后,呈示部结构进入到副部之中,乐曲副部36个小节之中的前10个 小节里面,原本的D大调调性被转变为d小调调性,这在乐曲中表达最为明显的是变化音 f被还原,升c维持了原来
12、的位置,基本音b变为降b并终止于d小调主音之上。(谱例4)谱例4:此后,乐曲的调性在d小调持续进行,大量和弦外音的放置使得这段旋律中具备了相当丰富的和声调性。(谱例5)谱例5:在呈示部的结束部上,调性也重新被b小调所统一。此外,大调色彩在展开部的和声 调性汇总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旋律由B大调所呈现。再现部那么是主部的再现,因此其和声 调性与主部具有着一致性。(谱例6)10谱例6:*1col Ped.二、g小调第二狂想曲调性和声旋律g小调第二狂想曲的和声调性变化较小,下面以该曲的呈示部为主对其调性和声旋律进行分析。从呈示部的主部上来看,其调性统一以g小调作为主导。(谱例7)谱例7:该曲的呈示部中采
13、用了 e小调仅用了 5个小节进行过渡。(谱例8)谱例8:II在连接部5个小节过后就是副部,该部位的主音调性为A大调,结束部同样沿用了副 部主题的和声调性,最终在第123小节终止了乐曲的主和弦。展开部紧接呈示部之后,相比于呈示部的和声调性,展开部中由降号调到升号调的转 变相当明显,同在小调上进行的和声调性所具备的功能属性也是大相径庭。(谱例9) 谱例9:再现部与呈示部在主部与连接部上的和声调性是一致的,但在副部和结束部中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由g小调贯穿了这一局部直至尾声。(谱例10)谱例10:综上所述,勃拉姆斯op.79中的两首狂想曲的曲式结构中都能够窥见奏鸣曲的结构形 式,其中多处都能看到插段式
14、、规整对称的句法之中存在着不规那么的节奏,这种在古典主 义讲究的严谨性中所表达出来的丰富感情,正是印证了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 保守派 I这一评价。1.美格劳特,帕里斯卡著;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630页。12第三章 勃拉姆斯狂想曲op19 no.4分析第一节钢琴小品及背景介绍钢琴小品是一种性格随意、轻松、愉快的短曲,它的曲式结构相对来说比拟简单,短 小的篇幅和简朴的节奏却可以产生多种形式的变化。钢琴小品最早出现于古典音乐时期的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海顿等人都曾经创作过这种特殊形式的钢琴作品,比方舒伯 特的即兴曲,肖邦夜曲、玛祖卡、前
15、奏曲,钢琴小品包罗万象、不受条条框框限制的特点, 受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众多作曲家的青睐。钢琴小品指的是奏鸣曲、变奏曲、协奏曲、重奏 曲等四种钢琴曲之外的钢琴独奏作品,勃拉姆斯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首钢琴小品,包括了 op.10、op.76、op.79、op.119等18首钢琴小品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技巧性并不明显,作曲 者更为关注的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心情感,他的大局部钢琴小品创作都是经过深思熟 虑的结果,虽然身处于浪漫主义热潮之中,但勃拉姆斯依然坚守着“纯音乐”的阵营。op.U9为勃拉姆斯收官之作,此时,勃拉姆斯的亲密朋友和家人们相继离世。在此情 境之下,勃拉姆斯创作了叩.119来缅怀好友克拉拉和
16、舒曼,其中寓示了舒曼的浪漫主义精 神。op.119中既让人们了解到勃拉姆斯的内心正感受着的强烈孤独和悲伤,也让人们体会 到了韶华易逝不可追的深深眷恋和惋惜之情。本文中所分析的音乐曲目为op.119中的第4 首狂想曲。第二节曲式结构分析如表3所示,该曲是对成性的三部曲式,由A+B+C+B+Ay尾声共同组成。表3曲式结构作品名称降E大调狂想曲op.ll9no.4曲式结构对称性的三部曲式结构乐段结构ABCB,展开段A,尾声小节数1-6465-9293-132133-152153-216217-236237-256调式调性Eb大调c小调bA大调c小调c-bEEb大调第1.64小节为A部,该乐段陈述于主
17、调的Eb大调上面,并采用了柱式和弦作为使用的材料,平稳的旋律以级进方式度过,由主属和弦占据主导地位,附属和弦与重属和弦作13 为过渡来形成和声。第65-92小节为B部,调性变换之后成为c小调,随后出现的三连音形成了起伏的旋 律,形成开放终止迎接下一段。第93-132小节为C部,进入属方向bA大调,此乐段中通过加入琶音和装饰音使得音 乐情绪逐渐活泼起来,其表现力度也有所增强,平稳上下起伏的主旋律中有着相当连贯的 气息。第133-152小节为B,部,调性转入c小调,引用B部材料开展,三连音动机持续。第217-236小节为A部,主题再现,调性此时回归到主调的Eb大调上面,其和声也显 得更为饱满。第2
18、37-256小节为尾声,进入同主音be小调,旋律在八度上行过程中逐渐转入高潮部 分,并在主音是戛然而止,全曲结束。第三节调性和声旋律分析降E大调狂想曲中蕴含的旋律坚定而又果断,整个过程让人感觉到的是行云流水般, 在每一个小节的重音拍中依次出现了强劲的重击七和弦,在节奏模式中所表达的是如军队 进行曲般的英雄气势。在此处使用的连音线同其他钢琴曲中的柔情有所不同,是在和弦和 连线上频繁使用重音记号来形成拉长的渐强线条,给人们营造出一种情绪逐渐高涨的气氛, 就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在乐曲的第14-18小节之中,通过密集型和 弦的应用,以及高声部素材的重复和低声部织体的加厚,乐曲被赋予了
19、相当程度的厚实感。(谱例11)谱例11 :降E大调狂想曲采用了回旋的方式将主题旋律重复了三次,每一次的旋律都是激情澎 湃和刻骨铭心,而三次重复更是加深了听者的印象。此外,勃拉姆斯在结尾处转入了降e 小调,并采用反复K64D来巩固调性,这种运用主功能的K46到属来为结束部位创造一 种延迟感觉的方法,可以有效加强乐曲延续之时对听众的吸引力。(谱例12)14谱例12:综上所述,是勃拉姆斯最后的作品,其中蕴含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与尘世的 告别之情,他采用了回旋的方式三次重复了激情澎湃和刻骨铭心的主题旋律,将感情毫无 保存地宣泄出来,突出了狂想曲中“狂”的感觉。15一、b小调第一狂想曲调性和声旋律8二、g小
20、调第二狂想曲调性和声旋律11第三章 勃拉姆斯狂想曲op.119 no.4 分析13第一节 钢琴小品及背景介绍13第二节曲式结构分析13第三节调性和声旋律分析14第四章 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音乐风格16第一节浪漫主义因素16一、民族性16二、交响性18第二节古典主义因素19第三节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21总结23参考文献24致谢26第四章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音乐风格第一节浪漫主义因素一、民族性勃拉姆斯在钢琴曲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将自己的爱国之情融入其中,其中最为常见的方 式就是将民族民间曲调融入到钢琴曲谱之中,这也正是浪漫主义时期其他作曲家常用的作 曲方式,通过在作品中表达民族情结来表达爱国之情。此外,
21、在作品之中所表达的爱国之情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注重情感的具体表现。浪 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旋律通常会被赋予感情和歌唱性,各个国家的民族歌曲经常会出现在各 个种类的音乐创作之中,成为作曲家们的创作源泉,这种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在勃拉姆斯 的三首狂想曲中均有所表达。一方面,勃拉姆斯在长久的民歌收集过程中积累了相当程度 的经验,因此具备了大量的民歌元素储藏;另一方面,勃拉姆斯在成长过程中深受贝多芬 和巴赫的音乐作品的熏陶,他也沿袭了 19世纪初期德国古典音乐传统的一种内敛和严谨的 精神,这种精神也被融入到了勃拉姆斯的作品之中。比方在op.79的b小调第一狂想曲之 中,勃拉姆斯将抒情而优雅的德国民歌加入到了
22、狂想曲之中,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谱 例13) 谱例13:此外,在。p.119的降E大调狂想曲中表达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特点,全曲主要描绘 的场景就是在节日时期的匈牙利民族欢庆的场景,匈牙利民族情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释 放。在该乐曲开头局部使用了民族性的表达方式,在第93小节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波音和倚 音的使用,民间舞蹈风格在左手大跨度伴奏中得以表达。“同时乐曲中使用了 4+1句子结 构,且其中恰到好处的重音也蕴含了匈牙利的民族舞蹈和语言的风格特点。”(谱例14)1.牟琳,珍珠般的作品一勃拉姆斯Op.U9J,乐器学堂,2007 (2) : 29-31页。16谱例14:这些带有民族特色风格的节奏在
23、勃拉姆斯的g小调第二狂想曲中也有出现,调动舞蹈 气氛的三连音节奏经常作为标志出现在吉普赛风格音乐作品中。勃拉姆斯在吉普赛音 乐时注意到这一即兴化的演奏风格并在创作中大篇幅的运用三连音节奏型。(谱例15)谱例15:三连音的节奏型在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里也被运用的淋漓尽致,如谱例16所示。谱例16:大篇幅的舞蹈性节奏的运用不仅有效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将民族性 注入了乐曲之中,这正是勃拉姆斯创作风格的一大特点,也与浪漫主义时期抒发民族精神 的音乐家们是相同的。而与之不同的是,勃拉姆斯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 义的交融点,有节制且严谨地传递出了他的情感。17二、交响性在浪漫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勃拉姆斯 钢琴 狂想曲 音乐风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