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虚拟仿真与实验设计报告.docx
《自动控制理论虚拟仿真与实验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理论虚拟仿真与实验设计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动化学院2021-2022第一学期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实验报告姓 名:学 号:专 业:班 级:教 师: 时 间: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可视化工具Simulink模块的使用及典型环节仿真结构图的建 立方法。(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曲线,理解参数的变化对系统动 态性能的影响。利用设计超前校正环节。1、实验要求(1)6种典型环节系统的仿真:比例环节 (G(s)=K)、积分环节(G(s)=l/(Ts)、微分环节(Ks/(s+l)、惯性环节(G (s) =K/(Ts+l)、比例积分环节(K1+K2/S)、 比例微分(Kl+K2s/(s+l) o步骤:自行 改变K、T、KI、K2
2、参数进行仿真,要求每 个环节设置二组或三组参数进行比照找出 参数变化的规律。二阶标准系统的仿真针对二阶标准传递函数:G (s) =丝丝o步骤:令35a2 + 2gcons + 劭2 八 2n不变,改变阻尼系数宫分别为无阻尼、 欠租尼、临界阻尼、过阻尼进行一组仿真 比照。令阻尼系数自不变,变化3n参数进行 比照。2、实验内容比例环节G(s)=K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分别为 K1=1,K2=3,K3=5。仿真框图及曲线如图2-1 所示。图2-1 (a)比例环节图2T(b)连续系统仿真曲线积分环节G(s)=l/(Ts)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分别为二1, T2=3,T3=5O仿真框图及曲线如图2-2所 不O图
3、2-2(a)积分环节微分环节G(s)=Ks/(s+l)图2-4 (b)惯性环节仿真曲线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分别为Kl=l, K2=3,K3=5。仿真框图及曲线如图2-3所 不O图2-3 (a)微分环节图2-3 (b)微分环节仿真曲线(4)惯性环节 G (s) =K/(Ts+l)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分别为 K1=3,T1=3; K2=3, T2=5; K3= 1, T3=5;仿真框 图及曲线如图2-4所示。图2-4 (a)惯性环节(5)比例积分环节G(s)=T+K/s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分别为 Tl=l,Kl=3;T2=5,K2=3;T3=2,K3=5;T4=2,K 4=7;仿真框图及曲线如图2-5所
4、示。图2-5 (a)比例积分环节2-5(b)比例积分环节仿真曲线比例微分环节T+Ks/(s+l)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分别为Tl=l,K1=3;T2=1,K2=7;T3=5,K3=3;T4=10,K4=3O仿真框图及曲线如图2-6所示。图2-6(a)比例微分环节图2-7(b)匕变化时二阶标准传递函数仿真曲线图2-6(b)比例微分环节仿真曲线令阻尼系数昌不变,变化3n参数 进行比照。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分别为, 之二 0.5; w n=l ; cd n=2; 3 n=3; 3 n=4。 仿真框图及曲线如图2-8所示。J + s+ 14,+北+ 416d + 4s+ 1693 + 3s + 9针对二阶标
5、准传递函数:令参数3n不变,改变阻尼系数宫 分别为无阻尼、欠租尼、临界阻尼、过阻 尼进行一组仿真比照。所选的几个不同参 数分别为 3n=2, K =0; k =0. 5; K =1;匕 =2o仿真框图及曲线如图2-7所示。图2-7(a) 士变化时二阶标准传递函数仿真框图图2-8(a) on变化时二阶标准传递函数仿真框图图2-8(b) 3n变化时二阶标准传递函数仿真曲线3、实验分析与体会(1)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在比例环节 中,参数K越大,曲线幅值越大;在积分 环节中,参数T越小,曲线上升(变化) 越快;在微分环节中,参数K越大,曲线 下降变化越慢,且衰减起始点越高;在惯性环节中,参数T越大曲线上
6、升变化越慢, 参数K越大曲线上升变化越快;在比例积 分环节中,参数T越大曲线上升起点越高, 参数K越大,曲线上升变化率越大;在比 例微分环节,参数T越大曲线衰减起点越 大,参数K越大,衰减越快即变化率越大。(2)二阶标准系统的仿真结果如表3-1 所示,由表中参数可知,当参数3n不变, 改变阻尼系数自,占1,阻尼系数宫越大, 响应越快,超调量越小,当宫1后的响应 速度又开始变慢。当阻尼系数宫不变(0 4T2),使得 超调量最小、上升时间和稳态时间最短。2 .滞后校正系统仿真仿真框图:实验步骤同超前校正。3 .报告要求:(1)按照上述操作步骤,画出仿真框图及曲 线,并找出校正前后动态性能指标:超调
7、量 Mp、稳态时间ts、稳态误ess。(2)分别绘制校正前后的Bode图;(3)说明超前和滞后校正的优缺点;2、实验内容和分析1)超前校正环节,选取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G(s) =120/(0. 6sA2+s)。通过试凑法和理论 计算方法设计校正参数T1和T2。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如图2T所示: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Inf rad/s), Pm = 6.74 deg (at 14.1 rad/s)从Bode图得出稳定裕度PMk=6. 74 deg, 取校正后的相位PMd=45,超前补偿A=8。 确定校正后系统的最大相角4)m=Pmd-Pmk+ = 46. 25
8、53由最大相角确定参数aa=(l-sin 4)m)/ (1+sin 4)m)0. 1612计算最大超前相角频率对应的幅值Lg=-101ogl0(l/a)=-7. 9276,在原系统 Bode图上,幅值为Lg时所对应的角频率 约为22.1053 rad/s,应选校正后系统的 截止频率wc=22. 1053 rad/s,且有最大 频率 wm -22. 1053 rad/s o计算校正网络的参数TT=l/(wma71/2)=0. 1127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Gc(s) = (Ts+l)/( a Ts+l) = (0. 1127 s + 1)/( 0.01816 s + 1)由上述计算得校正参数 T
9、l=0. 1127,T2=0. 01816,建立超前校正前 后仿真框图如图2-2所示。图2-2校正前的仿真框图超前校正前后仿真结果如图2-3所示。8910TimeValue1)1.2261.797e*002!5.2671 020e*00AT4041 $ ,AY 7.768eO11/AT247 484 mHzAY/AT192234 (/to)Z ;f Trace Selection,xTransfer Fen*“Cursor MeasurementsSettingsMeasirements50902050- 1 1 (6p) seod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Inf
10、 rad/s), Pm = 29.5 deg (at 59 rad/s) 50-180 10101102103Freauencv (rad/s)图2-3超前校正前后仿真结果曲线校正后得bode图如2-4所示Bode DiagramGm = Inf dB (at Inf rad/s), Pm = 50.5 deg (at 22.4 rad/s)40200-20 mp) Pa-u6e 工50201GBP) 3secdFrequency (rad/s)图2-4校正后的bode图从图中观测到,校正前超调量为 79. 7%,稳态误差ess=0,在稳态误差2%情 况下,稳态时间为5.267s;校正后超调量
11、 到达24%,稳态误差ess=9. 9920e-16,稳态 时间为1.302s。由此可以看出,校正后系 统,稳态误差基本不变,超调量从79. 7% 降到24%明显降低,稳态时间减少约4倍。2)滞后校正环节,选取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G(s)=120/(0. 03s2+s)o通过试凑和理论 计算方法设计校正参数T1和T2。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如图2-5所示:图2-5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从Bode图得出相角裕度Pm=29.5 deg, 取校正后的相位Pml=50。,幅值裕度为滞 后补偿Ano。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wgc, (wgc) =180 +Pml+A = -120。由未校正系统的bod
12、e图可知相角 (wgc)对应的角频率wcl是19. 245 rad/s, 在wcl处对应的对数幅值为 Lg=14. 6478dB,带入 Lg=201gl0(B ),得 B =0.1852o求校正网络的时间常数T,由 1/T=O.lwcl,得T=2. 8059o滞后校正环节 得传 递函数 Gc(s) = (Ts+l)/( B Ts+l) = (0. 51962s + 1)/(2. 8059 s + 1)滞后校正前后仿真结果如图2-7所示。由上述计算得校正参数 Tl=0. 51962,T2=2. 8059,建立超前校正前 后仿真框图如图2-6所示。图2-6超前校正前后仿真结果曲线图090.8070
13、.6090.8070.60.911.11.21.31.41.5161.7图2-7滞后校正前后仿真结果图校正后得Bode图如图2-8所示。Bode Diagram Gm = Inf dB (at Inf rad/s), Pm = 55.3 deg (at 19.3 rad/s) 100Bode Diagram Gm = Inf dB (at Inf rad/s), Pm = 55.3 deg (at 19.3 rad/s) 1002050 1 1 Gaposeud50O mp) BP2u6ew图2-8系统校正后的Bode图从图中观测到,校正前超调量为 41. 6%,稳态误差ess=0,在允许误差
14、2%情 况下稳态时间为L22s;校正后超调量到达 16. 1%,稳态误差为ess=-8.3604e-n,在 允许误差2%情况下稳态时间为1.713s。由 此可以看出,校正后系统,稳态时间略微 变长,稳态误差基本不变,但超调量从 41.6%降到16.现。3)超前和滞后校正的优缺点超前校正优点是能增大系统的相角裕 量,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同时增大系统 的截止频率,使系统的调节时间减小;缺 点是其对于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作用不 大,而且还使系统的扛高频干扰能力有所 降低。滞后校正优点是能在保持原有的动 态性能基本不变情况下,提高开环增益, 减小稳态误差;缺点是当系统在低频段相 频特性上找不到满足系统相
15、位裕量点时, 不能用相位滞后校正。3、思考题对于不同的被控对象,什么情况下使用 超前校正?什么情况下使用滞后校正?一般串联超前校正适合于稳态精度已 满足要求,而且噪声信号也很小,但超调 量和调节时间不能满足要求的系统;在系 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 要求较高或需提高相位裕度的情况下,可 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的传递函数有何不同? 校正效果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超前校正:Gc (s) =(Tls+l)/(T2s+l), 其中T1T2;滞后校正:Gc(s) = (Tls+l)/(T2s+l),其中 T1T2O超前校正:利用相角超前特性增大相角裕 量,利用正斜率幅频特性提高幅
16、穿(截止) 频率,改善暂态性能。滞后校正:利用幅值衰减特性,使截止频 率下降,增大稳定裕量,改善响应的平稳性, 但快速性降低。实验七:稳定性及稳态误差仿真实验目的:(l) 了解控制系统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的关系。(2)掌握系统的开环增益对稳定性及稳态误差的影响。掌握二阶系统的0型、1型和2型系统稳定性及稳态误差的特点。1、实验要求1)稳定性分析(1)按照实验三案例,自行建立45阶被控 对象传递函数,其闭环系统的框图如图所 示,根据K的变化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被控对象 中,(2)绘制根轨迹确定临界稳定的K值,分别 改变K的值,对系统稳定、不稳定和临界稳 定状态进行仿真,并分析K值变化与稳定性 的关系。
17、2)稳定误差仿真二阶系统框图如下图,自行定义T, K1和K2的值,组成一个二阶系统。GO二tf (num,den);G1二feedback(GO,1); rlocus (Gl); K,p=rlocfind(Gl)画出的根轨迹如下列图2T所示。Root Locus 1086 42 0步骤:(1)根据不同的K值,输入斜波信号 仿真输出曲线,找出稳态误差的变化规律。 (2)将系统改成0型、1型和2型系统,输入 阶跃信号和斜波信号,分别仿真输入作用下 的输出,找出稳态误差的变化规律。3)报告要求按照上述操作步骤,画出仿真框图及曲 线找出不同K值系统稳定的动态性能指标: 超调量Mp、稳态时间ts、稳态误
18、差ess并 进行比照。说明输入阶跃信号和斜波信号作用下稳 态误差的变化规律;(4)完成思考题。2、实验内容和分析1)稳定性分析建立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五阶 G(s)=l/(s5+3s4+8s3+lls2+4s)(1)令K=l,绘制系统的根轨迹,找出K的临 界稳定值。编写的程序如下:num=l;den=1,3,8,11,4,0;-8-10-15-10-50510Real Axis (seconds图2T系统根轨迹图点击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在命令窗口 得到的临界稳定为:K=4. 3228o根据临界点的值,令白4.3,搭建仿真框 图如图2-2所示。? + 3? + 8? + lb + 4图2-2 K=
19、4.3时仿真框图K=4.3的系统仿真结果如图2-3所示, 仿真结果为:临界稳定。102030图2-3 K=4. 3时仿真结果曲线超调量Mp=L313、无稳态时间、稳态误差。 (3)K=1的系统仿真结果如图2-4所示,仿真 结果为:稳定。无超调量Mp,稳态时间ts=10,稳态误差 ess=O.678o(4)K=20的系统仿真结果如图2-5所示,仿 真结果为:发散不稳定。图2-5 K=4.3时仿真结果曲线无超调量、稳态时间、稳态误差。2)稳定误差仿真定义 K1=1,K2=2,T=1(1)令K=1和K=0.1,分别观测原斜波信号 及不同K值输出,搭建仿真框图如下图图2-6 K=1和K=2时系统的仿真
20、框图图2-7 K=1和K=2时系统的仿真结果曲线可见,随着开环增益K减小,稳态误差 有变大的趋势。(2)按照要求,当输入信号为斜坡信号时, 搭建的0型、1型和2型系统的仿真框图如 图2-8所示。图2-8斜坡输入0型、1型和2型系统的仿真框图 仿真结果如图2-9所示。图2-9斜坡输入0型、1型和2型系统的仿真结果通过仿真看出,0型系统有一定的稳态 误差;1型系统误差较小,适当调整K值可 使得误差为0; 2型系统不稳定,不存在稳 态误差值。(3)当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时,搭建的0型、 1型和2型系统的仿真框图如图2-10所示。图2-10阶跃输入0型、1型和2型系统的仿真框图 仿真结果如图2-11所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理论 虚拟 仿真 实验设计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