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第二节“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2.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3.通过教材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
2、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江海交汇之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
3、评价能力。2.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难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一名同学朗读教材49页第一段的文字,将
4、学生带入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学习中,然后提问学生,说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印象。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讲授新课一、江海交汇之地(板书)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7.1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板书),并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发表小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气候: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
5、沃.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并总结:结合地图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获著名的“鱼米之乡”。板书:(二)区域优势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鱼米之乡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 2. 结合教材图7.13,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江”、“海”,从而进一步理解标题中的“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并板书:(三)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中下游(联系内陆地区)濒临黄海、东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年级 地理 下册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 地区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