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县蒸水防洪工程1.2 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1.3 承担单位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1.4 建设地点县镇1.5 建设性质新建1.6 项目概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县现有城区所提供的整体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要,为加快县的城市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城市建设“东进南拓”的战略方针,拟将蒸水河以南的英南片区作为县城南部居住区。本项目建设的沿江防洪工程及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是英南新区规划中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东接滨江东路,西至英南新区经13路,规划用地约1071亩,其中项目建设用地17
2、1亩,开发用地900亩,东西长约3158米,南北最宽约111.5米,最窄77米。项目建设内容分为防洪堤和城市道路两大部分,其中:防洪堤设计标高堤上为67.76m,堤下为63.60m,宽度为14m,工程主要内容及规模为堤防加高培厚;城市道路设计标准为城市次干道,路幅宽为30m,车行道为16m,人行道及绿化带为27m。1.7 建设期限2009年1月2010年6月1.8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464万元,其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式为:项目业主自筹2464万元,申请开发银行贷款4000万元。1.9 项目效益本项目是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市建设“东进南拓”的战略方针,按照县总体规划及县英南片区控制性
3、详细规划的要求,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由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规划区域内的防洪堤及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按政府相关政策,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开发获得收益。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城乡的结合,提高蒸水河沿岸的抗洪能力,改善现有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域内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发展模式的良性增长;有利于加快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该区的周边土地开发和土地升值,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亦能刺激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10 主要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 目单位指 标备 注1总用地
4、面积亩1071其中建设用地亩171开发用地亩9002防洪堤工程其中堤上标高m67.76堤下标高m63.60堤宽m14堤长m31583城市道路工程其中路幅宽m30道路长度m31584项目总投资万元64645财务内部收益率%17.49所得税前财务内部净现值万元3438.71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年5.73所得税前6财务内部收益率%11.78所得税后财务内部净现值万元1582.02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年6.78所得税后7投资利润率%9.008投资利税率%23.419项目盈亏平衡点%59.98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县城市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
5、需要我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采用生态经济的增长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建立一种以生态法则为导向的经济,并使它逐步覆盖整个城市群区,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的道路。沿江防洪工程的建设在自然生态经济的主题下,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使沿江的自然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沿线的防洪治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乡的结合,使项目区域内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发展模式的良性增长。(2)项目建设是突出湖湘文化和特色景观的需要受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变化大的影响,蒸水河沿岸修建的堤坝降低了城市居民的亲水性,使滨水景观变得单调。同时,由于沿岸多为岸堤、浅丘和稻田,地形起
6、伏不大,景观多为平面组合,重点景区数量少,城市建设杂乱现象较为明显。另外,虽然沿岸拥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但或因长久失修,或因缺乏地域连贯性,都未形成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色。本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采用路堤结合的方式使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堤或路亲临水边,大大提高了亲水性;同时,项目的建设使道路和蒸水河层次丰富、有机地融合成一体,配合沿途绿化和特色景观的设计,使沿江的景观大为改观;此外,道路的修建还将沿江的历史人文景观连贯起来,使浓浓的湖湘文化、渊源凝厚的文明历史贯穿整个蒸水风光带,为其注入精神和活力,突出沿江景观的鲜明特色。(3)项目建设是加快县城市现代化步伐,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本
7、项目的建设,符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东进南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沿江防洪工程及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是县英南新区总体规划中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英南新区的基础设施现状,从而带动新城区的发展,加快县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4)项目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适当的休闲和幽雅的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蒸水河穿越县城区,沿岸是很多城市居民休憩放松的首选场所。本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蒸水河自然的秀美景色,与城市道路、岸线整治、污废水排泄等市政建设相结合,既美化了环
8、境,又使拥挤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同时还可增加游览观赏和娱乐休息场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1 编制依据本报告主要以下列文件和基本资料为编制依据:(1)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湘江流域规划(5)县总体规划(2006-2020);(6)湖南省县城市防洪规划(7)县英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国家现行的有关行业规范、规程、标准;(9)国家发改委、
9、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3版);(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有关基础资料。2.2.2 编制范围(1)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及项目区现状;(2)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利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建设规模;(3)提出项目建设的内容及方案;(4)拟定项目建设进度;(5)对项目建设总投资进行估算,对效益进行分析;(6)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2.2.3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方向,本项目的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县委、县政府对其开发建设在政策、体制、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产业导向和
10、政府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2)自然条件绿地、农田、水体等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基础好。地层稳定,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地势平坦、起伏小,土地开发潜力大。航道背景条件好,航道宽60米以上,平均水深2米,通航水位达98以上,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3)建设施工条件项目施工建设所需电力、给排水、交通道路等配套条件齐全,且钢筋、砂石、水泥等大宗原料可做到就近供应取材,能节省大量运输费用。同时,项目地域沿江纵深0.5公里以内,建筑设施、厂矿企业和居民较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费用较少,且地势平坦,有利于建筑施工。(4)技术条件该项目市政工程,其建设所需均为已经成熟的技术
11、,只要满足施工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均能承担施工任务。项目建成后的经营和管理,项目承办单位经验丰富,故技术条件已具备。(5)环境条件项目场址位于县英南村,此地域红线范围内的用地基本为农田、菜地及村民居住用地,另外还有堆场用地,道路场址为防洪堤,方便工程建设,故环境条件较好。(6)社会条件本项目建设目的旨在提高蒸水河沿岸的防洪能力及改善生态环境,将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故社会条件较好。(7)施工条件项目地处县,施工所需建材均极易就地解决或从市场购得,县有专业施工队伍能承担施工任务。施工用水、电已具备,故施工条件较好。2.2.4 项目区基本情况县地处湘偏南,湘江中游,因位于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东与衡山交
12、界,南毗蒸湘区、石鼓区、衡南县,西邻邵东、祁东县,北与双峰县接壤。107国道、S315线和S210省道贯穿南北,公路总长1500公里;京珠高速西线潭衡段纵穿南北,吉邵高速衡邵段横穿东西;总人口113万,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余万亩。辖26个乡镇,892个村,46个居委会。(1)综合经济县2007年共实现GDP101.40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3%,是1996年以来的最快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2.9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31.25亿元,增长18.6%。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6.7:32.5:3
13、0.8。(2)农业2007年县粮食总产量64.26万吨,其中稻谷产量60.05万吨。油料种植面积40.73千公顷,总产量6.44万吨,棉花种植面积7.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64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0.48千公顷,交售国家1.4万担。畜牧水产品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仍出栏肉猪18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54%;出笼家禽1505万羽,增长1%;水产品产量6.01万吨,增长9.2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13亿元,增长3.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22亿元,增长3.6%。(3)工业2007年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21.2%,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
14、业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36.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7%,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跻身全省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行列的衡利丰陶瓷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恒生制药扩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4.58万吨,增长18.96%;大米4.52万吨,增长28.93%;饼干1.86万吨,增长16.99%;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4.36万吨,增长6.58%;水泥40.66万吨,增长22.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100.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2.94亿元,增长45.76%;实现利润2.89亿元,增长180
15、.88%;实现利税4.04亿元,增长194.99%。(4)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城镇投资14.03亿元,增长55.0%;农村投资10.08亿元,增长14.6%。全年城镇建设新开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了蒸阳大道改造和县城城雕建设,新建了19座公交车候车亭。沿S315线县城至市郊铺设了自来水管网,架设了高压输电线路,新装了579杆路灯,实现了通水、通电和亮化、美化。年末城镇人口31.0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89%,比上年提高4.33个百分点。(5)国内贸易2007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亿元,增长15.
16、7%。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2.44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7.32亿元,分别增长17.4%和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09亿元,增长15.7%;住宿餐饮业5.48亿元,增长15.9%;其他行业0.19亿元,增长5.7%。(6)人口和人民生活2007年末,县总人口为111.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09万人,乡村人口80.36万人。据县调查队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9元,比上年增加1156元,增长16.35%。人均消费支出6564元,同比增加1544元,增长30.76%。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5695元,增
17、加365元;经营净收入1566元,增加611元;财产性收入160元,减少10元;转移性收入998元,增加336元。2.2.5 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它详细内容见下面各章节。第三章 承担单位基本概况 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重新组建,坐落于镇春风东路,注册资金3亿元整,是以经营城市资本为依托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为企业单位。公司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设董事长一名,副董事长一名,董事由财政、建设、经开区等部门组成;监事会设监事会主席一名,监事由审计、纪检、统计部门组成,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设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一名、纪检组长一名、财务总监一名;公司下设行政人事部、财务审计部、工程发
18、展部、土地开发部、社会工作部五个部门。法定代表人:李育和。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经营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履行投资主体职能;管理和组织实施政府指定由本公司作为业主的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和使用由政府安排给本公司的财政性建设资金,保障资金安全和增值;旧城改造开发、房地产综合开发、建设物资经营贸易;统一经营政府授权的广告经营拍卖权等城市资源。其职责职能是:代表县人民政府筹集、使用、管理城市建设资金,代表县人民政府营运城市资源、城市建设项目。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受县政府直接领导,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是县唯一享有政府信用支持的城建主体地位的单位,在职能上按照政府意图和市场化的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履
19、行投融资职能,长期享有县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在项目选择和实施上按照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秉看重点项目优先建设的方针负责具体实施;在财政关系上,县财政对城建投公司的申贷资金承诺补贴还款,对城建投公司投资的公益性项目资金直接列入财政预算;或是由政府划拨相应的土地作为还贷保障。公司具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并汇集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以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胜人一筹的经营策略,全心全意致力于县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建设投资管理。 第四章 本项目相关规划4.1 规划背景根据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由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规划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及基础设施建
20、设,组织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前期土地报批等相关资料准备工作,其投资按政府相关政策,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开发获得收益。4.2 所处区位分析县蒸水防洪工程位于蒸水河以南的县英南新区,该区域北临蒸水河,南于岘山阳塘村接壤,西与保安村搭界,东与天星村相邻。规划区地势平坦,从北向南地势依次增高,北部为平原,南部以丘陵为主,整个地形基本呈梯形,坡度在0.01-2%之间,区内最高标高为66.8m,最低标高为64.2m。4.3 项目建设在规划中的定位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县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以蒸水河为纽带,以沿江防洪及城市道路纵贯全区,集城乡生态、人文生态、旅游休闲、交通、防洪等功能于一体,
21、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的集约型滨水发展带。总体上确定为防洪和道路两大功能。将其建设成为配套实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安全舒适、具有一定生态特色、环境优良的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居住区。4.4 现状条件分析用地现状本次划定的县蒸水防洪工程用地范围约为1574亩,其中项目建设用地474亩,开发用地1100亩。红线范围内的用地基本为农田、菜地及村民居住用地,另外还有堆场用地。现状生态环境较好,距县老城区与经济开发区较近,灵水寺大桥的建成及纵贯县城区的主干道英南大道的建设,使其交通便利,有利于加速与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之间的衔接。但该区域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仍有待加强。现状道
22、路现状蒸水河大堤堤上道路宽度约为2-3米,基本为土路,且路况条件较差,大堤路与城市现状道路衔接不通畅。4.5 用地控制本次划定的蒸水防洪工程用地范围约为 亩,均为防洪堤工程及道路工程用地。4.6 道路交通防洪堤堤上道路,规划控制宽度4m。沿江路,城市次干路,为一级公路,道路及绿化控制宽度77-111.5m左右。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 建设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事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加快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5.2 建设的原则(1)项目建设以县
23、城市总体规划和县英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坚持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城镇公路规划和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相配套、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3)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4)重视项目区的现有地形和地貌,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网就位,排水就近,标高就势的原则。(5)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5.3 建设条件5.3.1 地理位置县蒸水防洪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县英南村,距县城中心2公里,距市18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环境优雅。5.3.2 地形、地貌、地震该区地势平坦,地面开阔,地势起伏和缓,地面标高,平原地为65.4-67.7米,岗地在98-128之
24、间。地貌类型是以溪谷平原为主,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县为6度以下地震区,属于少震或无震区。5.3.3 地质根据周边建筑物的地质勘察结果,该建筑场地位于湘江二级地之上,施钻土层为第四纪更新世Q2冲积层,场地土层由上而下为:耕土层,层厚0.02.3米;粘土,棕黄色,硬塑密状态,网纹状结构,层厚0.01.4米;粘土,黄色,硬塑密状态,网纹状结构,部分含铁锰氧化物,层厚2.45.0米;轻亚粘土,黄色,棕黄色,硬可塑中密状态,含微量云母碎片,层厚0.00.9米;母砾、黄色,棕黄色、棕褐色,中密状态,含石菜质园砾,中砂,细砂,粘粒,层厚1.83.9米;砂卵石,黄色
25、,棕黄色、棕褐色,中密,含卵石、粗中砂、细粉砂,粘在母砾之下的土层。除耕土层外,其余土层均可以作为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P值均在20t/m2以上。5.3.4 水文该区周围池塘星罗棋布,蒸水河是县生产和生活饮用主要水源,同时又是该区生活污水的受纳水体。该江段历年最大流量312m3/s,最小流量为0.18 m3/s,平均流量为45.83 m3/s,丰水期4-6月,枯水期 12-2月,年平均水位59.31m,年平均水温18.5,最高水温38.5,最低水温0。5.3.5 气候、气象该区地处湘中偏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又具有大陆性强的盆地气候特点,光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7.9,历年最高气温40.8
26、,最低气温零下8.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37.2mm,主要集中在春、夏二季。多年平均雨日155.3天,相对湿度79,年平均气压1004hp。日照日数1751.9小时,夏季日照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平均风速7.8m/s,最大风速24.0m/s。5.3.6 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监测站空气监测结果,区内及周边空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040.100毫克/标立方米,总悬浮颗粒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500.162毫克/标立方米。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5.3.7 地表水质断面pH值7.648.05,化学耗氧量
27、1.955.03mg/1,石油类0.0020.06 mg/1,氨氮0.011.25 mg/1,挥发酚0.0010.004 mg/1,硫酸盐8.337.2 mg/1。该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5.3.8 地下水质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4848-93中的类标准,区域地下水质质量良好。5.3.9 沿线筑路条件(1)粘土:沿线广泛出露中密软塑粘土、亚粘土,土质良好。(2)砂砾石:主要分布于蒸水、湘江河床中,主要成分为石英,砂质良好,储量丰富。(3)块片石:主要来自甘溪料场,为厚层石灰岩,一般可达三级石料以上,可用做构造物或
28、其它工程用石料。(4)钢材:需求量较大,质量要求高,需有计划地向厂家定货。(5)沥青:需求质量高,但量不大,宜采用进口沥青。(6)水泥:县内水泥生产的高标号水泥稳定可靠,可满足工程所需。(7)木材:县木材资源充足。5.4 建设内容及规模县蒸水防洪工程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工程及沿江道路两大部分。(1)防洪工程本项目防洪工程建设主要为县英南片区,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治涝标准采用闭闸期10年一遇,防洪堤设计标高堤上为67.76m,堤下为63.60m,堤底宽度为14m,堤顶宽度4 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堤防加高培厚0.3m,护坡护脚加固。总长度3158m。(2)道路工程沿江路东接滨江东路,经英南
29、村中和组、洪里组、木陂组、养和组、团结组、黄老屋组、唐埠组、卫星组、桥边组,西至英南新区经13路,全长3158m。全线道路采用城市次干道级标准,设计行车速度V=40km/h,路幅宽度30m,最大纵坡2%,双向四车道;车行道为16m,人行道及绿化带为27m。5.5 竖向设计现状大堤竖向高程为66.75米67.31米,堤内竖向高程约为67.05米67.47米,一般地段竖向高程均在64.40米66.50米左右,。规划大堤标高67.76米左右,向两侧逐步缓降,堤外通过竖向及平面的处理构筑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堤内则通过种植乔灌木形成滨水景观。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6.1 工程设计概况6.1.1 防洪工程针
30、对县城的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本次防洪治涝工程的任务为:通过加固和新修防洪堤、整修改建穿堤建筑物、新建排涝设施、河道清障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城市防洪治涝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主要交通干线畅通,同时结合市政建设,保障和加速城市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综合其重要程度,确定县城为一般城镇,等城市,其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依据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l04-95),参照水利动能设计手册(治涝分册),比照县级城市同类工程,治涝标准确定为10年一遇24h暴雨24h排干。6.1.2 城市道路本项目平面线型及路幅断面严格按照县总体规划、县英
31、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各主要控制点的坐标与规划中的坐标一致,沿线设计标准为城市次干道级标准,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6.2 设计依据(1)县总体规划(2006-2020)(2)县英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防洪标准(GB50201-94)(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6)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97)(7)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设物设计规范JGJ50-88(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1)城市道
32、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91(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4) 电缆敷设运行规程(1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3 工程技术方案6.3.1 防洪工程6.3.1.1 堤线布置根据防洪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按上述堤线布置原则,在1/1000地形图上进行堤线布置。本项目堤线布置为英南片区全线,东接滨江东路,经英南村中和组、洪里组、木陂组、养和组、团结组、黄老屋组、唐埠组、卫星组、桥边组,西至英南新区经13路,全长3158m。6.3.1.2 堤型选择城市防洪堤堤线长,地形复杂,河岸建筑物密集,
33、必须选择合理、经济、美观的堤防型式。堤防工程的型式应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河岸地形的不同分布情况,结合已建挡土墙、市政设施布局、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本段堤防堤型断面采用已实施堤段的堤型断面加防浪墙,堤顶宽4m,路面宽8m,堤内侧人行道宽5m。考虑到本次设计任务和建设资金情况,本堤段只考虑堤防部分工程量。6.3.1.3 堤基处理堤基处理应根据堤防工程级别、堤高、堤基条件和渗流控制要求, 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堤基处理应满足渗流控制、稳定和变形的以下 要求:(1)渗流控制应保证堤基及背水侧堤脚外土层的渗透稳定;(2)堤基稳定应进行静力稳定计算;(3)竣工后堤基和堤
34、身的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应不影响堤防的安全运用。本工程根据地质提供的资料分析,堤基主要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砾的粘土、砂卵石、岩基组成,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按以上要求进行了计算,只需对堤基进行常规处理。6.3.1.4 堤防工程设计(1)筑堤土料:防洪堤的土料来源有2个土料场,分布在拟建堤防附近。土料成分为Q2al冲积堆积之网纹状粘土或K2d残坡积含风化碎石粘土。选用选定料场的粘土和粉质粘土(利用部分开挖土料),最大干容重15.7KN/m3左右,粘粒含量为1530,塑性指数为1520,且不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2)填筑标准:压实度不小于0.92,设计干容重r=15KN/m3,含水量控制在2
35、0%25%,堤身填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最大干容重15.116.0KN/m3,内摩擦角=1820,凝聚力25Kpa,最优含水量18.9227%(填筑土料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渗透系数2.510-5cm/s。6.3.1.5 工程数量县蒸水防洪工程建设总工程量包括:土方开挖24.14万m3,土方填筑63.74万m3,浆砌石6.87万m3,抛石0.36万m3,草皮护坡17.87万m3,砼0.89万m3,砂卵石垫层0.45万m3,泥结石路面5.62钢筋砼管250m。6.3.2 城市道路6.3.2.1 路基工程(1)基边坡设计填方边坡坡率:8m以内为11.5,大于8m为11.75,且在坡率变化
36、处设宽1.5m的碎落台。挖方边坡坡率:路堑土质或强风化岩质边坡为11-11.5,8m以内边坡为11,边坡高度在820m以内时,边坡为11.25,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坡率为11.5,在坡率变化处,均设置2m宽碎落台,在距坡顶5m以外设置截水沟,以汇集并排除路基边坡上侧的地表径流。(2)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路基压实度:填方路基的路床、零填及路堑路床的压实度应大于95,上路堤和下路堤压实度应大于93。特殊路基应根据地质条件尽可能采用简便、经济的方法处理,软土路基采用清淤换填的方法。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填料应采用指定的料场且经过实验确认后方能铺筑,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规格应满足表列数值要求,当
37、填筑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必须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或换填措施。6.3.2.2 路面工程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确定路面设计边准轴载为BZZ-100KN,道路设计年限为30年。具体路面结构方案如下:(1)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车道新建路面设计为沥青砼路面,面层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为4cm细粒式沥青砼(AC-3)。上面层和中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下面层沥青采用重兖沥青AH-70;基层表面设置透层,透层沥青可采用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基层采用上下两层,上基层为18cm厚6%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为15cm厚4%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采用15cm厚天然砂砾垫层。路面结构厚度63.5cm。(2)流
38、水板、路缘石、花坛栏石结构设计流水板采用C25砼道牙(长50cm,宽15cm,高40cm),花坛栏石采用红砖砌筑,外露部分贴花岗岩,其余部分用1:2水泥砂浆抹面。栏石宽30 cm,高40 cm。高出人行道30 cm。(3)人行道结构设计采用彩色砼C25人行道板(规格为25 cm25 cm6 cm),其下用2 cm厚1:2水泥砂浆垫层铺砌筑,基层为15 cm厚4%水泥稳定砂砾。人行道结构总厚23 cm。6.4 管线工程方案6.4.1 给排水工程(1)给水管布置在道路右侧,管径为D400,为PE管,沿道路每隔120米在道路人行道布置室外消火栓。(2)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建设区域内污水经排污干管
39、汇集后,利用重力向下流至泵站房,经提升泵排至污水处理厂,管材选用D800钢筋混凝土级管;区内雨水由雨水管汇集后,利用重力向下流至泵站房,经泵站抽出排入蒸水河,管材选用D1000钢筋混凝土级管。排水管道最小纵坡控制为3。(3)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敷设时管基原则上采用120度混凝土基础,在地基特殊地段可酌情采用180度混凝土基础。(4)雨水进水井选用边沟式单篦雨水井,连接支管为D300混凝土管,取I=0.010,雨水进水井均落底0.3m。(5)排水管沟回填各层密实度要求与路基一致,基础承载力应大于150kpa。为保证排水管材质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规格及外压荷载须参照给排水标准图集(1997版)95S
40、222/33执行,车行道下雨水管均采用级管。(6)为安全起见,同时考虑到强度要求,雨水进水井篦子、排水检查井井盖、基座均采用钢骨架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制品。(7)沿路收集的雨污水分段排入现状排水沟渠,污水近期也分段排入两处现状排水沟渠,远期通过工业集聚区污水系统接至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8)管道施工放线以道路设计的有关竖向平面设计为依据。(9)沟槽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cm。(10)路面范围内的检查井、雨水口井室周围应采用沙砾回填,其回填宽度为40cm。(11)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做闭水试验,并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1、(GB50268-97)执行。6.4.2 照明(1)设计指标:机动车道路面平均照度Eav15LX,人行道路面平均照度为机动车道路照度的1/2。(2)照明光源和灯具:选用高压钠灯作为本项目照明光源,单灯功率为250W,其功率因数由配套的电容器补偿到0.85以上,灯具为截光型防火防尘灯,平均间距40M左右,灯杆采用热镀锌钢灯杆,杆高10M,灯杆设铸铁基座,内装灯具附件和转接接线端子,灯基础为混凝土基础。(3)照明干线采用VV-KV型电力电缆,埋深0.8米,干线至灯头采用BVV-0.5KV-22.5。照明电源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每一回路采用三相间隔配电,电压等级为10KV/0.4KV/0.
42、23KV。(4)道路照明供电电源就近由变电所引入,路灯设施施工应按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规程执行。6.4.3 电力、电信(1)电力电信工程系本项目强弱电配套工程,主要为路段内电力电信及其他弱点电缆敷设预置通道。沿道路右侧布置电力线路,于左侧布置电信线路。(2)沿电信电缆线路纵向每隔90M设置电缆井,沿电力电缆线路纵向每隔50M设置电缆井,另在电缆分支、转换及变接处设置电缆井,沿道路纵向电力电缆护管为6xD200CPVC管,电信电缆护管为12Xd100HDPE管。(3)考虑到本项目的道路路幅宽度,电力电信入地敷设无法随道路施工同步实施,近期电力电信线路可考虑在路灯位置架空敷设,远期按规划位置入地敷
43、设,但交叉口及其他路段横穿道路电缆护管须作预埋。(4)所有电缆护管使用前,均须进行检测,符合电气安装用导管的技术要求通用要求(GB/T13381.1-92)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后方可使用。6.4.4 管线工程综合(1)考虑到道路建成后各类地下管线较多,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a、压力管让自流管b、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c、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d、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2)各类地下管线平行或交叉布置时,其水平及垂直间距须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6.5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本项目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标线和标牌和标线。交通安全设施用以保证车辆行车安全,减少
44、并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其设置原则是:大型平面交叉设指路、警告和指示标志,与机耕道平交仅设警告标志。警告、禁令、指示标志,采用边长为300160cm长方形板、边长为110cm的三角形、直径100cm的圆形板,按国标要求设计其图案,由白、红、黄、黑等颜色构成,交叉口标志字高采用3060cm。标线按城市道路双向六车道画线。标线采用热熔型反光涂料,其厚度为2.8mm或4.5mm,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重量1523%的玻璃微珠。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7.1 环境保护本项目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公共设施,建成后,项目本身无有毒气体、水、烟的排放。主要是过路车辆产生的废气物对周围产生污染。规划应充分考虑现状环
45、境,不破坏现有灌溉渠道,防止泥沙流造成淤塞。在人流集中地段,留出大量空间建广场,能集聚分流、疏散车辆,缓解城市道路的压力。同时建设广场绿地和进行道路绿化,形成小气候生态环境体系。7.1.1 项目施工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本堤路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中水土流失和材料运输,以及施工期间和运营期的排放物对水体、土体产生的污染。(2)施工期间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区等敏感点产生的噪声污染。(3)施工期的粉尘、扬尘和沥青烟,运营期的汽车废气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本工程环保对策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土地,增加植被,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管理与检测,防止污染。7.1.2 环保措施本工程环保在测设过程中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经过居民房时采用一定的减缓噪声、废气污染措施,以减少道路建设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路面选用减噪效果较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线型设计应注重与周围环境及城市配套设施相协调。(2)设置完善的排水,加强路基及沿河防护,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3)施工中注意环境保护,合理选择施工场地,减少施工期间污水、废料、噪音、占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