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长沙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长沙学院 2014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学校坚持“两型” (教学型、应用型) “两性” (地方性、多科性)的办学定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凝炼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专业设置不断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学校定位及目标(一)学校定位及目标 办学类型定位: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专业结构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定位:以工学为主体,文学艺
2、术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思路与发展目标:办学思路与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践行“力学笃行”的校训;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
3、合办学实力居湖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 (二)本科专业设置(二)本科专业设置 2014 年,学校设有本科专业 38 个,其中工学类 16 个,占 42.1%,较 2013年专业 2 个;管理类 6 个,占 15.8%;文学类 5 个,占 13.2%,较 2013 年新增 1个;艺术类 8 个,占 21%,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2014 年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 1。 表表 1 2011 2014 4 年长沙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年长沙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4、百分比) 设置时间 批准授予学位时间 1 030101K 法学 法学(2.6%) 2006 2010 2 050101 汉语言文学 文学(13.2%) 2004 2008 3 050201 英语 2004 2008 4 050207 日语 2005 2009 5 050261 翻译 2014 6 050301 新闻学 2006 2010 7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5.3%) 2004 2008 8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6 2010 9 070202 应用物理学 工学(42.1%) 2004 2008 10 070302 应用化学 2004 2008 11 0802
5、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4 2008 1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06 2010 13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2014 14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05 2009 15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006 2010 16 080703 通信工程 2005 2009 17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0 2014 18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4 2008 19 080902 软件工程 2006 2010 20 081001 土木工程 2006 2010 21 082502 环境工程 2006 2010 22 0830
6、01 生物工程 2005 2009 23 083002T 生物制药 2014 24 120103 工程管理 2007 2011 25 120202 市场营销 管理学(15.8%) 2007 2011 26 120204 财务管理 2006 2010 27 120209 物业管理 2006 2010 28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007 2011 29 120601 物流管理 2007 2011 30 120901K 旅游管理 2004 2008 31 130202 音乐学 艺术学(21%) 2007 2011 32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2011 33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7、 2008 2012 34 130310 动画 2008 2012 35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005 2009 36 130503 环境设计 2005 2009 37 130504 产品设计 2005 2009 38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2005 2009 (三)学生规模及生源质量(三)学生规模及生源质量 2014 年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 13081 人,其中本科生 13079 人,外国留学生 2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 99.98%。2014 年学校面向全国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共录取新生 3441 人。 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生源充足,生源
8、质量稳步提升,招生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高。2014 年,学校在湖南省的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二批控制线文科为 34 分,理科为 46 分。2014 年,学生报到率为 97.7%。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2014年,学校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水平较高, 能满足教学需要,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学校调整了教学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与维修,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为本科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确保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一)师资情况(一)师资情况 截止2014年底,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24人,外聘教师15
9、5人,折合教师总数701.5人,生师比为19.99:1。我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以及正高级、副高级教师比例在湖南省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为121,占总数的19.39%;正高级的专任教师有80人,占12.82%;副高级的专任教师有220人,占35.26%。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详见表2。 表表2 2 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表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表 类别类别 项目项目 人数人数 比例(比例(% %) 学位 结构 博士 121 19.39 硕士 378 60.58 职称 结构 正高级 80 12.82 副高级 220 35.26 年龄 结构 35周岁及以下 182 29.17 35周岁
10、以上 442 70.83 2014 年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该中心的成立理顺了师资培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计划、分批次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咨询和指导,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创造教师之间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享 的平台,促进优秀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本专业领域的教学骨干。2014 年 11 月,聘请校内教书育人典型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分校史校训、办学定位、师德师风、教学技能、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专题,对近两年新进 37 名青年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
11、脱颖而出。2014 年,我校教师在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2 项。 2014 年度遴选了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1 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3 人;完善并落实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政府机关、科研基地锻炼,提升实践能力,2014 年参与企业培训与研讨的教师有 19 人次,5 名教师到企业和公司挂职锻炼,还有多名教师利用周末参加公司和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2014 年,学校开设本科生课程总门数 1593 门,总门次数 4686 门次。其中,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门数 493 门次,占课程总门次数的 10.52%。学
12、校 80 位教授都积极走向本科教学第一线,主讲本科课程。 (二)教学条件(二)教学条件 1. 1. 教学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本科教学支撑条件。2014 年度,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 9165.16 万元,学费收入为 7267.9 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 1679.75 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 10.22%,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1284.3 元。2014 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71.31 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 11132.73 万元,生均教学科
13、研仪器设备值 7935.23 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2342.6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总额 152.45 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16.6 元;本科实习经费总额 245.18 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187.5 元。 2. 2. 教学用房及使用教学用房及使用 2014 年度,学校加大了教学用房建设,教学用房增长幅度较大。学校占地132.95 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 101.64 平方米。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 果已获得长沙市规划局的初步认可, 校园功能分区不断完善, 学校新增建筑物 (含已设计待建设的建筑)的建筑功能与文化表达符合学校的总体建筑风格。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160149.15平
14、方米, 比2013年增加了4956.49平方米; 生均12.24平方米, 比 2013 年增加了 0.33 平方米; 校内实验室面积 40321 平方米,生均 3.08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 113106.33 平方米,生均 8.65 平方米;体育场馆总面积73739 平方米,生均 5.64 平方米。 3. 3. 实验实训条件实验实训条件 2014 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实践实训设施设备建设与维修,逐渐形成了较先进、完备的实验室、实训基地体系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实训体系。2014 年学校共投入 1812.4 万元用于“艺术实践教学中心” 、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和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等
15、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 、“外语综合能力实训中心”和“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三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助 500 万元。环境光催化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经济动植物质量调控及应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先后成功获批。 2014 年,学校共建有 23 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 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 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个。另外,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114 个。这些实验室、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习教学需要。 4. 4. 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110
16、95 平方米,设有各类书库和阅览室 13 个。2014 年学校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较 2013 年有一定增长。学校馆藏图书共计241.4 万册,其中纸质藏书总量为 129.6 万册,比 2013 年新增纸质图书 1.9 万册;生均纸质图书 92.4 册,比 2013 年新增 2.06 册;电子图书 111.74 万册,比2013 年新增 0.54 万册;电子期刊 39803 种。 学校重视网络资源建设,目前已购置和建设中国知网(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数据库 38 个,网上数字资源每天 24 小时开放。全部藏书实行开架借阅和计算机管理,每周开放 54 小时,电子阅览室每周
17、开放 98 小时。馆藏资源利用率高,2014 年度,各流通书库共接待读者约 8 万人次,各期刊阅览室共接待读者 37782 人次,数字资源访问总量达到 58 万多次。 近年来,我校已建成主干千兆高速以太网,实现了百兆到桌面,并在校园重要区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目前信息接入点为 8717 个,学校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 20 台。拥有教育与科研网、电信和联通三个网络出口,接入总带宽 1910 兆。建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OA 办公系统、招生录取、校园一卡通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了校园信息化服务与保障体系,为学生选课、成绩查询、学生评教等教育教学活动、办公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便捷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三、
18、教学建设与改革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4 年是学校的“评估整改年” 。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核心,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长沙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 ,推进教学治理体系和教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专业建设(一)专业建设 学校进一步落实专业规划、突出专业建设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龙头作用,推进本科教学发展与质量提升。认真落实长沙学院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管理
19、办法 、长沙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2014 年新增汽车服务工程、生物制药、翻译等 3 个本科专业,基本建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文化创意”4 个应用型专业群,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学校重视特色专业的培育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全面提高的建设思路,于 2007 年启动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学校实行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加强项目申报、评审、年度检查、评估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并在经费投入、师资引进、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立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初步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特色优势专业,全面带
20、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截止 2014 年,学校立项建设了 12 个校级本科重点专业和 8 个校级特色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为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日语专业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与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专业一起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了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业管理、土木工程、英语等 5 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 点项目,其中软件工程、物业管理专业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下,2013 年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一主线+两平台+多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由公共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 专业方向课程
21、模块和素质教育拓展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在学分和学时安排上,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其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平均为 29.8,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平均为 35.0,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平均为 48.7。 (二)课程建设(二)课程建设 学校各专业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不少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分析为适应岗位所应具备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学校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不断丰富各类网络教学教辅资源。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依托我校网络与现代教育技
22、术中心建设的课程中心和世界大学城等平台,建设了一大批网络课程教学教辅资源,同时引进尔雅网络通识教育课程 12 门。2014 年,学校积极推动大学生学习指导 、 影视艺术鉴赏 、 经济法三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建设工作,其中,大学生学习指导 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并在教育部官方网站 “爱课程”网上线。 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优秀课程。按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制定标准,加强培训的思路,注重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作用,在原有近 70 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投入 100 余万元,以量大面广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建设了校级优秀课程 80 门,在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利用多种资源提
23、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4 年,有 5 门课程立项为湖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空间课堂建设与研究项目, 在全省高校中位居前列。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选修课比重。本学年,开设选修课程 710 门,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 23.6%。同时,开设全校性素质教育选修课 93 门,引进尔雅网络通识课程 12 门,启动了慕课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学生个性化培 养、自主学习的需要。 (三)教材建设(三)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上,学校一方面规范教材选用管理工作,提高优秀教材选用率。健全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教材质量跟踪,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避免教材
24、选用的随意性。学校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注重教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并定期组织对选用教材质量进行评估。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省级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的比例平均达到 27.9%。 另一方面加大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应用型教材和特色教材,2014 年资助教师出版实践教程 22 本。 (四)教学改革(四)教学改革 学校加强了教学改革研究,营造了浓郁的教学改革氛围。学校成功举办了两届“教学沙龙”活动,组织开展了全校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并成功举办了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现场决赛暨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长沙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
25、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教改水平。 2014 年, 立项省级教改课题 17 项, 通过结题验收课题 7 项,立项校级教改课题 49 项。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基金项目 1 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14 项。 全校各教学系(部)围绕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改革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我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通过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浅至深, 从局部到整体, 由书本到实践,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真正做到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学习与就业市场相衔接,提升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进一步推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学校制定实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沙 学院 2014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