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练习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练习题平面镜成像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 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6)
2、.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
3、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
4、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 竖直放置。(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 (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 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5、以便得到普遍规律。(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 正立等大的 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 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 如何改进?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填“反光”或“透光”)特点。(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
6、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或将两只蜡烛放在刻度尺上)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5)在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6)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
7、,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S3.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照亮A点的光路;SASAMNS4、已知点光源S及其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入射光线SA,作出平面镜并把光路补充完整;12、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MN照亮不透明物体右侧地面或光屏的范围;13、已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3.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8、。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目的是_ 。如右图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填“上”或“下”)。如右图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如右图,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清晰的像,此像的特点是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填“暗”或“亮”)(4)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直到_为止。(5)
9、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像? 。(6)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又以得到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_。移去光屏,人眼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能否看到烛焰的像,原因是什么? ; 。(7)某同学按顺序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8)如右图,若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光屏上_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填“能”或“不能”)(9)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右图所示),是因为忽略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_。现在为了使烛焰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向_调。如果实验中
10、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右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左和向_(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10)在实验中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11)实验中,当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12)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
11、动些C只需将蜡烛向上移动些 D以上均可(13)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7(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14)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16(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6(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16(丙)中的哪一个? (15)如图16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S2。(选填“”、“=”或“”)(16)设一束白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如果考虑光的色散现象,则凸透镜对于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有不同的焦点,那么凸透镜对于 光的焦距最大。你的依据是什么?_。(17)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60厘米 40厘米 20厘米 10厘米4 /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