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情绪过程、意志过程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对象:无意识;研究手段:自由联想,分析梦境行为主义学派(反馈)华生研究对象:行为手段:实验法3,认知心理学派 奈塞尔 计算机模拟的方法;4,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学习中心)马斯洛 罗杰斯 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或“兽化”或“病态化”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基本需
2、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顺序不可变。先满足最低的需要,才会有更高级的需要。生理需要时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时心理和物质的安全保障,归属和爱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有一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尊重需要包括要求收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验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以学习为中心 罗杰斯 1.强调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愉快的事情3.学生学习必须首先懂得怎样去学习4.强调学生学习中自己评价自己5.主张学生自我引导6.强调情感在学习
3、中的作用。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多关心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名副其实的促进者,同时作为老师要虚心接受学生正确的建议甚至是批评意见,与此同时,要保持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不同阶段。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学生性格上的缺陷进行教育补救措施。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
4、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6教师威信的形成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平等地对待学生(5)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威信的维护: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5结合自身体会讲出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相同内容的不同人宣传,威信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观点一致,则教育效果
5、较好;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自己人”效应由于有若干相似之处,使所述观点较易于接受;好感效应-有好感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反之拒绝,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以上启示我们,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主意与学生交心。6三种教学水平(填空,或,简答)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教师理论的学习或正规培训,虽然掌握了某些学科专业知识,知道该“教什么”,但不懂得“如何教”。教师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只是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的
6、积累而进行的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少慢差,费事,学生学习负担重。不合格的教育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但不懂得如何有效教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教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8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创始人:桑代克(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03年出版标志其独立)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
7、做好了学习准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学习的动机)练习律: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练习律=使用律+失用律 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9条件反射说的几个规律性现象1.强化;2.消退;3.自然恢复:抓反复,反复抓的心理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但如果继续消退这一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恢复效果也即消失。4.泛化重点,虽然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它不但对这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泛化遍及到未建立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5.分化重点,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分化
8、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6.高级条件反射-相信所有学习全有条件反射构成,习惯即由连串的条件反射所养成。10论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内容);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过程)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学习方法:提倡发现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知觉思维(核心、最宝贵)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发现新知识,启发思维创造性。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要求(02)1.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实践,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2.教师要经常运用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尽
9、可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想出大量的意见或构想(3)强调引导大学生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学习,鼓励他们动脑动手动口。(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力求在轻松,民主,合作,愉快的环境中学习。(5)了解并适应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采取适当形式实行分类或个别施教,以扬长避短,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6)教学评价应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成功。此外对大学生的意见或作品,不应立刻批评,当意见都提出后,师生再共同评估。(7)不排斥学生的失败或错误,引导大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8)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促进大学生多从事课堂外的学术科技创
10、新活动,使其有机会接受更多的新事物,并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二、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三、道德价值观辨析论价值观是蕴涵在品德心理结构中的一向内容,个体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个人评价事物的标准,成为唤起或调整自己的态度、意向和行为的依据。11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形式适用于中国教育环境。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
11、生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主要是由学生所掌握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固定点或起同化作用的观点。先行组织者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
12、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构建起重要作用,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题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协助学生构建意义。13奥苏泊尔-内驱力把动机等同于内驱力,(认知的驱动力)认知内驱力以求知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外部动机)个体由自己学业成就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获得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好的需要。14简述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学习效率与动机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
13、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启示: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1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2了解学生规律,进行有效教学3把握学生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4根据教学内容性质,进行针对性教学5适应教学情境变化,进行灵活性教学6改善自己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教学7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与结果,调控教学策略举例说明什么是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如学生起哄,球迷闹事等。15不同的动机强度激励水平取决
14、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效价自己估计目标的价值。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16(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两种不同动机的人的选择:1.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2.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人物。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17.成败归因理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19.(举例说明如何培养与激发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自身体会谈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使学生
15、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20.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保持,迁移)和知识的应用21.论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四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其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是模像直观。 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
16、清晰的感知到。主要指相对强度。音量、板书、教师光线等。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板书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对比律(把容易混淆的东西拿出来对比):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22.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例如,鸡、鸭、鸽子、鹦鹉、鸵鸟都是“鸟”的变式。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
17、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3.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系统。短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分钟,储存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是组块。2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特点:先快后慢.启示: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的必要性,不要等到知识遗忘后再复习。25简述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审题,审题又称为分析课题,这是应用知识解决课题的第一步。2、课题归类,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
18、息发生联系。3、重现知识,当学生对当前课题进行规类后,他就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一类课题的有关知识,只有把与解决课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使他们从原来的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才能够为下一步的解题做好充分的准备。4、解题,解题使根据重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26、技能的形成:动作技能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智力技能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训练指导:动作技能使学生明确动作技能学习的目的和任务给学生以正确的动作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智力技能促进学生形成程序化知识促进产
19、生式知识的自动化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训练指导学生科学练习27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2.利用线索的减少;3.动觉控制的加强(视觉减弱);4.运动图式的形成;5.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28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原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29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构成:认知、学习方法、元认知、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调整。学习者对自己认识过程与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这是学习者形成学习策略的基础。30记忆编码策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组块、替换、联
20、想、理解、记忆术。组块化:记忆容量单位,指将输入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替换:将不易记忆和难以记忆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31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3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迁移的实质是“心灵”的官能或心理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结果。2、相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
21、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提高才会促进另一个机能的提高。3、经验概括说,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或对经验作出了概括,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之中。4、关系转换说,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产生。5、认知结构说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是否驹哟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观念。)认知结构的可辩识性,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由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认知结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33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简述促进
22、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措施):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学些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34创造性与类创造:创造性
23、是指个体产生独特定产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产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与类创造都是一种产生了某种独创性产品的活动。对真创造而言,它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产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产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它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35创造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含义 心理过程: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并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意识地致力于创造问题的解决。2、酝酿阶段,可以借用“背景加工”这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一个人表面上是在休息或做别的事,但头脑中关于某个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却在无意识状态中得到加工。3、豁然开朗阶段,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突然发现了问
24、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4、验证阶段,验证、核对问题解答的各种细节,最终证实问题已经解决。36创造性的心理特征:创造力的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创造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1.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2.目标专一有毅力3.独立性强4.自信心强5.情感丰富6.一丝不苟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内容: (一)思维的流畅性训练(二)思维的变通性训练(三)思维的独特性训练(四)思维的辩证性训练37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1)联系:1,.知识是能
25、力形成的基础2.能力是个体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2)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个概括,作为个体的知识是人们头脑里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2.知识的掌握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二者的发展不一定同步3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是一种以目标为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1、问题表征,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表现的,2、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3、动机强度,动机虽不直接调节人的思维活动,但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定势作用,定势势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
26、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消极或积极,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40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一、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采用“观察法”“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柯尔伯格的研究“两难故事法”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级水平共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以及自身的厉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决定的。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
27、道德定向,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道德定向。2、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要求和希望。阶段三:“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3、后习俗水平,个体不仅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也能认识到准则的相对性和人为性,在考虑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履行自己所选择的道德准则。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41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体上的反应,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才去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中最具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道德)行为态度定势的形成,定势是由
28、先前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倾向性,它在有意无意中影响个体的后继心理状态。2、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1)了解道德规范,2)进行道德评价。3、品德形成过程包含哪些环节(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情感起到联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桥梁作用。)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获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4、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信念是道
29、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5、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6、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皮亚杰采用观察法、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柯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两难故事法42过矫正的含义:这一方法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过矫正分:1恢复行为环境的原有状况,而且要比以前做得更好。2坚持适当的
30、练习,训练与原有不良行为相反的或不相容的行为。2)防范协约3)强化暂定4)表征性奖励5)榜样示范4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含义: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的结构(三个维度)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信等层次。自我调控是指一个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和控制等。)个体自我意识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
31、貌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目前实际状况的看法等。理想自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收此而产生的自我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中期自我意识经历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与稳定的过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主要表现在学习、社交、前途等方面:以学习成都为中心的自我研究以交往活动为
32、中心的自我探究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统一集中体现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上,获得这种统一的途径有三:坚持自己理想中的自我标准,努力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一致。一方面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另一方面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二者接近。放弃理想自我的标准,以迁就现实的自我。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自我肯定型自我否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与
33、争强好胜的矛盾,性心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简述大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44简述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1)积极地评价自我(2)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45:社会助长或
34、社会促进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的下降的现象,也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47:从众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影响因素;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凝聚力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主体认识 个特征48:集体舆论与集体规范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49:人际吸引的因素(大题目,简答题)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人。人际吸引受到相似性、互补性和仪表价
35、格等因素的制约。相似吸引。人与人之间问题存在着某种相似性的。可表现为在籍贯、经历、兴趣等 方面。在交往过程中当双方意识到彼此有相似性时,就易相互吸引。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仪表吸引。仪表包括个人容貌、穿戴、风度等因素,它会影响人们彼此的吸引力。人格吸引。主要是价格魅力的作用,最本质因素。62、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教育目标的制约性、人际关系的道德评价、人际关系的文化蕴含。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6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65、材料题,如何在宿
36、舍建立/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66、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个方面的健康,1989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包括环境适应教育、智力发展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健康恋爱观教育、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67、心理健康的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
37、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50:心理辅导包括两大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心理疾患)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潜能开发)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5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要点概括:知、情、心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具体: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53: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要点概
38、括:成长理想独立争强闭锁性具体: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55:斯滕伯格提出的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构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集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的学习习惯/经验的增长而增长。56: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智力多元结构理论(重中之重,一共八种)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言语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身体动觉智力:(与人的身体动
39、作有关,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空间智力:(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 )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需的能力。)人际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自我内省的智力:(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观察自然的智力启发: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同学个性化的发展。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使他能在以后
40、的工作中得到扬长避短。57: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量:操作和言语量表。59:气质的类型特征: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里脆弱,具有内倾性。智力水平优秀120-129, 中等90-10960:对人的性格特征分析:性格的四个特征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性格的态度特
41、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人格: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构成: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智力: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气质: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人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特俗能力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