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六).docx





《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六)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八章乳房疾病 1. 乳房与经脉的关系:乳房与肝经、胃经、肾经及冲任两脉休戚相关。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2. 治法:疏风解表法瓜蒌牛蒡汤、银翘散 疏肝清热法内疏黄连汤、柴胡清肝散 扶正托毒法托里透脓汤、托里消毒散、香贝养荣汤、归脾汤 解郁化痰法开郁散、逍遥蒌贝散、小金丹 调摄冲任法二仙汤、右归饮、六味地黄丸 滋阴化痰法消疬丸、六味地黄汤、清骨散 3. 乳痈:乳痈是发生在乳房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生在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发生在妊娠期的称内吹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临床特点: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
2、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 1 个月以内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2)病因病机:中医:肝胃蕴热、乳汁郁积、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乳络不通,郁久化热,酿成脓痈 西医:多因产后反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郁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而感染而成,致病菌多为金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3)辩证论治)气滞热壅证(初期)(问答)乳房肿胀难受,结块或有或无,皮色不变或微红,排乳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胸闷泛恶,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房按摩外敷金黄散,玉露散,芒硝或鲜菊花叶、鲜蒲公
3、英等捣汁调敷热毒炽盛证(成脓期)内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外治法:成脓则切开排脓,溃后则药线蘸八二丹引流,外敷金黄膏正虚毒恋证(溃后期)内治法:补益气血,托毒生肌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4. 粉刺性乳痈 粉刺性乳痈即西医所称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 乳腺导管扩张、 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 非细胞感染性的乳腺化脓性疾病。(1)特点: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 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 全身症状较轻 (2)病因病机: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加之肝经郁热、气血瘀滞 (3)辨证论治:内治法:肝经蕴
4、热证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柴胡清肝散加减余毒未清证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外治法:肿块初起时用金黄膏外敷。化脓后切开引流,术后创口用八二丹药捻引流,红油膏或金黄膏盖贴。形成瘘管者,可依据状况选用切开法、拖线法、挂线法及垫棉绷敷法等 5. 乳痨乳痨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名乳痨。特点:起病缓慢,结核状如梅李,边界不清,日久溃破,脓液清楚夹有败絮状样物,常伴有阴虚内热之证。多见于 2040 岁已婚体弱妇女。6. 乳癖乳癖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 既非炎症也 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1)特点(重点)单侧或双侧乳房难受并出现肿块 乳痛与肿块和月经周期及情志改
5、变关系亲密 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推之活动好发于 2545 岁的中青年妇女 发病率高,占乳房疾病的首位 有肯定的癌变倾向(2)辨证论治内治法(大 T T):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篓贝散加减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外治法:中药局部外敷于乳房肿块处,如用阳和解凝汤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 7.乳疠乳疠是指男女儿童或中老年男性在乳晕部出现 难受性结块,相当于西医的乳房异样发育症。(了解)肝气郁结证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 肾气亏虚证补益肾气偏肾阳虚右归丸加小金丹,偏肾阴虚左归丸加小金丹 8.乳核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填空)其
6、 特点是好发于 2025 岁的青年妇女, 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推之活动。9.乳衄乳窍时常溢出少量血液,称为乳衄。其特点是单个或多个乳孔溢出血性液或有乳晕下单发肿块。分型:肝火偏旺证;脾不统血证 10. 乳岩乳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恶性肿瘤。(1)特点:乳房肿块,质地坚硬 凹凸不平、边界不清、推之不移、按之不痛或乳窍溢血 晚期溃烂则凸如泛莲或菜花(2)辨证论治: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 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养心安神香贝养荣汤加减 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7、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见 乳房肿块鉴别表病名 乳腺纤维腺瘤(乳 乳腺增生病( 乳癖)乳腺大导管内乳头 乳腺癌( 乳岩)核)状瘤(乳衄)好 发 特点 2030 岁 3045 岁 4045 岁 4060 岁 肿 块 特点 大多为单个,也可有多个,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表面光滑,质地坚实,生长比较缓慢 常为多个,双侧乳房散在分布,形态多样,片状结节或条索状,边缘清或不清,质地软或韧或有囊性感 多在乳晕部,单个绿豆大小,圆形肿块,边缘清晰,质地软或中等 多为单个,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质地硬或不匀称,生长速度较快 难受 无 明显胀痛或刺痛,多与月经周期及心情改变有关 少数可有压痛 初期无难受,中晚期可
8、出现 与 皮 肤及 周 围组 织 粘连状况 无粘连 无粘连 无粘连 可有粘连,皮肤呈酒窝征或橘皮样变 活动度 用手推动时有滑脱感 活动 可活动 早期活动度可,中期及晚期无法推动 乳 头 及分 泌 物状况 乳头正常;无分泌物 乳头正常;常为挤压后双侧乳房多孔有分泌物溢出,多为乳汁样或浆液样 乳头正常;常有血性分泌物溢出,多为单孔 乳头可回缩或被牵拉;可有分泌物溢出,血性或水样,多为单孔淋 巴 结肿大 无 无 无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度差 第九章 瘿 1.经络归属(多选):颈前部位与任、督、肝、肾经络有关。2. 气瘿:即甲状腺肿气瘿是甲状腺肿大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
9、性甲状腺肿。(填空)其特征是 颈部漫肿,皮色不变,肿块 松软无痛, 可随喜怒而消长。常发生于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后的女性。气瘿的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健脾益气,补肾调摄冲任 辩证论治(病案):A 肝郁脾虚证 颈部充满性肿大;伴四肢困乏,善太息,气短,纳呆体瘦,面色晄白;舌苔薄,脉弱无力。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四海舒郁丸加减 B 肝郁肾虚证 颈部肿块皮宽质软;伴有神情呆滞,倦怠畏寒,行动迟缓,肢冷,性欲下降;舌淡,脉沉细。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加减3. 肉瘿:即甲状腺瘤、囊肿(1)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颈前部肿块,间或发觉,生长缓慢,一
10、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巨大肉瘿可出现压迫症状 肿物突然增大,并出现局部难受,是因为腺瘤内出血所造成的部分患者合并甲亢体征:查体可见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协助检查:同位素 I131 扫描多显示温结节,囊肿多为凉结节,伴甲亢者多为热结节,B 超检查提示有液性暗区或者实质性肿块 (3)治疗原则:多采纳内治。以理气、化痰、散结为主。(4)辩证论治(病案):气滞痰凝证 颈前一侧或两侧肿块圆形或卵圆形,不红、不热、不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肿块过大可有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苔薄腻,脉弦滑。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逍遥散合 海藻玉壶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 颈前肿块柔韧,随吞咽动作上
11、下移动;常伴急躁易怒,怕热,易出汗,心悸,失眠多梦,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手部震颤;舌红苔薄,脉弦。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4. 瘿痈:即甲状腺炎(1)特点:结喉两侧结块,肿胀,灼热,难受,发病急骤。(2)临床表现:起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等病史肿块快速增大焮红,难受可波及耳后枕部,常伴发热、畏寒可触及波动感 (3)治疗原则:以疏风清热、化痰散结为主。(4)辨证论治:风热痰凝证疏风清热,化痰消痈牛蒡解肌汤加减气滞痰凝证清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清肝汤加丹参、莪术、赤芍等。5. 石瘿:即甲状腺癌(1)特点:结喉一侧或双侧肿块,坚硬如石,凹凸不平,推之不移。(2)好发于 3045
12、 岁青壮年,女性发病较多。(3)治疗原则:早期确诊,及早手术。(4)辨证论治:痰瘀内结证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海藻玉壶汤加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蛇六谷、石见穿等 瘀热伤阴证和养分阴,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第十章 瘤、岩 1.瘤:凡瘀血、痰浊、浊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所形成的赘生物均称为瘤。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瘤的统称。2.血瘤:因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一种良性体表肿瘤。肉瘤:发生于皮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筋瘤:筋瘤是体表静脉曲张交替而形成的团块状的病变。相当于西医的下肢静脉曲张,其临床特点为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团块3. 失荣失荣是发于颈部的岩,因其晚期伴面
13、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失去活力的树木,枝枯皮焦,故名失荣。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临床特点为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身体渐渐消瘦。(2)病因病机:多因 气郁生痰,与脏毒互结所致肝郁痰凝痰毒凝聚气虚痰凝气血两亏 (3)辨证论治: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开郁散加减痰毒凝聚证祛寒温阳,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气虚痰凝证益气养荣,化痰散结补中益气汤合海藻玉壶汤气血两亏证调补气血香贝养荣汤加减 第十一章 皮肤疾病及性传播疾病 1.皮肤病病因病机:(1)病因:外因有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
14、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淤、化热、伤阴等。2.自觉症状:最常见瘙痒,其次难受,尚有灼热、麻木、蚁走感。主要的他觉症状:(1)原发性皮损 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干脆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 疱疹、脓疱等。 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镇静斑、色素减退斑。 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 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 斑块,一般直径大于 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 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
15、称为 丘疱疹。 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 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快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晰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四周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 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化而来。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镇静、皮肤萎缩。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
16、状; 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裂开,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潮湿面,多属湿热为患。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 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色素镇静: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3. 辨皮肤病的性质:急性皮肤病与肺、
17、脾、心关系亲密,慢性与肝肾相关。4. 内治法:祛风法、清热法、祛湿法、润燥法、活血法、温通法、软坚法、补肾法 5. 外用药物运用原则依据病情阶段用药留意限制感染用药宜先温柔后剧烈 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随时留意药敏反应;外涂软膏在其次次涂药时需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上一次所涂的药膏,然后再涂药膏,切不行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一、 蛇串疮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上的带状疱疹。(1)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呈带状,沿一侧四周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有臖核肿大 ;愈合后很少复发 好发于春秋季
18、节,好发于成人体质虚弱者,老人尤其严峻,好发于胸胁部 (2)病因病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 (3)鉴别要点:成簇水疱,沿四周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发生,伴有神经痛等特点,即可诊断。(4)皮疹分布: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5)内治法(案例):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惊慌;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龙胆泻肝汤加减 脾虚湿蕴证 皮损色淡,难受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除湿胃苓汤 气滞血瘀证 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
19、部难受不止,放射到旁边部位,痛不行忍,坐卧担心,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外治法: 初起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 水疱破后,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敷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西医治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 糖皮质激素,早期运用可减轻难受,如泼尼松 止痛药物,布洛芬,也可选择阿司匹林二、 疣 疣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者千日疣、疣目、枯筋箭或瘊子; 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扁瘊; 发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外科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