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唐诗五首: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五首: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诗五首: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3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野望黄鹤楼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野望黄鹤楼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习野望 情景激趣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此诗当
2、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唐诗直解评价此诗:浅而不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徙倚(xy):徘徊,彷徨。落晖:落日的余光。犊(d):小牛,这里指牛群。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相顾:相视;互看。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二、整体理解 1徘徊远望2秋景动人3隐居心
3、情 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 1抽学生叙述诗 2老师评点强化 白话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达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补充资料: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
4、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作者在薄暮中见到了怎样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 明确: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远近结合。作者先写远景,颔联为远景,颈联为近景。动静结合。颔联为静景,颈联为动景。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写作者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5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固趣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
5、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 学习黄鹤楼 情景激趣 崔颢(ho)(704754),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诗人的作品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他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
6、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茂盛。乡关:故乡家园。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二、整体理解首联:空余黄鹤楼。(铺垫乡愁)颔联:白云空悠悠。(铺垫难归)颈联:眼前景空明。(引发乡愁)尾联:触景生乡愁。(直抒乡愁) 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 1抽学生叙述诗 2老师评点强化 白话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
7、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心情。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愁”什么? 明确:乡关难归。 5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6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固趣黄鹤楼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
8、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布置作业 预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查阅相关资料,背诵。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习使至塞上 情景激趣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有王右丞集。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9、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
10、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
11、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二、整体理解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 1抽学生叙述诗 2老师评点强化 白话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
12、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情感:激愤和抑郁。 补充资料: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直”“圆”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准确地描绘了沙
13、漠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补充资料: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本诗通过描绘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4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5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固趣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
14、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学习渡荆门送别 情景激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
15、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远:远自。平野
16、: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下:移下。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二、整体理解首联:渡江过荆门,来到楚游览。颔联:山隐平野开,江水入莽原。颈联:月影如明镜,彩云结海楼。尾联:仍爱故乡水,伴我万里舟。 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2老师评点强化白话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
17、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 1“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字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2“江入大荒流”的“入”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小结: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
18、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4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5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固趣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
19、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3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钱塘湖春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
20、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钱唐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
21、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暖树:向阳的树。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没(m):隐没。二、整体理解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后四句写游人赏春。 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 1抽学生叙述诗 2老师评点强化 白话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
22、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 1“水面初平云脚低”写出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小结: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五首: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唐诗五首: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唐诗 野望 塞上 荆门 送别 钱塘湖春行 优质 公开 获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