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广东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6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二)(9分)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踊贵(ynggu):指价格上涨。嗟怨:嗟叹怨恨。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2、分) A.帝志在忧人恢弘志士之气 B.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手自笔录 C.饥馑尤甚急湍甚箭 D.咸自归乡咸来问讯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 11.文中唐太宗是如何“得人心”的?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简要谈谈你对太宗崇尚节俭的看法。(3分) (二)9.【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志”,前者译为“心意”;后者译为“有志,立志”。B项中的“自”,前者译为“从,由”;后者译为“亲自”。C项中的“甚”,前者译为“严重”;后者译为“甚于”“比还快”。D项中的两个“咸”,都译为“全,都”。 10.【答案】
3、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示例: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看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是先贤的谆谆教诲。如今,尽管物质丰富,衣食无忧,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前人的教诲,不能铺张浪费。(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通读全文。第一问:根据文章中“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
4、恩德”可知,太宗靠这几项举措,得了民心。第二问: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文章内容来回答,答案扣住传统美德,简要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唐太宗从即位开始,霜降和干旱(就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灾难,米谷一类(粮食)的价格上涨,(再加上)突厥进犯骚扰,州县(更加)骚动不安。唐太宗的心意是忧心百姓,锐敏精明地治理国政,尊敬推崇节俭,广泛地散布恩德。当时,在京城到河东、河南、陇右(一带),饥荒尤其严重,一匹(上好的)丝绸才能换一斗米。百姓虽然四处奔走争抢食物,但从来没有人嗟叹怨恨,没有不安分守己的。到了贞观三年,关中(一带)大丰收,(百姓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竟然没有一个人逃散。唐太宗得人心
5、(竟)到了这种程度。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二)(9分)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释】归钺:人名。依依:依恋的样子。窃:偷偷地。乘(shng):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用“乘”称史书。
6、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由是失爱/问今是何世 B.父大怒逐之/阴风怒号 C.而己有饥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予既列之家乘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 3.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二)9.【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是”前者作代词,译为“此,这”,后者译为“是”表判断;B项中的“怒”,前者译为“生气,发怒”,后者作形容词,“形容气势强盛”;C项中的“色”前者作名词,译为“脸色”,后者作名词,译
7、为“颜色,色彩”;D项“予”都是代词,译为“我”。 10.【答案】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关心继母送食物;灾荒年接继母;忍饿让食物给继母;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从不说继母不好。(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可以看出归钺关心继母送食物的孝行分;根据“后大饥,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可以归纳出归钺
8、在灾荒年接继母的孝行。根据“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可以看出归钺忍饿让食物给继母、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的孝行。“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可以看出归钺从不说继母不好的孝行。 【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了个儿子,归钺从此失去父爱。家中贫穷,继母就没完没了地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十分生气赶走了他。归钺屡次遇到到困难,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继母又用棍子打他,屡次近于被打死。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低着头偷偷地流泪,亲族没有不怜悯他的。 父亲死去,继母和她的儿子居住,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
9、养活自己。归钺前去流泪哭泣着去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就跟随归钺去了。归钺有了食物,会先给继母和弟弟,而自己呈现出饥饿的脸色。他侍奉继母一直到死都很高兴。归钺一直到已老将死,始终不说继母的事。 归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身份低贱但是行为高尚,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以此扩大他们的事迹。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二)(9分) (晋悼公)五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和诸戎。公曰:“戎、狄无亲而好得,不若伐之。”魏绛曰:“劳师于戎而失诸华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安用之?且夫戎、狄荐处,贵货而易土。予之货而获其土,其利一也;边
10、鄙耕农不儆,其利二也;戎、狄事晋,四邻莫不震动,其利三也。君其图之!”公说,故使魏绛抚诸戎,于是乎遂伯。 (左丘明国语.晋语) 【注释】嘉父:无终子国国君。魏庄子:即后文魏绛,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和:和好。戎、狄: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西边叫戎,北边叫狄。抚:安抚。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若伐之伐竹取道 B.劳师于戎劳其筋骨 C.犹得兽而失人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使魏绛抚诸戎必能使行阵和睦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劳师于戎而失诸华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 11.写出下列句子的
11、正常语序。(3分) 劳师于戎,而失诸华。 (二)9.【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两个“伐”,前者译为“讨伐,攻打”,后者译为“砍伐”;B项中的两个“劳”,均译为“使劳累”;C.【答案】项中的两个“得”,前者译为“得到,获得”,后者译为“感激”;D项中的两个“使”,前者译为“派”,后者译为“让”。 10.【答案】劳师于戎/而失诸华/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
12、即可。 11.【答案】于戎劳师,而失诸华。(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本句介宾短语后置,将介宾短语提前即可。 【参考译文】(晋悼公)五年,无终子国国君嘉父派孟乐通过魏绛(的关系)献虎豹皮以求与戎族各部落和好。晋悼公说:“戎人、狄人与我们没有亲缘恩义且贪得财货,不如讨伐它们。”魏绛说:“使军队劳累去攻打戎人,而失掉中原各国,即使成功,就像获得禽兽而失掉了人一样,有什么用处呢?而且戎人、狄人聚族而居的地方,重视财货而轻视土地。给予他们财货而获得他们的土地,这是第一个好处;边境一带耕作的农民不再警戒担忧,这是第二个好处;戎人、狄人奉事晋国,四方的邻国没有不恐惧震动的,这是第三个好处。请
13、君王考虑考虑!”晋悼公(听了)很高兴,因此(便)派魏绛安抚戎族各部落,于是就称霸天下。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四) (二)(9分) 陈陶传 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有得,出入无间。时严尚书宇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三教,指儒、道、佛三教。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
14、尚书。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颇负壮怀/负箧曳屣 B.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11.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 (二)9.【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负”,前者是“辜负”的意思,后者是“背着”;B项中的“间”,前者是“缝隙”的意思,后者是“间或,偶然”的意思;C项中的“遣”,都是“派遣”的意思;D项中的“嘉”,前者是“夸奖”的
15、意思,后者是“美味的”。故选C项。 10.【答案】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3分)所有事情都不能强求,不要过于在乎外在的名利,要禁得住外界的诱惑,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保持坚贞的节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等句可以看出陈陶不慕名利的启示,根据严宇派小莲的歌女去试探陈陶,陈
16、陶作诗赠莲花的故事谈论坚守的启示。 【参考译文】陈陶,字嵩阳,鄱阳剑浦人。曾应试进士却总是落榜,很辜负自己的壮志和抱负。(他)胸襟广阔心志高远,于是隐居且不求在仕途上进取发达,恣意游览名山,自称为“三教布衣”。大中年间,陈陶为了避乱进入洪州西山,学习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在行气术上颇有收获,出入于至微处。当时严宇尚书任洪州刺史,敬仰陈陶清高的操守,曾经准备好斋饭和其他供应品,放下身份来到山中,与陈陶一起清谈整天。(严宇)想要考验陈陶,就派一个叫莲花的年轻歌女前去侍奉他,陈陶笑笑却不回话。陈陶作诗赠与莲花说:“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严宇见到陈陶这首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题型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020 广东 中考 语文 模拟 题型 汇编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