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红楼——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不朽的红楼——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朽的红楼——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朽的红楼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丰顺县实验中学刘淑情 【设计依据】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一座高峰,根据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阅读指导”和“单元学习任务”的指导,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有关“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表述,结合红楼梦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的文本特点,进行本单元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2.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
2、思维。 4.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教学设想】 1.以自媒体为依托,有计划地开展阅读 学生利用网络、QQ、微信等平台作为学习交流的工具和手段,进行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实施一部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能有更充分的学习时间,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从红楼梦中感受“不朽的红楼”。 2.以“导读、活动、反馈、展示”为学习环节 “导读、活动、反馈、展示”是此次阅读教学的四个环节,“导读”是让学生有计划地、有效地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阅读,能够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活动”是一种精读,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而“反馈”是为了
3、检验阅读效果,是研读,能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展示”是为了展示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活动成果,有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并把它形成文字,属于读写训练。 3.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进而实行质疑阅读 由于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巨著,可先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而且在略读之前可以先查找有关专家点评、内容梗概,也可以浏览别人的阅读评论。接着再针对红楼梦的重要篇章部分进行精读,全面、深入、精细地理解,掌握篇章结构、情节含义,将宏观的略读与微观的精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进行研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并将遇到的疑问拿到阅读课中进行分组讨论。
4、 【教学课时安排】 安排12个课时,四个环节: (1)第1-5课时:导读 (2)第6-9课时:活动 (3)第10-11课时:反馈 (4)第12课时:展示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读(略读理解:在要点导读下通读全书) 【阅读计划】 1.准备书籍: 准备红楼梦电子版,也建议学生自己购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 2.分期阅读: 在寒假期间,利用寒假假期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假期大概有20天左右,每天在微信学习群给学生发送红楼梦三个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三回,整个假期阅读完红楼梦前六十回的内容。 在学校学习期间,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每个周末阅读两天,每天阅读三回,一个星期
5、阅读六回内容,大概十周看完红楼梦后六十回的内容。 3.分组阅读: 全班同学分成七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七个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可以给本小组取一个名称和口号,选出一个小组长,为以后完成分组阅读任务和探究学习活动作准备。 4.教师按章回考查学生对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记忆和感知: 61569;在班级微信群布置阅读作业时,可以利用小程序“班级小管家”或其它网络平台设置每天的阅读任务。 61570;在校进行阅读教学任务时,可以让学生填写阅读清单。任务以考查识记和读取能力为主,检测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等内容的关注,并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 61571;还可以在导读课上进行一些趣味活动,比如红楼梦知识
6、竞赛等。 【教学设计意图】 鉴于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可以放在寒假假期和利用课上课下时间,上面已有阅读计划。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如果缺乏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难以完成此鸿篇大著的阅读任务。初读此书,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在初读课上主要起激趣、引领、疏通和监督作用,要把阅读主权交给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 2.理清人物关系。 3.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 4.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5.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2.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1课时 背景导读 【教学任务】介绍作者“生于繁华,终
7、于沦落”的人生际遇和创作动机。 参考资料: 一、作者“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1.出身豪门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颙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颙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此遗腹子即曹雪芹,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15年5月28日)生于南京江宁织造
8、府。 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不过,曹雪芹晚生了几年,本人并没有亲历康熙南巡盛事。红楼
9、梦第16回可以为证,原著写到比贾宝玉年长的凤姐都要听赵嬷嬷等长辈的口述去了解那段历史。 2.秦淮残梦 曹雪芹早年托赖天恩祖德(康熙帝之恩,曹玺、曹寅之德),在昌明隆盛之邦(康雍盛世)、花柳繁华地(南京)、诗礼簪缨之族(江宁织造府)、温柔富贵乡(西园)享受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日子过得心满意足,“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只在园中游卧,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他终生都对这段幸福生活记忆犹新,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中亲切地呼曰“梦幻”。 童年曹雪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
10、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因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雪芹。幸而曹家家学渊深,祖父曹寅有诗词集行世,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刻印,兼管扬州诗局。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雪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之中,接受父兄教育、师友规训,博览群书,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 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皆与曹家连络有亲,李煦且兼任两淮盐政(治所在扬州,曹雪芹祖父曹寅生前也曾兼任此职)。曹雪芹小时候走亲访友时多次游历苏州、扬州、
11、杭州、常州等地,对江南山水风物十分钟爱,友人敦诚、敦敏诗作谓为“秦淮残梦”、“扬州旧梦”。 3.家遭萧索 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虚岁),十二月,时任江宁织造员外郎的叔父(一说父亲)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正月元宵节前被抄家(家人大小男女及仆人114口)。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刚回北京时,尚有崇文门外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聊以度日。可是为了偿还骚扰驿站案所欠银两,以及填补家用,不得已将地亩暂卖了数千金,有家奴趁此弄鬼,并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再后来,亏缺一日重似一日,难免典房卖地,更有贼寇入室盗窃,以至连
12、日用的钱都没有,被迫拿房地文书出去抵押。终至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数年来更比瓦砾犹残。曹雪芹为着家里的事不好,越发弄得话都没有了,“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好些”。 4.广交名流 雍正末期,曹雪芹一年长似一年,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渐渐地能够帮着曹頫料理些家务了。因曹頫致仕在家,懒于应酬,曹雪芹就出来代为接待,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树立了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些,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一度勤奋读书,访师觅友,多方干谒朝中权贵。 5.虎门晨夕 乾隆元年(1736),曹雪芹二十二岁,谕旨宽免曹家亏空。 乾隆初年,曹雪
13、芹曾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旧称“虎门”)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曹雪芹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有助教、教师、舍夫、夫役、当差等说法。曹雪芹北京朋友圈不乏王孙公子,如敦诚、敦敏、福彭等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领略北京王府文化。 乾隆九年(1744),曹雪芹三十岁。敦诚(1734-1791)十一岁,敦敏(1729-1796)十六岁,入宗学。兄弟俩十分敬仰曹雪芹的才华风度,欣赏他那放达不羁的性格和开阔的胸襟。在漫长的冬夜,他们围坐在一起,听曹雪芹诙谐风趣、意气风生的“雄睨大谈”,经常被曹雪芹的“奇谈娓娓”“高谈雄辩”所吸引、所折服。敦诚寄怀曹雪芹(沾)诗云:“当时虎
14、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记录并深切回味这段难忘的日子。 曹雪芹大约于本时期写作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 6.燕市狂歌 乾隆十二年(1747),曹雪芹三十三岁,大约于是年移居北京西郊。此后数年内住过北京西单刑部街,崇文门外的卧佛寺,香山正白旗的四王府和峒峪村,镶黄旗营的北上坡,白家疃(西直门外约50里)。此一时期,曹雪芹住草庵,赏野花,过着觅诗、挥毫、唱和、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领略北京市井文化,一面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为生,敦诚赠曹芹圃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长恨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那贫穷潦倒的境遇里,很觉得牢骚抑郁,故
15、不免纵酒狂歌,自寻派遣”,其正邪两赋而来的真性情愈加鲜明。 7.著书黄叶 曹雪芹“补天”之志从未懈怠,直至晚年,友人敦诚寄怀曹雪芹(沾)还在安慰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意思是因罪臣之后的身份及其它原因,曹雪芹的个人奋斗遭遇艰难险阻,敦诚劝他知难而退,专心著书。曹雪芹亦不负所望,在隐居西山的十多年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风月宝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8.重游故里 乾隆二十四年(1759),曹雪芹四十五岁,约在是年南游江宁。南游原因不明,可能是去看望离散的族人,也可能为其他家务私事(传曹雪芹曾于此时前后任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僚
16、)。南游期间,阅历山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张宜泉怀曹芹溪一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乾隆二十五年(1760),曹雪芹四十六岁,初秋,敦敏作诗闭门闷坐感怀云:“故交一别经年阔,往事重提如梦惊。”可能是指曹雪芹南游、经年未归而言。此次南游历时一年多,于重阳节前后回京。节后不久,敦敏在友人明琳家养石轩偶遇曹雪芹,做感成长句以记之。 9.贫病而逝 曹雪芹南游回京后,仍在继续写作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雪芹四十八岁,因幼子夭亡,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大约于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敦诚作挽曹雪芹,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张宜泉作伤芹溪居士。 乾隆四十四年(1779),曹雪芹去世十
17、七年,敦诚作寄大兄(敦敏)书怀念曹雪芹。 二、主要功绩 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三、文学特点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
18、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红楼梦里。 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未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感情上那样执著于现实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四、红楼梦写作动
19、机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有两篇作者自序。在这两篇自序里,曹雪芹自述写作缘起、写作经历和心得体会,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原则。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从形形色
20、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曹雪芹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他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 五、人物评价 周汝昌:曹雪芹的一生,曹雪芹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
21、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义山、杜牧之风流才调,还有李龟年、黄幡绰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所以我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胡德平:英国人讲,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不愿失去莎士比亚。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用文学的火把给人以真情,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蔡义江: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比之于莎士比亚、歌德
22、、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都毫不逊色。 张庆善: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纪念。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2课时 语言导读 【教学任务】介绍红楼梦口语与古典书面语相结合的语言特点,描写不避琐细的写实主义特点。 参考资料: 一、红楼梦仆人语言艺术特色分析(夏爽)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共有721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不朽的红楼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不朽 红楼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下册 阅读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