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 【学习指引】 赤壁赋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6课文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写于宋神宗时期。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上重要的分水岭,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本文为前赤壁赋,文章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并采用“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全文通过铺陈和排比形成了一种整饬之美。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住文章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矛盾
2、的内心世界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素养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作品,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疏通文意并背诵全文。 3.了解赋的相关知识,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语言艺术。 4.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号,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后人称之为“”。苏轼一生宦海沉浮、
3、仕途坎坷,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2.人物轶事 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
4、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3.了解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4.解题 赤壁:地名,位于黄州附近,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市的赤矶山。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在形式上有三个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5、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赋在内容上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5.了解“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6、。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壬戌()属客()冯虚() 和之()嫠妇()愀然() 舳舻()酾酒()横槊() 匏樽()扁舟()蜉蝣()须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文章情感变化的脉络是怎样的? 三、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既望:兴: 属:少焉: 斗牛:白露: 横:如: 凌:茫然: 9322;冯:9323;虚: 9324;御:9325;羽化: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2.本段苏子的心情怎么样?为何? 3.第一段描写的赤壁之景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 4.试分析“徘徊”一词的效果。 【思考2】研读第二段 活动
7、一:解释下列词语 扣舷:棹: 空明:溯: 渺渺:美人: 倚:和: 袅袅:缕: 9322;幽壑:9323;嫠妇: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2“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声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3.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4.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又因为什么? 【思考3】研读第三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愀然:危坐: 缪:郁乎: 方:下: 东:舳舻: 酾酒:槊: 9322;渔樵:9323;渚: 9324;侣、友:9325;遗响: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2.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那么,
8、“客人”之悲来自哪几方面?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思考4】研读第四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逝:斯: 盈:虚: 彼:卒: 消长:盖: 以:是: 9322;造物者:9323;适: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2.作者是如何回应客人的悲叹的? 3.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如何评价? 4.那么诗人主张从什么地方寻求安慰呢? 【思考5】研读第五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 更酌:肴核: 狼籍:枕藉: 乎:既: 白: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本段的内容。 2.文章为什么以酒后“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这样写有何作用? 3.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思考6】本文采用了主客问答、
9、抑客扬主的形式,文中的“客”指谁?如何理解“客”的存在? 【思考7】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是如何体现的? 【思考8】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思考9】对比阅读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0、。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
11、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问题:仔细阅读赤壁赋第四段和后赤壁赋第三段及湖心亭看雪,试比较思考:其中的情怀有何不同? 四、技巧点拨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任务引导】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特殊经历,把握住文章行文线索,学习本文情、景、理相结合的写法。 【写法分析】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阅读
12、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
13、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
14、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只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赤壁赋公开课学案 统编 高中语文 新教材 必修 上册 公开 课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