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苏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苏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翻译】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
2、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练习】 1、解释加点字。 谒者操之以入() 谒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不如释臣() 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 3、“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4、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2)。 答案: 1、(1)拜见(2)拿着(3)劝说(4)放 2、B 3、中射之士
3、揭露了谒者的骗局,同时将“吃”的罪名推给了谒者。 4、(1)罪在谒者(2)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
4、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练习】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亡何,其友亡。(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ng逃亡(2)y语言 B(1)w不(2)y告诉 C(1)w不(2)y词语 D(1)wng死亡(2)y语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他) 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所以) 3、用
5、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C 3、(1)守信用,重情谊。(2)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4、例一:需要。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往来中最重要的是讲信誉,只有“重诺责,敦风义”,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经济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例二:不需要。追求最高利益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而“重诺责,敦风义”是次要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 【原文】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
6、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翻译】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驼了木柴去城里卖,遇到自称“宫市”的宦官取走了木柴,才给了他几尺绢,又要索取给看门人的进门费,而且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得的绢给了这些宦官,他们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送到宫内。”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我用驴驼东西赚钱然后才能买东西吃饭。如今把木柴给了你们,不要钱而回家,你们还不肯,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于是就殴打宦官.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
7、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 2、A 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完成59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
8、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待君久不至,已去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游人去而禽鸟乐 元方时年七岁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盛极一时委曲求全 6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尊君在不?(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君与家君期日中。(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时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D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旧时文人在前辈人面前的谦称) 7翻
9、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_ 友人惭,下车引之。 _ 8“友人”出口伤人,元方从哪两方面加以反驳?(2分) _ 9有人认为陈元方这样对待客人不够礼貌,你认为呢?(2分) _ 5(2分)B 6(2分)C 7(6分。每小题3分)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其中“中”及省略成分“朋友”各占O5分,句意2分) 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其中“惭、“引各占o5分, 句意2分) 8(2分)从“友人”的无信、无礼两方面给予反驳。 9(2分)略。(能将道理讲清楚即可) 陈万年教子 【原文】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10、。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n)也。” 【注释】 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戒:同“诫”,教训。 【翻译】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欲杖之() 具晓所言() 咸叩头谢曰() 大要教咸谄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1、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句子: 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1、(1)用杖打(2)完全,都(3)认错(4)大致 2、A 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 陈元方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
12、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练习】 1、
13、“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方法,做法;效法,仿效;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翻译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4、回答。 “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1、 2、D 3、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4、强者绥之以德,
14、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课外文言文阅读 【原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严:敬重。 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翻译】 开始时,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
15、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等到寇准到陕(也就是陕西一带)做官去的时候,正赶上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很恭敬的升帐,款待张咏。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啊?”张咏慢慢的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呀。”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闻准入相() (2)咏适自成都罢还() (3)准莫谕其意() 2、翻译句子: 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答案: 1、(1)听说、听到(2)恰好(3)
16、明白 2、这是张公(在)说我呀。 3、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注释】 楚:古国名。 折:调头。旋:转弯。 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亟:突然。犯:碰到。 柁:同“舵”。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2、解释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 1、(1)慢;(2)看
17、。 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整理:单培虎 课外文言文阅读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解释下面句子。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杜子是用
18、什么方法说服楚庄王不攻打越国的?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人的智力(或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眉毛。 (2)比喻说理及摆事实,分析楚国的弱势,让楚庄王清醒认识楚国的形势。 (3)知人易,知己难。真正的明智是具有“自知之明”。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日:“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日:“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
19、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精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释: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刍(ch)豢(hu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黍粱好粮食。【内】通“纳”,接纳、进门。【注】倾倒。【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糗(qi)鞴(bi)】干粮。甘不逾嗌(y)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士卒得无恙乎?()子发于是谢其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使人数之日:“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20、 12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0疾病道歉(谢罪或认错)(共2分,每词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11(他的母亲)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2深明大义,教子有方(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处之不易 【原文】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处:居于高位
21、;易:改变。 殷仲堪:人名。 俭:荒年。 率物:为人表率。 素:朴素。 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 豁:抛弃。 尔曹:你们。 存:谨记。 【翻译】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辄拾以啖之 盘外无余肴 亦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
22、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 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 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整理:单培虎 打捞铁牛 【原文】: 宋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 浮梁:浮桥 维:系,连结 治平:北宋英
23、宗赵曙的年号 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权衡:秤锤秤杆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一牛且数万斤() 募能出之者() 徐去其土()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句子: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案: 1、将近使出慢慢地填满,充实 2、那横木就像秤杆秤锤称东西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来,铁牛也被钩出。 3、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女有归盗窃乱贼而不作 1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我的译文: 13用自己的话来概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同”社会的特征的?(3分) 我的理解: 1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如果有,请写出两文的相关语句。你怎样评价“大同”的社会理想?(3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