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暮千里 一、(泸州) 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9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2、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2)蹴尔而与之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
3、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4.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 二、(荆州)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 2(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3(2分)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4(2分)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6、。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三、(湖北恩施州)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习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7、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 (2)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开: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 (4)心旷神怡
8、,宠辱偕忘。偕: 2第段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3用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四、(厦门)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9、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余以为妙绝()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
10、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n,活鱼。B读xin,新鲜。C读xin,鲜艳。D读xi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
11、你的看法。(3分) 五、(广东汕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2、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
13、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6分) 六、(江苏常州)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题。(共12分) 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
14、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闬:念hn。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说:念shu,劝说,说服。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为大事:这里指造反。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2)面刺:(3)期年: (4)不相说:(5
15、)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009 年中 语文试题 答案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