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三考点:高考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解读与专练 考点: 1.王充论衡.非韩 2.苏轼魏武帝论与朱敬则魏武帝论 3.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4.(宋)陆游放翁家训.序与(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考点研究】 一、字音推断法 如果在文中根据词语的本义或引中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推断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同音通假求得本字。 例句实词推断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不。 二、字形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形声字、会意字占总字数的80左右。其义符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句实词推断 冀
2、得一归觐“觐”字较生僻,但从这个字的构成成分大体可“猜”出与“见”有关,借助上下语境,可推断这里是“拜见父母”的意思。 三、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阅读中完全可以借此来推断词义。 例句实词推断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两句话句式整齐,且前后语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义推断出“以”的含义。 四、语法推断法 即借助语法结构规律来推断同性,进而推知其意义。 例句实词推断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中“渔樵”作谓语,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五、联想推断法 常用的联想法有课文联想法和成语联想法两种。 例句实词
3、推断 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籍,登记。 公仰视木顾使者日。顾: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顾,回头看。 若济大水有舟楫也。同舟共济:济,渡过。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屡试不爽:爽,差错。 六、语境推断法 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例句实词推断 “以公少年易之”中“易”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七、猜读推断法 在上述几种方法难以奏效时,可采用“猜读法”,但这里的“猜读”不是瞎蒙乱猜,而是根据语
4、境作出合理的推断。 例句实词推断 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仕归。句中赵颍昔为太守今为民,且年已八十,可知“致仕”应为“退休”之意。 【考题对接】 一、王充论衡.非韩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礼义而成。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
5、存,如何?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义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
6、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 注释:【1】须:等待,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3】魏文:魏文候,战国初魏国君主。【4】解沮:瓦
7、解、涣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耕战而贱儒生贱:轻视 B.使礼义废,纲纪败使:假如 C.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防:防备 D.薄夫敦,鄙夫宽敦:敦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下乱而阴阳谬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无补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C.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 D.人民为善开不为上用之路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名而俗行名义上是儒生,行动却跟一般人一样 B.不徇爵禄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C.此上化也,非人所见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 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
8、式指责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扶轼致敬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 B.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 C.韩非认为留着狂谲、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 D.本文认为狂谲、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 5.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 一、王充论衡.非韩【答案】 1.C【解析】C.“防:防备”错误。本句意为:原以为旧堤防是没用的
9、而把它拆掉,肯定要遭水灾。防:名词,堤防。 2.B【解析】A.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两个“以”均为动词,认为。C.代词,人;助词,表句中停顿。D.动词,变得;副词,被。 3.B【解析】D.“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错误,根据“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可见,认为他们对保全国家没用处的是韩非子,而作者认为“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魏文侯能够通过尊重段干木而保全国家,显然他们对国家是有功的,而且批评韩非子“不赏功、尊有益”。 4.D【解析】B.“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
10、牲自己的生命”错误。本句意为:不追求爵位、俸禄。徇:追求。 5.本文第一段通过几个例子来体现相反相成的思想。人走路时,脚踩着的路要靠没有踩着的地方才能成为路。人的身体要靠手足才能活动,但能动的手足要靠不动的身躯才能活动。 由此得出结论,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用处,但是有用处的事情却要依靠它;礼义表面上对人没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礼义才能完成。 【解析】第一段的“相反相成”思想,主要通过举例论证来体现。如“旧防”看似平时无益,去掉却不能防范谁在;“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就像脚踩着路行走,踩着的路,要靠没有被脚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体要靠手脚才能行动
11、,然而行动要靠不动的身躯才能活动。看似相反的事物实则相互补充、依赖。从而得出结论“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即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好处而好事却要靠它,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直接效果而有直接具体效果的事却要依靠它,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礼义而成”,礼义表面上对人没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礼义才能完成。 【译文】 儒生讲的是礼义,耕战讲的是饮食。重视耕战而轻视儒生,是抛弃礼义找饭吃。假使礼义被废掉,维持统治秩序的礼法就会被破坏,上下关系一片混乱,阴阳二气也会错乱,天晴下雨违背时节,五谷没有收成,于是老百姓饿死,农民无法耕种,士兵也无法打仗。原以为旧堤防是
12、没用的而把它拆掉,肯定要遭水灾;认为原有的礼义没帮助而把它取消,肯定要有灾祸。儒者活在世上,就是维护礼义的原有堤防,有他们看来没有好处,但要没有他们就会带来损害。礼义对于人不产生直接的具体效果,但有具体效果的事情都要依靠礼义来完成。就像脚踩着路行走,踩着的路,要靠没有被脚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体要靠手脚才能行动,然而行动要靠不动的身躯才能活动。所以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好处而好事却要靠它,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直接效果而有直接具体效果的事却要依靠它。儒生,耕战必须依靠他们,要是抛弃而使他们不存在,那怎么行呢? 韩非指责儒生,认为他们有害无益。大概是说一般儒生操行不好,举止不重礼义,名义上是儒,行动却
13、和一般人一样,用真才实学作幌子,而提出些有害的主张,一心想做官发达,所以值不得尊重。至于志向纯洁,行为光明,不追求爵位、俸禄,抛弃卿相官位就像脱鞋一样的人,才会居于官位处理政事,即使他们没有建立功绩,但却是以推行礼义为事业的人。国家能存在的原因,是有礼义。老百姓不懂礼义,国家就要灭亡,君主就要遭殃。今天儒者的操行,是重礼爱义的,他们引导不懂礼的人,激励没有义的人,使人民变得善良,喜爱自己的国君,这也是很有好处的。听说伯夷的作风,会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软弱的人树立志向;听说柳下惠的作风,会使轻薄的人变得敦厚,心胸狭隘的人变得宽宏大量。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 段干木闭门隐居不肯出来
14、做官,魏文侯很敬重他,坐车经过他居住的里巷时也要扶轼俯身表示敬意,秦军听到这事,终于不敢攻打魏国。假使魏国没有段干木,秦兵一进入国境,国家就有被灭亡的危险。秦是强国,打仗没有不胜的。把战争强加给魏国,魏国必败,三军即使苦战,也要血流千里。如今魏文侯向闭门隐居的人表示敬意,就使强大的秦国军队退却,保全了魏国的领土,拯救了三军士兵的生命,论功没有比他更大的,论赏没有能超过他的。 齐国有节操高尚的人,叫狂谲和华士。二人是兄弟,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屈从别人的意志,不在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君主那里做官。姜太公吕尚被封在齐,认为这两个人使齐国人士气瓦解人心涣散,开了不为君主效劳的先例,就同时把他俩杀了。韩非赞赏
15、这种做法,认为他俩留着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其实,狂谲、华士、段干木这类人,姜太公杀了他们,并没有排除和得到什么;魏文侯扶轼俯身向段干木表示敬意,退了强大的秦军而保全了魏国,功劳谁的大呢?假使韩非赞赏段干木闭门隐居的高尚节操,那么魏文侯尊敬段干木,就是对的;狂谲、华士的节操与段干木的节操一样,韩非称赞姜太公杀了他们,那就错了。即使韩非指责段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侯对他的尊敬,但段干木正以这样的操行而使国家得到好处,魏文侯正以尊敬段干木的办法而收到了功效,这可见韩非不奖赏功劳,不尊敬有益的人。 二、苏轼魏武帝论与朱敬则魏武帝论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关键 实词 推断 统编 版高三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