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docx
《李清照《声声慢》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声声慢》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清照声声慢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声声慢教学设计(左红燕) 新设计 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声声慢是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作者和本单元选取的柳永同属婉约派,本单元同时选取了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编者可谓用心良苦,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风格。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其语言也独具特色,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
2、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活动,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风韵天然,特别是叠词的连用,更是千古创格。因此,通过诵读体验、语言品味、文本研习,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语言的凄美,认识词中意象的特定内涵,应该能够逐渐走近李清照,并初步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找准诗歌的感情基调,本篇诗歌感情抒发的几种手,知人论世,结合诗歌文本,体会作者的浓浓“愁绪”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
3、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作者挥之不去的“情愁”“家愁”“国愁”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借助叠词和意象来抒发情感的手法(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文人之路,极少有女人大步走过。历代以来,能著芳菲于时代的女文人不多,而能流芳百世的更是屈指可数。其中也有过一些出色的
4、女子,如朱淑真,薜涛等人,但却逃不出世俗的樊篱,最终作了文学的素材,在别人的目光中挣扎痛苦,丝毫没有文学主人的味道。然而,历史总会有例外,它偶尔也会眷顾一些超凡的女子,让她们尽了情怀,做一番自己想做的事。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被历史亲睐的女子。她不仅做了自己感情的主人,而且做了诗词的主人。她的美丽沧桑,她的忧时伤世,无一不具有动人的魅力,在文学及人学方面成为精彩的篇章。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回顾背景.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
5、派代表词人。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
6、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 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李清照之后,也再没有第二个女诗人到达她的高度。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曾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是以中
7、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 诵读悟情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要想读好,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自己当成作者,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基本前提。 音读。听诗是种高雅活动,它能让人陶醉。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要读准字音,把
8、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意读。通过刚刚的听,我们感受了词作的音乐美。下面,请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并体会女词人的思想感情。 情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你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 三、研读文本 师: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愁”字,那就以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怎样入愁 师: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再齐读此词,思考: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生齐读,正音。 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明确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你觉得该怎么读?你试一试好吗? b、这句话你觉得体现愁绪的哪些层次感? 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 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 该怎么读? 明确:这时的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已罄其所有,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像她写金石录后序那样,唯一占据她身心的,就是对往昔的回忆,而往事如丝如烟,又如消逝了的残梦,只能在记忆的角落里苦心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流亡前的太平生活,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冷冷
10、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 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 该怎么读? 明确:指感觉外在环境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 用通俗的语言概括该是怎么样的情感? 又该怎么读呢? 明确:指内心感受。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于是先感于外;后感于心,进入了愁境。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提问:此句在全文作用? 明确:奠定愁的基调,营造凄惨氛围。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
11、冷”。张目四望,企图找到点慰藉;但四周只有清冷的空气,何曾有一个人在;心中不觉悲怆万分。 师: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师: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 明确:叠词。不好,少了音韵美。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 这是
12、一种凄凉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成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内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缘愁选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师范读 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明确: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 探究性学习: 这些意象与天有关,如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与地相关,如风急
13、、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窗儿;更与人作者息息相关。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从这些意象中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 意象探究: 酒三杯两盏淡酒 为什么喝酒? 明确:借酒浇愁。 为什么酒会是“淡酒”?(提示:可结合“三杯两盏”分析) 明确:“三杯两盏”喝酒不经意;喝酒毫无心绪,所以感觉无味,借酒浇愁愁更愁。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这酒袪不走风寒,是酒劲不够?还是冷在心底?郁结在李清照的心头
14、愁闷可怎么疏解呢? 师:自古以来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举出几句吗? 师: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这种忧是时光流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最终这种“忧”也不能排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即是其中名句。 我们还“喝”过
15、哪些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登高)(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离别的酒,前路渺茫,愁绪在胸)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看来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 师: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师:“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风是什么季节的风?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这种风的诗句? 秋风秋雨愁煞人。清代.陶澹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6、。史记.刺客列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秋风几分萧瑟感,凄凉一片随之来,在诗人眼中,秋风总夹杂着几分寂寞冷落,所以多用秋风抒写内心的悲凉、愁意。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等等。其他的如:“古道西风瘦马”,借“西风”极写满怀羁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晓风”直抒凄凄别情:“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此时的“春风”成了一种难以驱遣的哀怨之风,道尽了
17、千古思妇的缠绵难寐之怨:“小楼昨又东风”,故国已非,江山易主,而东风无情,缠绵依旧,平添李煜无限伤感。 得出结论:“风”情万种离愁、忧怨、伤感的“愁种子”渲染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看到过雁会“正伤心”?为何说雁是旧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尚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
18、不在人世了,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旧日传情信使,而今与丈夫生死相隔,物是人非。 诗人一般借“雁”抒发怎样感情? 借雁抒离思。每年秋季雁便南飞,故常常因其秋去南方春到北方而引起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引起他们的羁旅伤感来。唐朝诗人赵嘏在长安秋望中写道:“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残星数点”和“长笛一声”里,雁于人都在塞边踯躅。更有欧阳修的“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杜甫的送别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亦唱道:“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点是离人泪”,则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
19、千古绝唱。 借雁叹孤寂。孤与雁联系在一起时颇多,所以,孤雁成了离别和思乡的代称。张炎的一首解连环.孤雁可谓对雁之含蓄孤凄更有寄托:“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楚江空晚”,起首便诉空旷质感,“楚江”与“空晚”更显寂寥。雁于此等空旷之境,“离群万里”,低沉茫然。“怅”这一字,刻画入微它离群之前的恋、离群之时的苦、离群之后的茫然。孑立于旷野之楚江,雁犹豫再三:下得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李清照 声声 精品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人教版高一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