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琵琶行(并序)》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指引】 琵琶行并序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三篇课文,这一课的三篇课文选取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不同体式的诗歌,要在诵读之中体会其不同的抒情方式和创作手法。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乐府诗,整首诗歌在环境的描写和琵琶乐声之中,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也道出了诗人自己的人生遭际。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在诵读和感悟中,体会琵琶女和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素养目标】 1.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文体知识,积累文化常识。 2.找到文章的行文线索,理清全文脉络,
2、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3.鉴赏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4.通过分析诗人和琵琶女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学习方法】 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号,又号,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与刘禹锡并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和”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3、。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人物轶事 家酿名酒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3.了解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4.解题 (1)琵琶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
4、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2)“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5.了解文体-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5、,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特点有: 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铮()转徙()浔阳()声声思() 捻()霓裳()红绡()钿头银篦() 谪居()还独倾()间关() 呕()哑()嘲(
6、)哳() (二)诵读感悟 1诵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 例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自由诵读,分析哪一个字奠定了文章的基调?主旨句是哪句?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读小序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左迁: 明年: 铮铮: 京都声: 倡女: 善才: 委身: 贾人: 快: 悯然: 9322;出官: 9323;恬然: 9324;迁谪: 9325;为: 9326;歌: 9327;凡: 9328;言: 9329;命: 2.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3.你如何理解这句“予出官二年,
7、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思考2】解读第一段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江头: 瑟瑟: 主人: 惨: 2.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3.这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4.鉴赏“主人下马客在”一句,使用了的修辞。 补充: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思考3】解读第二段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回灯: 转轴拨弦: 掩抑: 思: 信手: 续续弹: 拢、捻、抹、挑: 大弦、小弦: 嘈嘈、切切:
8、 间关: 9322;幽咽: 9323;冰下难: 9324;凝绝: 9325;迸: 9326;拨: 9327;舫: 2.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 诗句特点诗句特点 3.诗人的怎样将音乐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表现出来的?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4.试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的作用? 【思考4】解读第三、四段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敛容: 教坊: 秋娘: 五陵: 缠头: 绡: 钿头银篦: 击节: 颜色故: 浮梁: 9322;去来: 9323;梦啼妆泪: 9324;阑干: 9325;重: 9326;唧唧: 9327;呕哑嘲哳: 9328;琵琶语:
9、9329;暂: 2.在这一部分,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有哪些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诗人琵琶女 【思考5】解读最后一段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却坐: 促弦: 转: 向前声: 掩泣: 青衫: 2.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思考6】鉴赏文中出现的景物描写。 【思考7】诗中描写了几次琵琶女的演奏?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的特点。 【思考8】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征。 【思考9】思考这篇文章的线索和行文的特点及效果。 【思考10】对比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试比较其与琵琶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
10、同。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2阅读白居易的夜筝一诗,思考后面的问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问题: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四、技巧点拨鉴赏艺术特色 【任务引导】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
11、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任务活动】试分析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阅读 白居易的美学观点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16636;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
12、导人情、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
13、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16636;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格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也正是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于诗歌创作的动机、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4、”他本人创作的新乐府,确实符合这些要求。 白居易的诗论,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历代都有一些诗人以他的新乐府为范本,写作了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讽喻诗,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当然,白居易过于强调诗歌的政教美刺的内容以及诗歌形式的“质而径”“直而切”,对诗歌的发展也有消极的影响。但是不能把这种消极影响夸大为主要的影响,而把白居易诗论对后世的积极影响贬低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如果那样做,就不符合历史实际了。 前面说过,白居易的诗论是以儒家(从孔子到乐记和毛诗大序)的传统美学观点为核心的。如果说,乐记和毛诗大序是儒家美学在汉代的典型形态,那么,白居易的诗论就是儒家美学在唐代
15、的典型形态。陈子昂高唱“风骨”“兴寄”,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都可以看作是复兴儒家美学的一种努力。白居易诗论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儒家美学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我们对于白居易诗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对儒家美学的评价。白居易的诗论在美学史上所以不容忽视,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七、白居易诗句积累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
16、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八、随堂巩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 (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_,_。 九、作业 完成同步习题。 答案 一、1.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现实主义,“元白”,“刘白”,“诗魔”,“诗王”。 二、(一)1.
17、铮(zhng)转徙(x)浔阳(xn)声声思(s) 捻(nin)霓裳(nchng)红绡(xio)钿头银篦(dinb) 谪居(zh)还独倾(hun)间关(jin) 呕(u)哑(y)嘲(zho)哳(zh) (二)2.明确“惨”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 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思考1】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贾人:商人。 快:畅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公开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 公开 课学案 设计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