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预习导学案.docx
《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预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预习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预习导学案 【预习指导】 过秦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第一篇课文。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历史教训令后人感叹不已,常引以为鉴。这一课的两篇课文,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了各自的结论。阅读课文时,注意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写作意图。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体会本文铺陈历史,形成对比和反差,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的特点,感受其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的文风。 【学习目标】 1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掌握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的观点,吸取秦朝、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 3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4学习文章将“史”和“论”相结合的写法及借古讽今手法。 【使用说明】 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难点: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情景导学】 历史的长河,总是在时间的隧道里向前延伸,总是在时代的波涛中颠簸前行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钲鸣,几多经验,几多教训,留与后人评说。秦王嬴政,长剑一舞,漫天浮云消逝,迎来了
3、大一统的时代,但他辛苦建立的帝国大厦,却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倾覆;后唐庄宗,也曾义愤填膺,也曾意气风发,也曾踌躇满志但在伶人的笙歌中迷失了自我,“君臣相顾”,无处安身“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历史的天空,警报依然在彻响 【预习】 文才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1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
4、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当时西汉王朝刚刚建立,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权,不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当时有许多政治家都思考和研究过这个问题,如陆贾、张释之、贾山等都曾著文陈述己见。其中最著名的是贾谊的过秦论。“过秦”,就是“言秦之过”,即“指责秦政之失”,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 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韵术曰:“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
5、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知识梳理 一、辨识通假 1赢粮而景从() 2非及乡时之士也() 二、一词多义 1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地,牢牢地)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容词,顽固) 2制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领、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制裁,制服)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名词,规模) 3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名词,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量)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量词,次,回)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淮左名都)(动词,谱写,作曲
6、)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动词,越过) 4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兵,逃跑的人)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同“无”,没有) 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失去)蒙故业,因遗策(形容词,遗留下来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俗语)(名词,丢失的东西)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动词,给予) 6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依据) 7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结构助词,的)赵奢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些)商君佐之(代词,他,指秦孝公)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指示代词,这些) 三、词类活用
7、 1序八州而朝同列()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天下云集响应() 7赢粮而景从() 8内立法度() 9外连衡而斗诸侯() 10追亡逐北() 11外连衡而斗诸侯() 12吞二周而亡诸侯() 13却匈奴七百余里() 14序八州而朝同列() 15约从离衡() 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7以弱天下之民() 18以愚黔首() 19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四、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宽厚而爱人 五、文言句式 1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译文: 3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 译文: 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省略句) 译文: 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指出其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义。其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表示反对,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进
9、步意义。 _ 第三单元第11课过秦论 探究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贾谊以及新书的相关知识,了解秦灭亡的历史。 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划分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 3.体会文章极力铺张渲染的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4.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使用说明】 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 1.素养目标的审美鉴赏与提高。 2.素养目标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情景构建】 精读析文合作学习 任务探究一千古文章帝王师 赏析文章内容 任务导引 过秦论先讲述秦
10、自孝公以至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王朝在时代的狂潮中不堪一击,历史的教训应该认真汲取。 任务设计 1文章第1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_ _ 2在秦国强大的同时,各国诸侯采用了什么方法“弱秦”? _ _ 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 _ 4作者写陈涉起义一事突出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目的? _ _ 5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贾谊认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_ _ 任务探究二匠心独运铸佳篇 赏析
11、文章的表达技巧 任务导引 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本篇精彩处还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气势磅礴,说理透彻。 任务设计 6“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并吞天下之心”好吗? _ _ 7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_ _ 8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_ _ 第三单元第11课过秦论 训练案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
12、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收藏是分群体的,商人、画家、鉴赏家等不同的群体,_,收藏对他们的意义也不同。多数人将名家之作视为珍品,并赏之、敬之、供之,而徐悲鸿在收藏中体会到,名家之作_。他认为,一些名家画作在章法、笔墨、投色、造型等方面,也难免有不佳或未足之处。因此他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这些改良中国国画的理念,引入到对藏品的“改良”中,在鉴赏的基础上,_,以求藏品达到至美,一如他在美术创作中的主张。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秦论 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预习导学案 2021 2023 学年 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第三 单元 预习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