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体会风格群文阅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体会风格(2课时) 第一课时:浪漫与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任务一 【学习目标】 1.勾勒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解读诗歌意象,欣赏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2.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探究诗人创作风格之异,剖析浪漫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之不同、“以重写重”与“以轻写重”之不同。 【活动开展】 情境任务: 某校文学社社刊安排一期古诗推荐专栏,所选诗歌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请你按诗意画两幅插图,再这两首诗做两个链接,一为“化身诗人
2、谈创作”,二为“相同风格再推荐”。 (或:语文教材编写组已为第三单元的7首诗歌安排了三幅插图,下次重版时再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配置插图,请你按诗意画两幅插图。) 【活动1】绘人 根据诗意,描绘诗中的李白、杜甫形象。 任务成果参考: 根据学生提到的词句内容作评析和朗读。 参考资料: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贵的鄙弃和不妥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宣告与统治者决绝,蔑视权贵们,去追求“开心颜”,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宋代评论家罗大经说登高颈联,他品出了八层意思。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万里离家万里,无法回乡(故乡远在长安,战乱纷飞,经济拮据,严武去世,失去经济支柱,无法
4、回乡)。 秋既悲自然的萧索凄凉,又悲人生走到了暮秋。 常多年飘泊流浪。从长安转辗甘肃再到成都又到夔州。最后客死于湘江边上的一只小船里。 作客寄居他乡,奔波流离。 百年晚年,时年五十五岁,离他五十八岁去世仅三年了。 多病身体不好。已患多种疾病。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独孤独寂寞,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好友严武、李白纷纷去世,与家人远隔万里) 登台台是高迥处,古人常有重阳家乡登高,祈求长寿的习俗。而如今诗人远离家乡,满身疾病。在高处望天地苍茫,自身之孤渺,无限悲苦郁积于胸。 尾联“艰难”二字,既指国运,又指自身命运。安史之乱后,国家仍是一片动荡,国运衰危,
5、民不聊生。此时自己本就度日艰难,奔波流离,困苦不堪的杜甫,却仍是心系国家,关念苍生。仍不坠“致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之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屋舍都快没有了,却仍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才真正担得起这大写的“人”字,这才是我们千秋诗圣杜甫。 诗人一生好酒。杜甫是喜喝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忧亦喝酒,“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生活平静安定喝酒,“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经济拮据为官借债喝酒,“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真是“莫思身处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不管怎么样,酒能使人暂时忘却,暂
6、时逃避。而如今呢,生活贫困,无酒饮;年老多病,不能饮,这种忧愁苦闷郁结在心头无处排解,只得灌注在诗中。更让人读来不由怅惘叹息。 【活动2】配景 在画出两位诗人形象的基础上,添加元素(意象),形成两张完整的插图,以体现两诗的最重要的诗意。 任务成果参考: 参考资料: 梦游天姥吟留别:神仙聚会的场景通过对浩荡青冥、日月、金银台、霓衣、风马、纷纷云君、虎鸾、如麻仙人等意象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神奇壮丽、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惊叹艳羡,向往乐土的情感。 对于神仙聚会,你是怎样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诗人用在幻想世界的自由
7、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诗人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第二种理解,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登高:“风急”,叫人感到寒冷;“天高”,让人感到自己渺小;“猿哀”,使人感到凄凉;“渚清,沙白”,叫人感到是冷色调,“鸟回”,让人联想到岂不是诗人的化身。这里有视觉感受冷,有听觉感受悲,有触觉感受寒,更有心里感受凄。情凄遇景冷,景冷因情苦。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耳听哀猿的叫声,诗人感到悲哀、凄楚、忧伤、绝望。为何一生就如此
8、艰辛呢?居无定所,一生如不系之舟,贫病交加,亲朋凋零,孤苦似天地一沙鸥。 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这四句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有声有色有形,上下联相互照应(一三山景、
9、二四江景),在“悲”的感情基调上又添一层“壮”。 【活动3】化身诗人谈创作 请化身李白或杜甫,针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或登高,结合经历背景,从意象运用、结构章法、创作意图、风格特色中选择一两个点,谈谈诗歌创作。 资料: 李白生平: 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 创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背景: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
10、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 杜甫生平: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在长安应试,落第。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投肃宗,任左拾遗。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漂流到梓州、阆州、夔州,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创作登高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
11、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 任务成果参考: 李白:关于创作意图,老实说,我是追求功名的,“怀经济之才”,能“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自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我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我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虽有功
12、名心,但我也醉心于道家的思想文化,道家思想培养了我遗世独立、追求自由的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寄寓现实于理想之中,寄寓生活于幻境之中,寄寓感情于想象之中,抒发我在遭谗离京后,意欲访道求仙的愤懑。诗中“云霓明灭或可睹”如幻的月色、“淥水荡漾清猿啼”悲哀的猿啼、“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蜿蜒曲折的山路,迷眼的花等等构成了一副瑰丽的天庭幻境。我出梦入梦,往返驰骋,忽焉梦觉,反跌入现实之可悲。最后忽然笔锋一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自己对朝廷黑暗的不屑与自己性格的洒脱。梦境是潜意识的幻化,映射当时的心境,全诗虚实结合,来表现了我对现实不满,不屈服于世俗的叛逆性格。 杜甫:关于创
13、作意图,我个人性格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我比较关注国家情况的和人民疾苦,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人民的苦痛,家庭的不幸,个人的遭际,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要写的内容,有人说我有多愁善感、悲天悯人的情怀。登高中你可以感受到我离家多年、有家难归,晚年多病、孤苦无依之悲,国事艰难、壮志难酬,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之愁。在诗中我把个人之愁升华为一种深沉博大、对受苦受难百姓和国家民族存亡有深远意义的感情。 李白:关于意象,我喜欢选用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意象,如向天横的天姥山、青云梯、海日、天鸡、金银台、霓衣、纷纷云君,这些意象具有超凡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念奴娇 永遇乐 声声慢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轻与重意象的积累与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621247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