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测试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河南王 【简介】 “河南王”为楚汉之际封王,名申阳。史记.项羽本纪载:“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西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东略地,河南王申阳降,其地置为河南郡。 【原文】 河南王卜怜吉歹为本省丞相时,一日,掾史田荣甫抱牍诣府请印,王留田侍宴,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田误触坠地。王适更新衣,而印朱溅污满襟,王色不少动,欢饮竟夕。 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王笑曰:“是有数也。”谕令毋惧。噫!此其所以为丞相之量。 【译文】 河南王卜怜吉歹还是本省丞
2、相时。一天,掾史田荣甫拿着公文去河南王府上请求批复,河南王留田荣甫去吃饭,叫侍从拿印章来。田荣甫不小心碰落地上。刚巧王当天穿的是新衣服,却被印墨溅污了一身,但是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有变动,高高兴兴地饮酒直到傍晚。又一天王去郊外,天气很热,王戴帽子,侍从拿来了帽子,帽子被风吹落石头上,将皇帝亲赐的玉碰碎。王笑道,这都是有定数的。当面告诉左右侍从不要害怕。呀!这就是丞相的肚量。 【注释】 1.卜怜吉歹:即河南王。 2.掾史:官职名。 3.抱犊诣府请印:诣:到。 4.王适更新衣:更:更换。适:正好。 5.王易凉帽:易:换。 6.是有数也:是:这。 7。司印:掌管大印的侍从。 8.御赐:皇帝赏赐。 【习
3、题】 1.翻译: 1)掾史田荣甫抱牍诣府请印。 掾史田荣甫抱着一大堆文件到他家去请他盖印。 2)王色不少动,欢饮竟夕。 河南王神色一点也没变,高兴地饮酒直至晚上。 2.本文叙述了河南王哪两件事?简要概括。 1)刚换上的新衣被印朱/墨溅污了,但他不怪罪部下。 2)不怪罪不小心击碎御赐玉的的侍卫。 3.用一个俗语概括河南王的度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 4.谈谈你对河南王的看法。 不与他人斤斤计较,宽宏大量。 5.断句: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 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 6.河南王的故事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 为人处世有度量有涵养,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被裘公 【原文】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4、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 薪:砍柴。裘:羊皮袄。瞋目:眯着眼。视:眼光。仪貌之庄:外貌高雅。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谢:道歉顾:回头看 【译文】 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比较炎热的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砍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砍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睁大眼睛发怒的样子,将手一甩,说:“你为什么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
5、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羊皮袄砍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与名。砍柴的人说:“你只是个看重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他于是离开,不再回头看。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延陵季子出游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 答案:1、正值,正当;回头看 2、延陵季子/出游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3、季子
6、开头看见薪者貌不出众,用轻蔑的口气要他捡地上的金子,当听到薪者一番铿锵话语之后,对他十分敬重,并道谢。 4、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5、人穷志不穷。(有骨气,有尊严) 6、以貌取人,只会自取其辱。(自定义) 乔山人善琴 【原文】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鹘(g):一种凶猛的鸟。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媪(o):老妇人。阕:止息,终了。款扉:款,敲;扉
7、,门扣:问,询问 【译文】 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以前得到过很多杰出的琴师传授,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每当他在山野林间弹琴时,一遍又一遍,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为之悲鸣。一次他游历到楚郢,在旅店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一会有人敲门,老妇人进来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弹棉花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 【表达主旨】 表达两种意思 1、对牛弹琴 2、乔山人弹琴技术太差,还自以为琴技很好! 床头捉刀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 【原文
8、】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 床:指坐榻 雄:称雄,威慑 雅望:高雅的风采; 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使者) 自以形陋(认为) 不足雄远国(称雄) 使崔季珪代(让) 既毕(在) 魏王何如:(怎么样) 然床头捉刀人(但是) 此:(是)乃英雄也 自以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猛) 雄远国:威震远国 帝自捉刀立床头: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翻译】 魏武帝
9、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长相不够威猛,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接待完毕,待匈奴人走后,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举例】 月得十篇,或作乎。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曹操 【相近词】捉刀人 【启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
10、必后患无穷。 编辑本段例题精选 1.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2.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 3.魏王打听到消息后,派人把匈奴的使者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4.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结合文意谈谈. 【答案】 1.“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 2.“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3.曹操认为该使者认出了自己,那么自己由于自卑而让人替代的事传出去,就不好听了。杀他灭口。可能认为这个使者眼光非常,又会说话,是个人物,无论是嫉妒还是谨慎,都是杀他的理由。 4.曹操简直是一个天才外交家,一个人的形象肯定对别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有影响,特别是像魏这种强大的势力,没有一个形
11、象代言人怎么行?你看电视上那些广告中代言的,全是一些帅哥靓妹,更何况是培养国家关系这样的大事,这也就看出曹操的谋略的纯熟,所以为何最后统一三国的大将也出自于魏呢,这便是曹操善于用人的缘故了。可他之所以要杀匈奴来的使节,并不是嫉才,而是出于一种无奈,战事逼他除掉强敌。反面我就不说了,曹操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多疑,狭隘.偏执,都能形容 【原文】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年级 上册 课外 文言文 测试 部编人教版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