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登泰山记》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泰山记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04登泰山记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磨灭 2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劝学劝:鼓励驽马十驾驾:驾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圣人无常师常:平常、普通 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空阔明亮酾酒临江酾酒:斟酒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将:表假设洗盏更酌更:再 而皆若偻偻:佝偻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罅:罅隙 ABCD 3下
2、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B其阴,济水东流 C道皆砌石为磴D明烛天南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或曰,此东海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出于东山之上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纵一苇之所如 C须臾成五采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7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3分) A当其南北分者,
3、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8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9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D稍见云中
4、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循:顺着 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 C古时登山,循东谷人,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3分)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蜡烛)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ABCD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
5、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15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
6、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
7、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8、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9、()(3分)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 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
10、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泰山 文言 基础 梳理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