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精品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精品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精品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精品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演讲词的特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 一、作者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8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二、背景介绍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
3、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 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至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
4、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三、文体知识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四、资料链接 演讲大体有如下四种: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照读式演讲、读稿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背诵式演讲、脱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
5、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賽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增进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提纲式演讲、提示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
6、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 (一)字词积累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衰颓:衰落颓败。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狡狯:诡诈。也指机灵。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
7、同志式的友谊,()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
8、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
9、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与共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原指(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B“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对于
10、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 C用“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D第4段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热烈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 5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B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他是
1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意是,这样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D文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 6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答:_ 7下面一段话是马克思的名言,请仿照他的说法,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使用
12、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字数可略有增减。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答: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连续运用比喻,形容危亡国势与个人坎坷命运紧密相连的名句是“_,_”。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_。”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过的与之意思相近的话是“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A、B两
13、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项不合逻辑,最后两小句在内容上具有因果关系。 2【答案】B 【解析】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 3【答案】C 【解析】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适可
14、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4【答案】C 【解析】马克思“未必有一个私敌”是事实而不是夸张。 5【答案】A 【解析】文章第2段既是对马克思的哀悼也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从第7段开头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可以看出,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6【答案】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他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7【答案】(示例一)如果人只是为了升官发财而读书,他也许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精品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人民报 创刊 纪念 会上 演说 精品 导学案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