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褒,字叔通。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之,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令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后征拜博士。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
2、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褒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 永元四年,迁射声校尉。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稠粥,多蒙济活。七年,出为河内太守
3、。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谢雨数降。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 (选自后汉书.曹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B.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C.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D.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
4、/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指扎结头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此称童年或年轻时为结发,此意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的结发不同。 B.举孝廉,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C.博士,古代对博学之士的通称。他们不仅研习各类经书,具备多面才能,还能教授生徒。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不同,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褒潜心向学,研习不辍。
5、他睡觉时怀里抱着纸笔,走路时也背诵文书,思考专注时,竟然忘记了要到哪里去。 B.曹褒不畏权势,以礼治人。太守要求杀了从别郡入境的五个强盗,他认为有违天意、刑罚过重,最后抗旨不遵。 C.曹褒重视礼乐,勇于进言。年少时尤好礼事,常常觉得朝廷制度不完备,为官后更是积极上疏,主张制礼作乐。 D.曹褒体恤民情,治政有方。河内大旱,粮价猛涨,他到任后便裁减冗员,辞退奸邪凶暴之徒,从而让百姓不愁吃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复下诏,褒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2)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稠粥,多蒙济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思伯,字士
6、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
7、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
8、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
9、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
10、的一项是()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1、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
12、、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
13、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
14、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
15、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
16、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4.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
17、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太子与粱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人教版高三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