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docx
《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 5.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识记史铁生及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习插叙、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4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通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2、。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注意感情色彩。 (3)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体现出的人物情感。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1)写作背景: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
3、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2)名言积累.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3.自学检测 (1)根据注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 shnng.(.).憔悴(.).tn.hun(.).絮絮叨叨(.) ju.bi(.).烂漫(.).捶打(.).fn.li.f.q(.). (2)解释下列词语 喜出望外:.絮絮叨叨:. 暴怒无常:.翻来覆去: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3)全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文章三
4、次写到看花,试分析背景、结果、和作者的生活态度变化 季节看花原因母亲表现我的表现我对生活的态度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勉强面对 第三次秋天/看花 (4)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你喜欢文中对母亲的哪种描写?试分析它的妙处,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5)找出文中四个带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分析句子的含义。 例如“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母亲的愿望,也暗示了母亲正患疾病。 (6)“母亲爱花,更爱双腿瘫痪的儿子”,你如何理解?文中哪些句子能照应这句话?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
5、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是什么?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2)找出文中插叙的内容,读一读,说说它的作用。(至少找两处) (3)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多重对比写法,试找出来,读一读分析其妙处。 例: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我的表现突出了我的脾气暴躁无常,而母亲的行为体现出对我体贴、关心。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中的菊花给你
6、什么感受?作者在这里详写菊花有什么作用?这种写法叫什么?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7、有关庙的回忆. 【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思考:这些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共同的主题? 【总结提升】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6.散步 【学习目标】 1识记莫怀戚及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
8、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3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优美语言。 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学法指导】 在朗读中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作者: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2)名言积累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德国.歌德) 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家和万事兴(中国) 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俗语)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
9、童的乐园。(美国.爱默生) 2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霎(.)时:.熬(.):. 拆(.)散:.分歧(.): 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抓住记叙六要素: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文中的四个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你最喜欢哪一个人?他(她)具有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从课文哪个细节读出来
10、的?面对分歧,这一家人谁的权利最大?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并说一说原因(可以从词语美,意境美,修辞美,句式美,情感美等方面品味) 例:.“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
11、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选出加点字注音写法正确的一项(.) A.嫩芽(nn)调皮(tio).B.霎时(s)依偎(wi) C.折散(chi)背起(bi).D.粼粼(ln.ln)蹲下(dn) 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2)我的母亲虽然高达,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总结提升】.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7.散文诗二首 第一课时.金色花. 【学习目标】 1识记泰戈
12、尔及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4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习对亲人的关爱之情,提高欣赏感悟美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调动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
13、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2自学检测 (1)金色花:.(国家)圣树,开(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国家)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等,长篇小说有.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本文选自早期诗集.。他的作品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1924年访问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徐志摩、冰心等都深受其影响。 (2)给加点
14、字注音:. 嗅到(.).匿笑().祷告(.).笑嘻嘻(.) 花瓣(.)膝上(.).沐浴(.).罗摩衍那(.). (3)解释下列词语:. 祷告:沐浴:.匿笑: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4)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的三次嬉戏,你能简要概括一下吗? .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3)妈妈见到了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金
15、色花的作者是(.)(国)作家、诗人(.),他曾在1913年获(.)奖.他的诗集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诗中的“我”拥有了神力,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母亲做了一些事情。试
16、想如果自己也拥有了这样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又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对母亲(父亲)的爱。 【总结提升】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1识记冰心及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能熟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3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4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调动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形象与意境,情感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 2016年新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 2016 新编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导学案 秋天 怀念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621600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