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亭集序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单元规划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另外,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 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
2、名作。是作者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作者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胜意迭出,辞句美妙。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描绘美景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同游的信。信中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教授这一课的重点,一是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技巧,二是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
3、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3.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 4.准备“亲近自然”的表达交流活动,在用心感
4、受自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 课时安排:(共计8个课时) 兰亭集序两课时 赤壁赋两课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课时 游褒禅山记两课时表达与交流一课时 兰亭集序两课时 5兰亭集序 从容说课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本课在语言和感情方面的内蕴正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最好的范本。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释题,简
5、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语境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个别没有加注释句的意义。 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找出感情线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背诵。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文言知识点,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3.背诵全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6、 三维目标 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次”等词的多义性。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相信大家都喜欢旅游吧?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 生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见见世面,老在一个地方,很闷! 生欣赏美景啊! 师看来,同学们对自然美景都向往已久了。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一次
7、旅游,一次特殊的旅游。让我国古代的几位文学大家给我们做导游,一起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让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充分地释放。请同学们打开第二单元。今天我们先跟东晋的文学和书法大师王羲之到兰亭去参加一个盛大而高雅的聚会。 师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摹本】 师怎么样? 师后人曾对这幅字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并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而王羲之本人则被尊为 生(齐声)书
8、圣! 师看来,已经有同学看过课下注释了。这个习惯很好,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需要大家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这位书圣的情况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 作者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
9、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师看来,我们的导游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啊!谁又来说说,我们今天参加的这次盛会召开的原因和与会的嘉宾呢? 生这天是阴历三月初,他们来兰亭是一起参加祭礼,之后可以一起饮酒赋诗,不亦乐乎。嘉宾嘛,除了王羲之,还有社会名流谢安、孙绰等41人,好不热闹。 推进新
10、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李丽同学不但看书认真,而且善于从众多注释中摘取有效的信息,回答简练、准确,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大家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注意难读的字或生字的读音。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师好的,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听读的准确程度,请一位同学来注音。 会稽(kuij)感慨系之(x)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除了注意到注释中的注音之外,在听读的时候也准确地抓住了重点字词。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注意感情。 师同学们朗读得很不错,但还不够流畅。没关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中,我们不仅可以流畅地朗读课文,还能深切地体
11、会作者的思想,对吗? 师既然大家那么有信心,我们马上开始共同学习。给大家10分钟时间,完成两项任务:第一,依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果遇到课下注释没有,而自己又无法理解的词句请标出。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 知识拓展、问题探究 师10分钟真短啊,大家都完成任务了吗? 师看来,还有一些同学没完成啊。好吧,既然是合作学习,我们就要共同进退,再给2分钟时间。没完成的同学努力,完成的同学重点看自己标出的疑难点,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 【有的学生读书,有的学生交流】 师从大家的反应,已经知道大家的收获不小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疑难,总结思路。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啊,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吗? 生老师,我们
12、组的同学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翻译有些拿不准。 师哦?课下不是有注释吗? 生可是不全嘛。 师哪一组来试试呢? 生我来试试。抬头观看宇宙的大,低头察看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 师王军同学,你们组对马林同学的翻译还满意吗? 生好像还是不够通顺。 师是啊,有时直接照搬课下注释,准确是准确了,通顺优美就可能不足。我来改改: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王军同学,你觉得怎样? 生真的好多了,老师就是老师。我提议为老师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信任! 师还有难点吗? 生
13、老师,“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和“所以兴怀”的“所以”意思一样吗? 师你认为呢? 生我觉得不一样,可说不太清。 师梁丽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两处的“所以”正是它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两种用法:“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表示凭借的手段,所以,课下注释把它翻译成“借以”。“所以兴怀”的“所以”表示原因,翻译成“的原因”,这句话就翻译成“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并加以积累,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刚才,两组同学都提出了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生老师,“俯仰一世”的“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还有“其致一也”的“一”,意思一样吗? 师好,又有一词多义啦。谁来帮助他? 生
14、我觉得“俯仰一世”的“一”是指我们常用的数字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是指把看做一样;“其致一也”的“一”指一样。 师刘力同学回答得很准确。还有其他疑问吗? 师看来,文章的大意,大家都弄明白了。那么,我们再朗读一遍课文吧。看看,效果会不会好一些。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齐声)好多了! 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看来要朗读好一篇古文得先要掌握它的意思。 师没错,古人说“熟读成诵”还是很有道理的。我想大家也注意到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背诵全文”,我们还要多读啊。为了帮助大家再多读的基础上背诵,我们还得弄清全文的思路。哪个小组来? 生我们来。我们觉得文章应该分成三部分。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
15、写出了兰亭的美景和聚会的盛况;第三段是第二部分,属于抒发人生感慨的部分;最后一段是第三部分,交代写作的目的。 师大家觉得张亮小组分析得对吗? 生(齐声)对! 师那么,三部分的感情一致吗? 生不同,第一部分“乐”,文章里有“信可乐也”;第二部分“痛”,原文写道“岂不痛哉”;第三部分则是“悲”,文章里有“悲夫”。 师黄斯韵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重点词抓得很准。没错,这篇文章的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三读课文,这次应该会更好了。 师流畅多了,感情还稍欠缺一些。下面,女生读一、二段,男生读后两段。比一比,看一看,男生、女生谁更棒! 师我看,女生把作者的赏景和聚会之乐读得很准确,女生读得好 师
16、当然,男生的声音也很适合读痛与悲,男生也很好。 师下面是自由朗读时间,大家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 师好的,现在,我给大家播放配乐,大家跟着音乐的节奏,再读课文。 师经过五读课文,我想大家即便是还背不出全部课文,至少也记住了不少名句了。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你记住的句子。 师看来,古人说的“熟读成诵”果然是经验所得啊。 课堂小结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
17、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和思路;掌握了一些学习和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大家的表现很好。 布置作业 不过,背诵依然是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二;熟读课文,争取背诵;思考课后练习一、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昨天给大家布置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师看来,情况不大好啊,我先检查一下背诵,谁来? 师没关系,试试无妨。 生我试试吧。 生老师,我只背到第三段。 师好的,为你前两段的流利也值得鼓掌。 师能说说,为什么前两段背得好吗? 生前两段写景优美,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还有,我有自己的方法。 师是吗?你能跟大家
18、分享一下吗? 生好啊。第一段是按照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物的顺序来写的,我就按这个顺序把课文分解,然后再组合。第二段是在此基础上抒情,比较短,所以好背。 师好的,我们应该感谢李立同学,他教给我们一种很有效的背诵古文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的,谢谢李立同学!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我们就跟王羲之一起重温美景吧。写景的句子是 生(齐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师非常准确,谁来分析一下? 生作者用简洁雅净的语言,写出了聚会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真想去看看
19、啊! 师分析得很好,还有文采!大家又有学习的榜样啦。接下来呢?写了什么? 生参加聚会的嘉宾。 师他们的活动呢? 生文人都是高雅之士,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们流觞曲水,于是诗兴大发,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师很好,下面我们欣赏,想象一下那时的盛况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流觞曲水”图片】 师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
20、豪情。 师欣赏了美景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生作者乘着快意,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他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 师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他乐的只是美景吗? 生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更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师没错,曹操说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能跟知己畅饮美酒,同赏美景,这更是人生难得的乐事。 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来加强第一、二段的背诵。 师检验的时间到了,先大家一起背。 师下面选两位同学
21、来背。 师看来,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再加上李立同学的方法,大家还害怕背诵古文吗? 生(齐声)不怕啦! 知识拓展、提升 师那么,我们再接再厉吧! 师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的心情陡然转变。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 生(齐声)痛! 师没错,那么,这是什么“痛”呢?痛苦?痛心?痛惜?悲痛? 【学生纷纷回答,但答案不一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啊。那就先不忙作答,先想想作者是因何而痛。 生因为快乐不长久。 生因为作者想到了“死”。 师难道作者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大家再认真读原文,找答案。 师怎么样?有结论了吗?为什么作者会在“乐”之后,突然想到“痛”,
22、想到“死”呢? 生我觉得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的确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生我也同意她的观点。 师是啊,越是在最美丽、最快乐的时候,人们就越是觉得“人生苦短”啊。王林同学分析得太好了。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痛”,大家认为应该是什么“痛”,或“痛”什么呢? 生是痛惜。 师痛惜什么呢? 生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好的,我这里还要为大家
23、补充一些材料,我想大家看了这些材料,就会更了解作者的心情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 师好了,有了以上基础,再看最后一段就容易了。我们知道,这段的关键字是“悲”,那么作者又为什么“悲”,“悲”什么呢? 生他“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相似的。 生作者也“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 师那么,这里的“悲”与上一段的“痛”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同在哪里? 生这里的“悲”,是对个人之痛的思考,应该是对上一段“痛”的深化。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师分析得好。那么,作者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了? 生有点儿,从老师
24、展示的写作背景看。 生我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作者应该是批判当时士大夫的做法的。 师何以见得? 生文章里不是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后他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师大家同意吗? 师我为大家的分析感到欣慰,王羲之也会为我们的理解而感到欣慰。当时的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
25、誉。 师好了,由“乐”而“痛”,再由“痛”而“悲”,作者的感情的跌宕起伏,似乎比美景更具有可观性啊。给大家5分钟时间,加强背诵第三、四段。 师还是大家一起背一遍吧。 师很好,全文背诵可以吗? 生(齐声)可以! 师那我就洗耳恭听啦! 师为你们自己喝彩吧! 师我们来看下一项任务:课后练习二。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文章思路之外,还需要 生(齐声)积累词语。 师没错。我请4位同学给大家解释这些词语。 师4位同学做得不错,请大家做好笔记。 课堂小结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
26、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简单写200到400字的体会,可以是有关文章本身的,也可以是有关如何学习文言文的,题目自拟。课后练习四,是选做的,可以帮大家更了解王羲之。 板书设计 示范教案(兰亭集序)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二、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三、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
27、、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一)、(二),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五、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腾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丑修楔(x)流觞(shng)游目骋(chng)怀趣(q)舍万殊齐彭殇(sh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
28、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学生发言后,明确本文层次,板书: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1),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板书明确: (一)
29、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定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 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后,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30、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预习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二课时 一、集体背诵第一段 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 2“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3本段教学有一定难度,应先指名学生串讲大意。 4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
31、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学生发言后,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5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2),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
32、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晤言一室之内(静)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况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6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 三、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 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言后,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
33、,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全班齐读。 四、归纳总结 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五、布置
34、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腾王阁序,比较与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拓展阅读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旅舍。古人(白天还玩不够),夜间持着烛灯游玩,是很有缘由的。烟景,水气朦胧的春景。大块:大地。季:弟。惠连:人名,谢灵运的族弟,很有才华。作者借用谢惠连赞誉其诸弟的才华
35、。康乐即谢灵运。此句言外之意是自己才华比不上诸弟。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飞快地传递着雀鸟状的酒杯,醉于月下。 鉴赏提示:本文可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兰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本文则“会桃花之芳园”;兰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文则“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兰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本文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两文语言都运用了较整齐的句子,都运用了铺陈、夸张等手法;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但兰文的描写更细腻,抒情也更具体,所占比例更大。兰文笔调清新和媚,本文用笔恣肆旷达。 思想内容上,两文同样写到了志趣相投者在一起传杯喝酒吟诗的快乐,都抒发了人生短
36、暂的感慨。但本文的感情基调基本上以一“乐”字贯之,强调及时行乐。而兰文的感情则曲折多变,先由乐而叹,后由叹而悲,最后从悲中渐出,积极面对现实。 积累运用 一、知识储备 1有关字词的音、形的识记和辨析 岁在癸丑(gu)修禊事也(x)感慨系之矣(x) 流觞曲水(shng)趣舍万殊(q)游目骋怀(chng) 悟言一室之内(w)未尝不临文嗟悼(jido) 2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3一词多义 (1)修 (2)期 (3)致 (4)临 (5)次 4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贤:贤士少:少年人长:老年人 (2)一觞一咏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3)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游,
37、使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用作动词,看作一样 (5)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用作动词,看作相等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2)省略句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代词“之” 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6重点实词、虚词 信可乐也信:确实 夫人之相与夫:句首发语词,引出议论,无实义 悟言一室之内晤言:对面谈话 若合一契契:符契 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情趣 二、有关文化常识 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修禊:古代的一种
38、风俗。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除“妖邪”。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许多文人名士借此机会,歌舞欢宴,游春享乐。禊,祭祀的礼节。 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会稽: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代地方。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癸丑()(2)禊事()(3)激湍() (4)流觞()(5)彭殇()(6)趣舍万殊() 答案:(1)u(2)x(3)tun(4)shn(5)shn(6)q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清流激湍天朗气晴 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D.放浪形骸情
39、随事迁 解析:B项,天朗气晴天朗气清。 答案:B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暮春之初()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3)所以游目骋怀() (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足以极视听之娱() (6)或取诸怀抱() 答案:(1)指春季最后一月(2)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3)用来(4)情致,情趣(5)尽,尽情享受(6)兼词,相当于“之于” 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解析:例句与A、C、D三项中的“之”均为助词,“的”;B项中的“之”为代词,“它”。 答案:B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如“_,_”用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_”表示观赏景物,心旷神怡;“_”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_”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_”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流觞曲水 6.依据课文,把下面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仰观宇宙之大,_,所以游目骋怀,_,信可乐也。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_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