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短文两篇》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短文两篇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易错字 惟吾德馨(xn)苔痕(ti)鸿儒(r)案牍(d)蕃(fn)淤泥(y)清涟(lin)濯(zhu)噫(y)亵玩(xi)鲜有闻(xin) 2.古今异义 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栽种) 3.一词多义 之 可 远 4.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灵验)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播)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何陋之有
2、?(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2)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了介词“于”) (3)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也”,表示判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文题解说】 陋室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
3、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铭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辞精练,讲究韵律,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陋室”,简陋的屋子,题目简洁,点明写作的内容。 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创作背景】 陋室铭:本文是刘禹锡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他在公务之余,退居陋室,吟诗作文。本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本文是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
4、池种莲,名曰“爱莲池”。他酷爱莲花,钟情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鄙视当时封建社会官场骄奢淫逸的生活。 陋室铭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陋室铭 爱莲说 短文两篇中的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文字优美,立意清新,构思巧妙,韵味深长。 陋室铭富有韵律美、结构美、意蕴美。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以精美的语言、工整的对偶成为
5、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 爱莲说为宋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不仅思想深刻,其艺术手法亦别具特色。其中有对世间众花的叙述,有对莲花君子形象的描写铺陈,有对爱花态度的议论,有对内心感慨的抒发,又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美好的品德情操赋予莲花,借花喻人,自况自励。将“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三者进行对比,以揭示菊、牡丹、莲各自不同的形态与气质,并以菊为陪衬,以牡丹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对争名逐利的人进行了委婉的讽刺,言已尽而意无穷,极富艺术感染力。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
6、景。 本课为2课时。 1.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翻译并背诵全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3.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结合具体文章理解“铭”与“说”两种文体的特点。 1.理解两篇短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理解两篇短文的结构特点和思想内容。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篇短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一文中,明确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第课时 1.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 2.通过学习本文,认识“铭”这种文体,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在品读中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难点】 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导入新课.背景解题.读一读.译一译.析一析
8、.背一背.延一延 导入一:背景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状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文章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
9、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刘禹锡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导入二:关联型 设计意图由刘禹锡的诗词名句联系到他写的文章,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也得以集中。 同学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个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导入三:点题型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陋室的陈设,引出课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注意力得以集中。 在中
10、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一、追溯背景,释“铭”解题 设计意图在读课文之前,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铭”,为下面了解其特点奠定基础。 1.教师明确本文的创作背景。 明确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刺史。刺史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就故意刁难。半年时间,知县
11、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吗?你知道“铭”是什么意思吗? 明确“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指导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准节奏,为下面准确背诵课文做准备。 1.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xn)苔痕(hn)鸿儒(r)案牍(d)西蜀(sh) 2.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这是一
12、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明确押韵的字有:名、灵、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4.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三、译一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有助于学生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提高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学法指导: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 (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翻译,读一句,翻译一句,同时标注没有把握的语句。 (二)在组内交流翻译中遇到的疑难语句,互相帮助解决。 (三)班内展示翻译成果。 【每组指派代表,可以两组进行翻译比赛:一组代表读语句,一组代表接着翻译出意思。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点评、纠正。】 (四)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组内学生讨论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明确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明确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明确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
14、劳神伤身。 4.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确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教师强调重点。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案牍:官府文书。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四、析一析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主旨、结构、写法,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结合如下问题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思想、结构、写法等。】 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
15、陋室不陋呢?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4.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亭子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扬雄的亭子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话
16、来回答吗? 明确不陋。因为室主人不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托物言志。 五、背一背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背诵方法,提高其背诵效率。 1.方法指导。 (1)层意记忆背诵法:了解本文前后所写的内容,开始先以山、水类比;然后再写环境不陋;接着写往来不陋;然后写生活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和子云亭自况。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分层背诵。 (2)首字背诵法:识记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然后连缀起来,就能完整背诵了。 2.学生自由背诵课文,组内交流背诵情况,然后展开组与组的“背诵对抗”
17、。 六、延一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 从下列事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莲花松树 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请大家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在读中结束新课)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课时 1.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爱莲说。 2.翻译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3.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4.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5.认识作者不
18、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重点】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及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难点】 理解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能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导入新课.文体作者.读一读.译一译.析一析.背一背.延一延 导入一:点题型 设计意图由莲花引出课题,过渡自然,点明主题。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导入二:关联型
19、设计意图让学生联想赞美荷花的古诗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古诗积累。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挖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导入三:谜语型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配以古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 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