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导学案.docx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人墓碑记》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学习重点】 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2.积累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 3.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课前.阅读识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名言警句气节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王夫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绝句陆游)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青白在人间。(于谦) 人生自
2、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罗马尼亚)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汉.桓宽)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本文选自七录斋集,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二)了解背景 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一事件中
3、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三、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蓼洲旌皦皦敛赀缇骑 抶而仆之溷藩傫然詈之猝发 投缳道路冏卿逡牖脰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矫当发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通)独五人之皦皦(通) 敛赀财以送其行(通)忠义暴于朝廷(通) 5重点实词 旌:丙寅三月之望 扶而仆之詈:斥骂。 颜色:矫诏:
4、 株治: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去今之墓而葬焉行为士先者 为之声义按诛五人 蹈死不顾视五人之死 轻重固何如哉 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7.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8.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其疾病而死古义:;今义:指病的总称。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今义:所作所为,名词。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指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慷慨得志之徒古义:;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惜。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今义:极端伤心。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
5、表示程度的副词。 9.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名词的活用 以旌其所为去今之墓而葬焉 买五人之脏而函之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 形容词的活用 不能容于远近安能屈豪杰之流 亦以明死生之大 动词的活用 抶而仆之 10.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省略旬 断头置(于)城上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倒装句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谁为哀者? 立石于其墓之门荣于身后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被动句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1.文学常识填空 张溥(16021-641),字,号,(朝代)太仓(现在江苏太仓)人。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
6、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张溥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代,张溥同情东林党,富有正义感,崇祯二年,他继承东林党反对黑暗政治的优良传统,结交社会上有气节、有操守、有学识的二亡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成为复社的领袖。他们激烈批坪时政,与阉党的残余势力进行斗争,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上他主张“”,强调“居今之世”,要“为今之言”,“务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五人墓碑记是其中的代表。有行世。 课堂.读写探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五人墓碑记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
7、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的道理。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3分) 译文: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2分) 译文: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分) 译文: 3文章的思路如何?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位复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经过。 4在课文中找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8、 5文中的五人完全是“激于义”而自发参加斗争、慷慨赴死的。 6对于他们的义举,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的?主要运用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7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课后.拓展读练素养积淀,能力提升 一、素养积淀 鱼我所欲也死生大义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9、,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荀巨伯探友朋友之义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二、能力提
10、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蓼洲(lio)皦皦(jio)溷藩(hn)抶而仆之(sh) B户牖(yu)赀财(z)傫然(li)暴于朝廷(bo) C缇骑(t)废祠(c)詈骂(l)投缳道路(hun) D逡巡(qn)猝发(c)湮没(yn)赠谥褒美(y)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盛殓在匣子里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悲哀D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 B在丙寅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藏,
11、躲藏。 D按诛五人按:斩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把他们打倒在地 B吴之民方痛心焉正感到很痛苦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 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可耻的人格,下贱的品行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D敛赀财以送其行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下列句子在诵读时,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
1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C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D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8下列括号中的词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中丞)以吴民之乱请于朝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钩党)不敢复有株治 C且(大阉)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于)墓道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不能容于远近D显荣于身后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死和生的重大意义,说明普通百姓对国家的重大作用。 B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生不如死,说明普通百姓对
13、国家的重大作用。 C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死和生的重大意义,说明普通百姓的存在比国家重大。 D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生不如死;说明普通百姓的存在比国家重大。 11把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
14、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素不闻诗书之训素:平素,平常。 B蹈死不顾蹈:踩,踏。 C斯固百世之遇也固:的确,实在。 D人皆得以隶使之使:驱使,使唤。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
15、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15下列四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对五义士之死的价值肯定的一组是()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BCD 1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人墓中。 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
16、有五位志士的功劳。 D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土,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墓碑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