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五).docx
《《祭十二郎文》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祭十二郎文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五) 余琳 一、解题 祭文是一种文体,古已有之。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词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古文写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这一常规,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称颂于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韵常规,破骈为散,不拘常规,或散或偶,或长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隐的祭小侄女
2、寄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响。 古文观止选编者茅坤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 苏轼: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宋代欧阳修、“三苏”
3、父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坐元载党祸被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韩愈随往,年仅十岁。次年,韩会卒于任所。郑氏于是举家北归中原,寓居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韩愈也依随郑氏生活,直到十九岁时赴长安应进士试才离开宣州。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生活,与侄子老成(本为韩介之子,因韩会没有子嗣,韩介将老成出继给韩会
4、。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自幼相伴朝夕,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三、各段主要内容 文章的线索:生离之情死别之情痛悼之情 第一段叙述我听闻侄儿去世准备祭奠的经过; 第二段书写身世与家世之不幸的孤苦无依; 第三段叙述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表现自己的悔恨和遗憾。 第四段感叹命运不公,痛惜诸兄之死; 第五段痛惜十二郎之死;表现对
5、十二郎的深沉的思念。 第六段表明自己老病衰弱。 第七段表现对十二郎的子女的怜悯; 第八段写自己对十二郎因软脚病不在意的惭愧之意; 第九段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日期“无知”的愧疚之情。 第十段写对十二郎子女家属的安排及改葬之事; 第十一段写自己对不能与十二郎同生死的悲痛之情,以及替他教子养女的愿望;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
6、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子、孙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当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又过了
7、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儿。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接家眷来与我同住的事儿便化为泡影。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离职,你又没有来得成。我想就算你跟我到汴州、徐州,这些地方还是异乡作客,不能把它作为长久之计:要作长远打算,不如往西边回到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满以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所以才丢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来求得微薄的俸禄。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
8、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 叔侄深情(身世家世三别三会抱憾终生)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意义?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
9、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谁料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夭折而病弱的却保全了呢?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
10、,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所谓天,实在难以测透;所谓神,实在难以弄明啊!所谓理,真是不能推断;所谓寿,根本不能预知啊! 虽然如此,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快要变得全白了,动摇的牙齿快要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力壮的都不能保住,像这样的小孩儿,又能期望他们长大,成人立业吗?唉!实在伤心啊!实在伤心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越来越厉害。我回信说:这种病,江南人多数有。并不曾把它看成值得担忧
11、的大事。唉!难道竟然因为这种病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有别的重病而造成这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来信说,你是在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你死在哪月哪日。或许东野的使者不晓得向家人问明死的具体日期?而耿兰报丧的信,不懂得应当说明死的具体日期?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向使者询问死期,使者不过信口胡答来应付他吗?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揣摩第5自然段“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
12、句用的是假设语气。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乳母。他们如果有粮食可以维持到三年丧满,就等到丧满以后接他们来;如果生活困难而不能守满丧期,那就现在把他们接来。
13、其余的奴婢,都让他们为你守丧。等到我有力量改葬的时候,一定把你的灵柩从宣州迁回,安葬在祖先的坟地,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着我们不能同住一起,互相照顾,你死后我又不能抚摸你的遗体,尽情痛哭,入殓之时不曾紧靠你的棺材,下葬之时不曾俯视你的墓穴!我的德行有负神灵,因而使你夭亡。我不孝顺、不慈爱,因而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一同生活,又不能和你互相依傍,一起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活着的时候,你的影子不能和我的身子互相依傍,去世以后,你的灵魂不能和我的梦魂亲近,这实在是我自己造成恶果,还能怨谁呢!诗经说:“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那茫茫无际的苍天
14、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对这个世界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我该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来打发我剩余的岁月。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我想要做的,不过如此罢了。 唉!话有说尽的时候,而悲痛的心情却是没完没了的,你是能够理解呢,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呢?唉!伤心啊!希望你的灵魂能来享用我的祭品啊! 1.概括段意: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答:第十段写对十二郎子女家属的安排及改葬之事;第十一段写自己对不能与十二郎同生死的悲痛之情,以及替他教子养女的愿望;最后一段再次表现其内心的哀痛。 2.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
15、郎的深厚情谊? 答: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愧疚之意。 韩愈不仅哭死者,而且哭不幸家世,哭自己宦海沉浮,也哭后辈孤苦.哭人生无常,笔随情动。 一、大放悲声为哪般 在祭十二郎文里!侄儿死了,韩愈何以竟然悲痛欲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韩愈三岁即父母双亡,全仗兄嫂含辛茹苦地抚养成人。几十年养育之恩尚未报答,兄嫂却相继辞世,而今相濡以沫的亲侄又突然离去,岂不令常怀感恩之心、慈爱之意的韩愈倍加心酸!此其一。韩愈自小与十二郎相依为命,名为叔侄实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可谓相依为命。如今,侄儿猝死,岂不让老叔痛彻心肺,倍感孤独?此其二。几十年来,号称“郡望昌黎”的韩家一直人丁不旺,
16、父母、兄长先后英年早逝,如今才30出头的侄儿又早夭,两人的儿女都还幼小,眼看韩氏门庭兴盛的希望几成泡影,岂不让以振兴韩门为己任的韩愈灰心丧气?此其三。韩愈自19岁赴京城应试以来,求食求禄,与十二郎别多聚少;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不以暂别为念,本打算“将成家而致汝”,“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这就铸成终身遗憾,岂不让做叔叔的愧疚终生?此其四。十二郎去年来信说,“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而韩愈因以为此病是江南人常见病而“未始以为忧也”,谁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怎能不倍感人生命运的无常?此其五。再说,“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既不能相养共居,又不能亲办丧事,岂不令人
17、肝肠寸断?此其六。17年来,韩愈奔走仕途,历尽坎坷,郁郁不得志,深味宦海沉浮之苦,放眼前途茫茫,回眸身后冷落,忽闻侄儿夭折的噩耗,万般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岂不恸哭失声?此其七。因种种原因,韩愈“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想到父兄“皆康强而早世”,而未老先衰的自己又怎能持久呢?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悲从中来是很自然的事。此其八。千般愁绪,万般伤感,聚集在一起,汇成了巨大的情感洪流,撞击着作者的心胸,自然形成了感人肺腑的至情之文。 二、絮絮叨叨又何妨 细读祭十二郎文,会发现其中不少地方不厌其烦,重复再三。原因何在?深味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体会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复杂情感,才知道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三必修五 十二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