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docx
《诗词五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五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词五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齐读题目使至塞上 (二)简介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三)1、解题: 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2、了解作
2、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即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四)诗体与朗读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板书:首颔颈尾 2、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五)理解诗意 1、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
3、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2、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即:“过居延属国”,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大意: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作者由首联叙事转入抒情 3、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4、。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在那年四月被贬为荆州长史。估计诗人王维也相应爱到了牵连。“征蓬”于诗人,是正衬;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教师小结: 前四句叙述了出使边塞的艰苦历程。那么作者在途中看到怎样的景象?是怎么描写的?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明确:这两
5、句是全诗的名句。两句主要写景,写到了哪些景物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只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这烟是什么烟呢?是有人家在生活吗? 那是烽烟,烽烟是报警时点的烟火,这说明诗人此行快要到达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诗人只用一个“圆”字,即准
6、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伟奇丽。 教师: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教师:作者到达边塞看到怎么样的景象?叙述了边塞将士怎样的生活? 5、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理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明确:奇丽壮阔、紧张的战斗生活。 教师: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六)小结 主题:这首诗叙述了
7、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
8、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
9、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七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
10、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互文”写法,见全解278页 而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由写景转入抒情。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
11、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12、。 板书: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无题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
13、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
14、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赏析全诗 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 师:好
15、,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 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好。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 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 生5:朋友。
16、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 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 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4、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中两次使用
17、“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缅邈。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至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加的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光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是抒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微妙的挈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 诗词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塞上 秦淮 无题 浣溪沙 水调歌头 九年级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621981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