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精编版 (人教版高二).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精编版 (人教版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精编版 (人教版高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精编版 (人教版高二) 目录 1、荷塘月色说课稿3 2、故都的秋说课稿15 2、故都的秋说课稿27 3、囚绿记说课稿11 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12 5、离骚说课稿15 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16 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17 7、短歌行说课稿18 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20 9、兰亭集序说课22 10、赤壁赋说课稿24 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25 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9 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34 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36 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38 16、祝福说课稿41 17、老人与海说课稿43 18蜀道难说课稿45 19、秋兴八
2、首(其一)教案47 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48 21、琵琶行说课稿49 22、李商隐诗2首51 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53 24、劝学说课稿57 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58 25、过秦论说课稿60 26、师说说课稿62 27、动物游戏之谜64 27-1动物游戏之谜66 28、宇宙的边疆68 13-1、宇宙的边疆68 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70 30、窦娥冤说课稿74 30-1、窦娥冤说课稿75 30-2窦娥冤说课稿76 31、雷雨说课稿77 32、哈姆雷特说课稿79 33、望海潮说课稿80 34、雨霖铃说课稿81 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82 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84 37、水
3、龙吟教案87 38、醉花阴李清照89 38-1声声慢教案89 39、拿来主义说课稿91 40、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93 41.短文三篇97 42、廉颇蔺相如列传100 43、苏武传102 44、张衡传104 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06 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108 47、边城说课稿109 48、归去来兮辞111 49、滕王阁序112 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113 51、陈情表说课稿114 52.咬文嚼字说课稿115 53.说木叶116 54、谈中国是118 55、中国建筑的特征119 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121 57、宇宙的未来124 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27 5
4、9、诗两首说课稿128 雨巷说课稿128 再别康桥说课稿129 60、大堰河我的保姆131 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32 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134 63、鸿门宴说课稿135 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137 65、小狗包弟说课稿138 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140 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141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14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143 68、包身工说课稿145 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147 1、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本文
5、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自然,是一篇经典的美文。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寻求宁静、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学习巧妙的语言修辞,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诵读法、直观演示法
6、、设疑讨论法。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三、说学法: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提高效率;课后拓展,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广开眼界,锻炼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阅读能力。 2、多模仿示范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3、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四、说
7、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钟)1、拟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列举关于“荷”“月”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2、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为赏析语言美,感受画面美。 (二)4、5、6段课文分析(33分钟) 先介绍作者是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选择了独游荷塘,然后自然过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学习。(一两句简单的过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点,又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1、朗读训练(8分) 课前预习已整体感知文章,课堂设计配乐朗诵,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选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进行点评。 2、赏析语言美,品味画面美(
8、25分) 提问:这几段写了什么?都说它美,它美在何处? 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语言美 本文语言突出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神采飞扬,其中的博喻、叠词、通感为重点,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9、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洁、莹润、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几眼吗? 学以致用:发挥想象,仿写或扩写,写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写、扩写是高考考察的语文能力之一) 叠词 切入角度:用音乐的击鼓打节奏方式领略叠词独有的韵律感,如“曲曲/折折”“阴/森森”“脉脉”节奏分别是(学生会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词带来的音乐美感,荷塘月色的灵动飘逸。) 课外拓展:诗经中的大量叠词,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通感: 明确定义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典型例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
10、觉互通,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得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双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课外拓展: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通感现象,注意积累。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学以致用:当堂造句,巩固消化,锻炼文笔。 画面美 语言的美即表现出了画面的美,详见板书。 根据学生对美的体验以及老师的总结,列出本堂课的主板书,见第3页。 3、课堂小结(5分钟) 心理学“注意规律”的教学运用:展出几幅荷塘月色图幻灯片,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行自检;三可实施启发性教学,如下: 教育学“启发性教学原则
11、”的教学运用: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图片的荷塘月色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你觉得哪个更美?”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现力,最终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品位语言美,从而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美。 4,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运用本课语言技巧“叠词”“通感”等,以“沙滩月色”为题写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荷塘月色说课稿1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典型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核心意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
12、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见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出示课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会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音乐美。 2、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荷塘月色
13、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荷塘月色的重点是通过45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据注释自行解决。 目标定位赖于教材分析,学情了解清,而教学目标的完成则有赖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实施, 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见于本文特点,我的导语设置从创设情境入手,采用音乐配置画面,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接纳美的熏陶。抒情的格调为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奠定良好的基调,作者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
14、会深深感染学生,增加学生求知欲望“题好文一半”对这一课题从荷塘入手,揭开荷塘是原清华大学荷花池的真面纱,再援引“老清华”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从而由解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分析。课文分析至关重要,教学目标要在这里实现;难点要在这解决;教学重点要在这强调;提问式、讲解式、讨论式、朗读式、比较等教学方式要在这充分使用。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二个课时来讲析,这里着重阐述第一课时, 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读。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
15、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1、借助图片形象直观的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出示课件)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2、采用比较阅读体会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孙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较阅读本段与之景物的不同点,品味阳刚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别。3采用删除、替换法体
16、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荷塘月光的赏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教师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再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课件展示) 讨论一:回想46段景物
17、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 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问题后,将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请学生配乐朗诵 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 限时背诵第4段,效果可由学生自行评判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课件展示)第一课时主要突出“荷塘月色”的特点。 2故都的秋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
18、课的内容是故都的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从本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我准备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述。 一、说教材:故都的秋选自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三、二、一”个教学目标:所谓“三”是要求学生掌握3个知识点:分别是怎样扣住“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秋;怎样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如何以情驭景,
19、以景显情;“二”是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通过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一”是实现一个德育教育的目标,那就是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联系文中展现的五个秋景片段,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合。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所流露出的内心情感。 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散文并不陌生,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而且大部分同学也能说出散
20、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的能力主要还停留在初读和泛读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仍在形成之中。根据生的这些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诵读法。美文需要美读,因而把学生的诵读提到首位,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讨论。点拨法。在感受故都秋之美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 2学法: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以读为主,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1)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寻找有关描写秋景的诗文)(2)诵读感知法(学生反复诵读、
21、体会情感)(3)合作探究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一)导入:在背景音乐长亭送别中让学生欣赏几幅关于北方秋天的图片,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诗句来说。每个人对秋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郁达夫先生笔下的秋天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解题:“故都”指的就是北京,也称北平,为什么作者用“故都的秋”作标题而不用“北京的秋”或“北平的秋”? 学生讨论回答之后明确:北京历史悠久,秦汉以来,它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辽、金、元、明、清均定其为国都,一个“故”字不仅道尽了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说课稿全精编版 人教版高二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说课稿 精编 人教版高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