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docx
《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 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云南省周丽蓉语文名师工作室、官渡区关上实验学校李廷梅整理 按徐杰老师的话,这节孔乙己课“不曾有,不再有”。昆明上这课,我原来是有自己的孔乙己教学设计的,但是下午到了现场才知道我的课是下午第二节,第一节是徐杰老师的幽径悲剧,而且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这样,我就觉得我要重新思考我的教学了,因为同一批学生刚学好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苏教版),接着又上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文本的容量又那么大,肯定是不太适应的,而且阅读兴趣也会自然疲惫。所以,徐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我一直在读他要教的文章,也是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毁于愚
2、氓之手”,这句话让我心颤不已,原来如此。徐老师的课一结束,我就开始用刚想好的设计去教学孔乙己,甚至可以说,是边想边上,就有了这样的一课孔乙己。教学难免粗糙,课堂却是很真实很生态的。谢谢李老师的整理。也感谢王元亨的整理。 肖培东 一,幽径悲剧与孔乙己的悲剧相似点 师:我们就沿着上一节课走到这节课好吧,刚才徐(指徐杰老师)老师给你们上的课叫什么? 生:幽径悲剧。 师:我要给你上的课叫什么? 生:孔乙己。 师:幽径悲剧写的是一个古藤萝的悲剧,孔乙己写的又是谁的悲剧? 生:孔乙己的,人的悲剧。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讨,你觉得散文中的古藤萝和小说中的孔乙己他们有怎样的相似之处?两篇文章都打开。读一
3、读后面古藤萝的部分,想一想一棵植物的悲剧和一个人的悲剧,这两个文学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 同学思考。 师:有同学举手了,我最喜欢请不举手的孩子的。来,你先说说看。 生:他们最后都是很悲剧的命运。 师:请把古藤萝的命运先读出来。 生:11段。他们仿佛成了. 师:来一起来读。 读:“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生读:“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4、。” 师:这是古藤最后的形象,是吧,你们再读读孔乙己最后的形象。 生: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师(老师重复有感情的读):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再找一找前面孔乙己最后的形象。“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好请坐。 生(坐下)。 师:孔乙己死了,藤萝毁了,悲惨命运是相同的。还有没有? 生:我觉得他们都是人世间特别渺小的存在,就是从全文来看孔乙己被当成笑话来看,别人没有在乎过他的生死,古藤也一样除了季羡林老先生燕园中的人和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人关心它注意它。 师:都不被人关心和注意,这又是个相同点,好,你再来说。 生:我觉得他们还有相同的是对世俗的无奈,藤萝是无力去投诉,无力去弹劾的无奈。孔乙己
5、是没有考上秀才然后被人嘲笑,也是一种. 师:是受到苦难都无力去申诉,古藤萝是无奈的,孔乙己也是无奈的。我们来读读孔乙己被嘲笑的段落。 生找。 师:哪段话,孔乙己最怕别人嘲笑他什么?第几段?你来给大家读读。 生:找到读,“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师:比这个嘲笑得更厉害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还有第6段,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6、?”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师:看到了没有?再多的笑话都不如那一句大?师读“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再多的笑话都不及这句,这对孔乙己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自尊上的最损害,因此大家同学说了都是很无奈的都是被嘲笑的,还有没有?记得古藤萝和孔乙己之间还有哪些是相似的?你来说。 生:他们前期都过得还算好,但是后面因为一些社会情况孔乙己死了,古藤萝就被砍伐了。 师:前期都不算是最惨淡的,但因为社会的问题被砍伐了,大家注意了吗,这同学的话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隐含词,“前期”,或者说这两个文学形象都曾有光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古藤萝有没有光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巧妙推进)找到了吗?第几页?
7、 生:185页。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读“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师:你再告诉我孔乙己身上你能不能嗅出一点淡淡的清香?孔乙己身上有没有一些淡淡的清香?你来说。 生:首先是他写了一笔好字,还有第8段写到分豆给孩子吃,他还是善良的,舍得分享的。 师:第一,写得一手好字,说明这个人有一些功底的,第二把茴香豆分给善良天真的孩子,们吃。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是第7段,孔乙己问鲁迅的时候,问茴字有几种写法,孔乙己这个深受科举毒害的人还会注意到一些没有用的字,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会注意这样一些东西。 师:你的意思是孔乙己是有学问,有本领的人,他今天
8、如果参加汉字听写大赛肯定不得了。是这个意思吧?有一个知识点错了,孔乙己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我”是谁?就是鲁迅? 生:不是。 师:对,哪怕这个人的名字也叫鲁迅,但是两者能不能划等号?不能,先搞清楚。好,孔乙己有学问,善良。还有没有? 生:他在这个店中从不拖欠钱,定期把钱还了,说明他有诚信。 师:对,这里有诚信。当然孔乙己不同于古藤萝的地方也有,比如孔乙己好吃懒做,还有?(再一次的不动声色的过渡到两个文学形象外现上不同点)。 生:偷人家东西。 师:还有吗?你来说说。 生:他死要面子,比如偷书。别人说孔乙己你又偷了别人的东西了时,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
9、,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师:死要面子,他经常说之乎者也,说明这个人非常的迂腐。迂腐的其他特点,死要面子的其他特点,在他的穿着上也同样能看出来。哪一个东西给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长衫。 师:站着又穿着长衫这个可能就是他跟古藤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掩盖他淡淡的清香,好,还有没有两者之间的相似? 生:两者的悲剧都是世人的造成的,古藤萝是世人的一种愚昧,孔乙己是科举制度引发的。 师:他说两者悲剧的原因相似,大家发现没有,在幽径悲剧里写到很重要的一句话,古藤是死在什么?一起读,大声的读,预备起。 生:“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师:大家
10、想一想孔乙己是不是也毁于愚民之手?我跟你聊聊天,你说。 生:丁举家的人把他打死了,所以打死人也算是愚民的行为。 师:这个是具体的砍杀行为,还有吗? 生:我觉得是当时的制度也可怕,就是科举制把他害得很惨, 师:还有很多情节我们都可以看看。小说和散文不同在于什么?散文有没有具体的写出愚民之手毁古藤的情节?没有。但是小说有没有写出这个情节呢? 生:有。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的交往片段,好不好? 二,孔乙己被毁的相关语段阅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第一次孔乙己的出场。是不是第4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
11、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师:好,就你读过的这些地方,这些人都在牵挂孔乙己的什么? 生:“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这个“又”字能不能去掉?“孔乙己!你脸上添上新伤疤了!”行不行?为什么? 生:因为他以前就有伤疤,“又”,一直不断的有伤疤。 师:她说得好不好?还不够有味道。你能不能换一下,因为以前就有过对孔乙己的什么?换个角度来讲就更加有味道,说明这些人嘲笑孔乙己今天是不是第一次? 生:不是。 师:我们一
12、起来读读看,读出味道来。(预备起。) 生(齐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而且他们关注了伤疤上的哪个字? 生:“新”字。 师:唉!读书读到这味道上你们就会读书了,好,我们就把这两个字圈出来。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看,此时你是店中的酒客你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生(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声音弱) 师:他读得够不够?要怎么样说? 生:这个人是叫道。 师:他叫得够不够?再叫叫看。 生:“孔乙己,(笑)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声音高带有笑) 师:其实你这笑声夹杂在里面真好,师示范读“孔乙己,(嘿嘿嘿)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忘记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可怜的孔乙己
13、在那里。所以我们在笑的时候想想那个可悲的孔乙己。又字出现得特别好,看看这段话里还有没有出现“又”字,哪一句? 生: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到。 师:哦,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到。这个“又”字能不能去掉?你来说。 生:因为他们曾经多次的取笑他。 师:对,他们嘲笑孔乙己的次数多不多? 生:多。 师:多!这些人就等着坐在这里来嘲笑他。你来读读这句话。他们是怎么嚷的? 生读: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读得声音小、低) 师:同学是这样读的吗?他的声音比前面的这个男同学的声音高还是低? 生:高! 师:为什么?你从哪个词上看出来? 生:“嚷”! 师:对!这个时候不是叫了,是嚷!而且前面是几个人在讲? 生:一个
14、人。 师:对!他们!由个体的嘲笑转化到群体的嘲笑!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同学们这个女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嚷一嚷。“你一定”,预备起! 生(全班嚷):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师:他们和孔乙己说话时语气上都用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感叹号,所以同学们小说和散文的不同看到了吗?小说就会把情节给大家展现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老师读旁白,你们来读对话好不好? 生:好。 师(范读旁白):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生(齐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师(范读):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
15、故意的高声嚷道: 生(齐读):“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学生朗读到位) 师:两种声音,大家发现这两种声音语调上应该是:很高到更高!这些人说话为什么爱用感叹号? 生:嘲笑! 师:还有,同学来说。后排的男同学你来说。 生:不屑。 师:不屑一顾。是不屑一顾吗?“不屑”是这种感觉吗?你来说。 生:讽刺。 师:讽刺!就等着你来,是这个意思吧?积蓄了一晚上的力量就等待着清晨的第一声嘲笑!同学们,多怪异的一个社会!多怪异的一个酒店!多怪异的一群人!就出现了,所以你看小说后半部分,孔乙己好久没来咸亨酒店,这群人又在念叨了。 生(找到读):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
16、,“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师:这个时候孔乙己有没有出来?没有!但是在酒店里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候这些人是怎样的?一个喝酒的说到:接下来,我就是那个喝酒的人,你们是掌柜。来,掌柜,我们两个来对话。 师:“他
17、打折了腿了。” 生:“哦?”(很自然地读成问号) 师:“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感觉读成了句号) 师:“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有延长感) 师:“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惊奇,高声) 师:同学们4种“哦”,哪一种读法是最对的? 生:“哦。”“哦”“哦!” 师:你看课文。这当中你们看出“哦”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什么? 生(齐说):“哦” 师:你来说。 师读:“他打折了腿了。” 生1:“哦” 生2:“哦!” 师:这个时候掌柜说话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这种场景中,我们一般用什么标点符号? 生:句号,或者问号。 师:我问你一下,鲁迅写小说的时候,如果把它写成问号
18、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太好。因为问号表示掌柜的很关心。 师:唉,问号是关心,我们熟悉的人有人腿被打折了我们肯定会说:啊?怎么啦?但是这个时候掌柜用什么号? 生:感叹号。 师:谁能读出来?“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 师:掌柜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个感叹号的“哦”字? 生:敷衍。 师:有同学说是敷衍,你说。 生:代表他心不在焉,就是敷衍。 师:如果是敷衍的话,更适合用什么标点符号? 生:句号。 生:我觉得是习以为常。 师:习以为常,是不是感叹号呢?考虑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师读):“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 师:句号。先用句号他打折了腿了。” 生:“哦。”(句号语气
19、) 师:他打折了腿了。”问号。 生:“哦?”(问号语气) 师:他打折了腿了。”感叹号! 生:“哦!”(感叹号语气) 师:为什么要用“哦!”?考虑一下。 生:他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恍然大悟的感觉,还有吗?你来说。 生:我觉得是“终于”被打折退的感觉。 师:还有没有?还有没有比这个“终于”更直接的解释?你来说。 生:我觉得是之前孔乙己从来不欠钱,但是这次欠了十九个钱,突然才明白他打折了腿。 师:请坐。还没有说到最重要的上面去。你看后面的对话就可以看出这个感叹号里所包含的情感。后面的对话和我们平时写对话有什么不同?你来说。 生:没有人称。 师:哎哟,没有人称,那么把人称写上去,“那个人又说,
20、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这样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生:因为他们不是很想知道这个事情,是那个人自己要说。 师:对,他不想知道这个事情,如果加上: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掌柜又问,那个人又说”你会觉得效果上和原文有什么不同?你来说。 生:加上人称就会觉得对话很慢。没有当时嘲笑的那种效果。 师:节奏就放慢了,他们想不想知道这个事情? 生:想! 师:对,太想知道了!所以这个时候“哦”也免了。这个掌柜非常惊奇,非常惊喜,非常好奇。今天又会有一大帮人聚集到我这儿来酒店里等这个事情啊!所以,这个“哦”是用一个很可怕很心寒的什么号? 生:感叹号!表示好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乙己 从幽径中走出的悲剧肖培东老师孔乙己课堂实录 幽径 走出 悲剧 肖培东 老师 课堂实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