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语言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鉴赏音乐描写,实现与诗中人物的情感沟通 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题: 1读“序”,然后请概括:诗人因何事有感而写琵琶行? 2读第四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
2、分别概括诗人“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3读第一段,了解诗人此时的心情。若琵琶女弹奏的是江南小调,对诗人能否有同样的吸引力?为何? 4读第三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概括琵琶女“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5读第二段,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揣摩一下琵琶女为何会独自一人在舟中弹奏?当她听到有人询问并邀她出来演奏时,为何会“欲语迟”?为何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内心在想些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
3、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故事开场 你们发挥想象力,想像一个当红的诗人(作曲家)遇上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歌女会是怎样的?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的秋天,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听到一曲动听的琵琶曲,结识一位昔日红极一时的歌星琵琶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答案就在这首琵琶行里面,我们今天就一
4、起来揭开谜底。 导入二:(第二或第三节上课导入) 取自中华好诗词第一季总结赛中国学大师范增问及六位进入决赛选手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那么请问“少小离家老二回”,打琵琶行里面一句 答案:老大嫁作商人妇 二、基本介绍 1、作者生平,尤重作者被贬的原因 “江山代有才人出”,杜甫死后两年,772年,白居易出生了,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平易,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
5、儿能唱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
6、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一个满怀爱国为国之心的白居易却是如此轻易地被人赶下台,他的心一下子就落空了。 好官:为官四十年,不敛财,几度受穷,努力像杜甫看齐,同时享有官员的标准白居易和元稹同为同科进士,才高、自负、名气大。与崔莺莺的故事(把贵族少女给吸引住) 畜妓:元白居易本身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从小就耳闻目染了被俾女侍候的乐趣。在他官居翰林学士的时候,自然在家里储起酒妓来。白居易最宠爱的酒妓当属樊素与小蛮二位了。乐天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然有朝云、春娘美若天仙香袖缠身,家里来客设宴最好的服务
7、亦是酒妓作陪。“的数个搽粉虞侯,欲出来柢应也”。但他还是不满足,竟然拿前辈开涮:“吾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白居易有春风得意时酒与酒妓之间可为琼浆美人,信手艳福。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虽然一度消沉得“不分气从歌里发,无名心向酒边生”。可在月星明朗的夜晚,聚友豪饮消愁于九江之上,旧习难改,还是清了一位酒妓作陪。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酒、诗人与酒妓的结合竟然留下了咏诵千年的琵琶行。 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漂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2、文体介绍 文体基础知识“行” 琵琶行原作
8、琵琶引。白居易还有作品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关于“歌行”,明代徐师曾诗体明辨曰:“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明朝胡震亨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恬(tin)谪(zh)思(s)霓裳(chng)六幺(yo)嘈嘈(co)间(jin)关虾(h)蟆(m)名属(zh)教坊(fn
9、g)绡(xio)钿(din)篦(b)呕(u)哑(y)嘲(zho)哳(zh) 预习检查(PPT) 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四、讲析小序 1、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
10、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写,作。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琵琶女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
11、: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先有情绪在,琵琶女的相遇只是一个导火索) 五、分析鉴赏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A“浔阳江头夜送客”,这七个字好在哪里? 参考:“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
12、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B作者选取了秋天哪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作用是什么? 参考: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如同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样,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人以真切感,可谓“境界全出”。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
13、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六、作业:背诵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赏析诗歌第2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
14、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 明确:前者的解释与语境不合。诗人暗问弹者谁说明他并不知道弹琵琶的是歌妓,所以不存在顾虑自己为官的身份问题,后来知道是歌妓,诗人也没有因自己的身份顾虑什么,相反,对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把暗解释为轻声准确生动,因为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2、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一般的都认为是表现了她的
15、羞涩,你以为如何? 明确: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3、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 明确: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在沦落天涯的不
16、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一下。 明确:前8句中主要写了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14句集中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最后两句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弹奏的效果。 5、反复诵读这24
17、句,你能否感受到诗人在描绘琵琶声乐时是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吗? 明确:注意诗人表达感受的语句,可知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描绘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概括地总写一笔,依然扣住情字,弦弦声声似诉说尽,充分显示出乐曲的表现力,乐声是如此哀怨低沉。一开始就把琵琶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神态? 明确:这两句既传神地写出了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挥洒自如的风度,又表现了她沉稳端庄的性情,还写出了她精湛娴熟的技巧,诗句
18、凝炼而含义广博。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灵、性情的表现,而知音者的聆听叹赏表现他对乐声的深刻感知和透彻理解,也反映了聆听者的感情、心灵、性格和艺术修养。 7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呢? 明确: 第一,是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做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模拟琵琶这种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真是再恰切不过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 优质课 优质 公开 获奖 教学 设计 统编 版高一 必修
限制150内